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269758
大小:658.5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3-18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泸县一中2022-2023学年秋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上通常采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无子番茄B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D.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所需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聚合酶【答案】B【解析】【详解】A、生产上通常采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来获得无子番茄,A错误;B、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以达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B正确;C、诱变育种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杂交育种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C错误;D、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所需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D错误。故选B。2.人体肝脏局部结构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中含有尿素、乳酸和血浆蛋白等物质B.人体中液体②的总量比细胞外液总量多C.人体新陈代谢进行的主要场所是③④⑤D.①处的氧气浓度要高于⑤处的氧气浓度【答案】C【解析】
1【详解】A、①是毛细血管动脉端,其中的血浆中含有尿素、乳酸和血浆蛋白等物质,A正确;B、②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比细胞外液多,B正确;C、人体新陈代谢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D、肝脏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故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D正确。故选C。3.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答案】D【解析】【详解】A、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B、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正确;C、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D、清除c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故选D。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人工选择作用不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瓢虫种群的黑色(B)、红色(b)两种体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为74%
2D.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则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答案】C【解析】【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还未提出这个观点,A错误;B、人工选择作用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错误;C、已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频率=16%+1/2×20%=26%,所以b的基因频率为1-26%=74%,C正确;D、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只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D错误。故选C。5.下面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现状和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C.一些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B、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B错误;C、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C正确;D、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D正确。故选B。6.科研人员用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大麦种子,研究α-淀粉酶的产生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3A.6-甲基嘌呤与脱落酸的作用类似,但6-甲基嘌呤不是植物激素B.大麦糊粉层可能是大麦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合成的场所C.保温20h后,赤霉素处理组α-淀粉酶的产生速率达到最大D.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产生较多α-淀粉酶有利于啤酒生产【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赤霉素与6-甲基嘌呤联合处理组和赤霉素与脱落酸联合处理组的实验结果相近,说明6-甲基嘌呤与脱落酸的作用类似;该实验使用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6-甲基嘌呤不是植物激素,A正确;B、赤霉素处理组去除糊粉层后,α-淀粉酶将不再产生,说明糊粉层可能是大麦种子萌发时a-淀粉酶合成的场所,B正确;C、赤霉素处理组去除糊粉层后,α-淀粉酶将不再产生,所以产生速率为零,C错误;D、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不发芽就产生淀粉酶,有利于啤酒生产,D正确。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54分)7.农业农村部于今年初宣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且在长江泸州段和沱江泸州部分段实施永久性禁捕。禁捕后,专家预测长江鲢鱼种群数量将呈现下图所示增长,请回答以下问题:(1)由图可知,鲢鱼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型,且种群密度为_________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2)为使鲢鱼种群快速增长,人们向长江水域中投放鲢鱼幼苗,与未投放鱼苗相比,该举措会使K值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3)由于环境改善,泸州水域成为了鸟类天堂,越冬的红嘴鸥(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东部沿海的一种候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待征分析,红嘴鸥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①.S②.100尾/km2③.不变④.环境容纳量(K值)由环境资源量决定,与鱼苗的投放量无关⑤.迁入率远远大于迁出率【解析】
4【详解】(1)据图分析,鲢鱼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在K/2时(100尾/km2),曲线的斜率最大,种群增长速率最快。(2)K值(又叫环境容纳量),其大小取决于环境资源量,与鱼苗的投放量无关,所以为使鲢鱼种群快速增长,人们向长江水域中投放鲢鱼幼苗,与未投放鱼苗相比,该举措会使K值不变。(3)由于环境改善,泸州水域成为了鸟类天堂,越冬的红嘴鸥(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东部沿海的一种候鸟)到此地越冬,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待征分析,红嘴鸥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迁入率远远大于迁出率。8.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变化为:膜内_________________;膜外_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________,1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完成它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5)神经递质由在神经细胞合成后,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____________融合,从而使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再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上“受体”。“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负→正②.正→负(2)①.突触小泡②.神经递质(3)①.反射②.反射弧(4)①.非条件反射②.高级神经中枢(5)①.高尔基体②.突触前膜③.突触后膜④.糖蛋白
5【解析】【小问1详解】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膜内电位变化为:负→正;膜外电位变化为:正→负。【小问2详解】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里面有神经递质,该结构由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小问3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小问4详解】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脊髓,但我们能在针刺破手指的皮肤,并未将手指缩回,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脊髓)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小问5详解】神经递质由在神经细胞合成后,要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出细胞,从而使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9.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称为_______________。(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因为冻原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3)图乙中A、B、C、D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碳在其内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飞蛾扑火”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5)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一定时期内,北极狐种群增加的重量为80
6克,那么直接消耗雷鸟为_____克,消耗植物总质量为________千克。【答案】①.捕食②.较低③.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④.生物群落⑤.有机物(或含碳有机物)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⑨.200⑩.3.6【解析】【详解】(1)图甲由食物链:植物→雪兔→狼可知中狼和雪兔之间有明显的捕食关系。(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故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要低(3)图乙中A为生产者、BD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分解者将落叶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为食物链的一部分,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的渠道,因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功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还有信息交流的功能。(3)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则3/8来自雪兔,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g,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直接来自雷鸟的重量为80×0.5÷20%=200g;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40÷20%÷10%+30÷20%÷10%+10÷10%=3600kg,即3.6kg。10.疟原虫感染会引发宿主的免疫抑制,给疟原虫的防治和疫苗研究带来许多难题,某团队以健康小鼠、生理盐水等为实验材料,以统计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百分数为指标,研究ISF(疟原虫体内分离、提纯的某物质)引起免疫抑制的作用机理。(1)完成下面的实验步骤:①将________________分成甲、乙两组,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②甲组_____,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③_____。④每隔一定时间,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统计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百分数。(2)下表是相同时间内统计的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数量百分数。组别甲组(实验组)乙组(对照组)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百分数(%)12%38%①实验结果推测ISF引起免疫抑制的作用机理是_____,从而抑制体液免疫。②欲证实上述推测,需进一步测定两组实验中_____。【答案】①.生理状况相同的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平均②.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溶解的ISF
7③.将甲、乙两组小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进行饲养④.抑制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产生⑤.产生相应浆细胞或抗体的数量【解析】【详解】(1)本实验是为了研究ISF(疟原虫体内分离、提纯的某物质)对免疫的抑制机理,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需要遵循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①将生理状况相同的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②甲组是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溶解的ISF,对照组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③将甲、乙两组小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进行饲养。④每隔一定时间,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统计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百分数。(2)根据题干和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组实验组的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百分数减少,说明ISF可以抑制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产生。由于T细胞数量降低,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B细胞增殖分化受到抑制,使浆细胞数量降低,从而导致浆细胞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数量降低,所以可推测ISF可能会抑制体液免疫。②体液免疫中主要依靠抗体发挥作用,所以欲证实ISF可能会抑制体液免疫,需进一步测定两组实验中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B细胞或者产生相应浆细胞(或抗体)数量。11.Ⅰ下图是IAA(吲哚乙酸)的浓度对某植物茎和根生长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IAA在植物体内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IAA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_____。(2)图中显示当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时,生长素对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3)在农业生产上,利用扦插技术繁殖某植物时,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条的基部,目的是_____。Ⅱ对单侧光照射下,植物组织不均等生长的原因,有两种对立的看法: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②生长抑制物分布不均匀。请据下列实验分析回答:
8实验一用3H标记的生长素处理玉米完整胚芽鞘尖端的一侧,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测得放射性百分率如题下图所示。实验二用某种理化方法测得,经单侧光照射后,发生弯曲的向日葵下胚轴,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分别为50.5、49.5;黑暗中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各为50。(4)实验一的结果支持看法_____,生长素的侧向移动量为_____%。(5)实验二中的“黑暗”处理,起_____作用。若要加强对有关看法的支持,您认为还需对实验二的设计思路作怎样的完善?_____。【答案】(1)①.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②.生长(伸长)(2)0.9g·L-1(3)促进扦插枝条生根(4)①.①②.15.3(5)①.对照②.化学测定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抑制物的含量【解析】【小问1详解】IAA在植物体内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IAA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从而使植株生长。【小问2详解】图甲中显示当生长素浓度大于0.9g.L-1时,生长素对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小问3详解】生长素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上,利用扦插技术繁殖某植物时,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条的基部(形态学下端),目的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小问4详解】实验一用3H标记的生长素处理玉米完整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生长素在胚芽鞘两侧的分布分别为:15.8、84.2,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发生了转移,背光侧生长素由15.8变为31.1,生长素的移动量为31.1%-15.8%=15.3%,支持假说①。
9【小问5详解】实验二中的“黑暗”处理,起对照作用。防止光照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假说②认为植物组织生长不均的原因是生长抑制物分布不均匀,实验二中测得光照条件下两侧生长素的分布与黑暗处理条件下接近,可支持假说②,但还要通过化学测定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抑制物的含量以进一步证明该假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