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DB11∕T 1977-2022 绿色村庄评价标准(北京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UG北京市地方标准DB编号:DB11/T1977-2022绿色村庄评价标准Evaluationstandardofgreenvillage2022-03-28发布2022-07-01实施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村庄评价标准Evaluationstandardofgreenvillage编号:DB11/T1977-2022主编部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施行日期:2022年07月01日2022北京
2前言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市监发[2020]1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村庄规划与设施;5.绿色农宅;6.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7.管理与保障机制;8.提高与创新。本标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解释单位(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邓琴琴宋波顾乡杨旭东刘晶单明魏贺东马云飞庄智张圣楠刘爽马文生徐昭炜胡月波李福崔艳梅叶少华姜召彩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李德英焦燕肖伟徐征罗淑湘熊燕谢慧
3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3.1一般规定............................................................................................................................33.2评价与等级划分................................................................................................................34村庄规划与设施...........................................................................................................................54.1控制项................................................................................................................................54.2评分项................................................................................................................................55绿色农宅.......................................................................................................................................95.1控制项................................................................................................................................95.2评分项................................................................................................................................96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126.1控制项..............................................................................................................................126.2评分项..............................................................................................................................127管理与保障机制.........................................................................................................................157.1控制项..............................................................................................................................157.2评分项..............................................................................................................................158提高与创新.................................................................................................................................16本标准用词说明............................................................................................................................17引用标准名录................................................................................................................................18条文说明........................................................................................................................................19
4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23Generalrequirements....................................................................................................................33.1Basicrequirements..............................................................................................................33.2Evaluationandclassification..............................................................................................34Villageplanningandinfrastructure...............................................................................................54.1Prerequisiteitems................................................................................................................54.2Scoringitems......................................................................................................................55Greenruralhouse..........................................................................................................................95.1Prerequisiteitems................................................................................................................95.2Scoringitems......................................................................................................................96Resourcessavingutilizationandenvironmentprotection..........................................................126.1Prerequisiteitems..............................................................................................................126.2Scoringitems....................................................................................................................127Managementandguaranteemechanism.....................................................................................157.1Prerequisiteitems..............................................................................................................157.2Scoringitems....................................................................................................................158Improvmentandinnovation........................................................................................................16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17Listofquotedstandards..................................................................................................................18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9
51总则1.0.1为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进北京市绿色村庄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村庄评价,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绿色村庄评价。1.0.3绿色村庄的评价应遵循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的原则,考虑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技术及民族与文化等特点,对村庄规划与设施、绿色农宅、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管理与保障机制、提高与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0.4绿色村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62术语2.0.1绿色村庄greenvillage为村庄居民提供生态环保、节能低碳、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村庄。2.0.2行政村administrativevillage依法设立的村民委员会进行村民自治的管理范围。2.0.3农宅ruralhouse符合北京市农村宅基地房屋建设的、主要用于农民家庭生活的宅院。2.0.4绿色农宅greenruralhouse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保证结构安全和建筑使用寿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农民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环保的生活空间及便利生活条件,与周边环境风格协调的农宅。2.0.5庭院courtyard农宅院落内除农房以外的所有场地。2.0.6庭院绿地率greenarearatioofcourtyard绿地面积占庭院总面积的比例。2.0.7绿色建材greenbuildingmaterial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2
7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绿色村庄评价的主体应为行政村。3.1.2申请评价方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且所提资料应真实和完整。3.1.3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3.2评价与等级划分3.2.1绿色村庄评价指标体系应由村庄规划与设施、绿色农宅、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管理与保障机制4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提高与创新加分项。3.2.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满足或不满足,4类指标中任一控制项不满足的村庄,不应参评。评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总得分应为4类指标评分项的加权得分和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得分之和。绿色村庄评价应按总得分确定评价等级。3.2.3绿色农宅、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指标的评价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按照村庄规模进行不同比例抽查,村庄常住人口为600人及以上的,抽查户数为20户;村庄常住人口为600人以下的,抽查户数为10户。3.2.4对于控制项指标,所有被抽查农宅的评定结果应全部为满足。对于评分项指标,60%以上的被抽查农宅满足评分项指标要求时,该项可得分。涉及农宅时,以整体农宅的抽查结果来评价。3.2.5评价指标体系4类指标的评分项满分值均为100分,提高与创新加分项满分值为10分。4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应按参评村庄该类指标的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村庄的评分项应得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加分项Q5应按本标准第8章的有关规定3
8确定。绿色村庄评价的加权总得分应按下式计算,ΣQ=w1Q1+w2Q2+w3Q3+w4Q4+Q5(3.2.5)式中:Q1,w1——分别为村庄规划与设施指标的评分项得分、权重,w1取0.28;Q2,w2——分别为绿色农宅指标的评分项得分、权重,w2取0.27;Q3,w3——分别为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指标的评分项得分、权重,w3取0.30;Q4,w4——分别为管理与保障机制指标的评分项得分、权重,w4取0.15;Q5——提高与创新加分项的得分。3.2.6绿色村庄划分应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级。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村庄等级达到基本级。当总得分分别达到70分、80分、90分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低于40分时,绿色村庄等级分别评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
94村庄规划与设施4.1控制项4.1.1村庄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区土地利用相关规划,规划实施的建设项目不应占用其他非建设用地。4.1.2村庄选址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污染土壤的危害。4.1.3有历史环境要素及历史建筑文物等文化遗产的村庄,应保留其历史风貌。村庄中的新建及改造建筑,其风格应与村庄整体风貌协调一致。4.1.4村庄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正常运行。4.1.5村庄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水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的规定。4.2评分项Ⅰ土地利用与选址4.2.1合理配置村庄绿化,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村庄整体绿地率不低于20%,得2分;2村庄周边设有绿化林带,得2分;3村庄道路和坑塘河道两旁的绿地率达到90%以上,得2分;4村庄采用经济性植物绿化,发展生产性景观,得1分;5公共场所及农宅房前屋后绿地率达到40%以上,得2分;6对古树名木100%保护,得1分。4.2.2合理布置村落组团,评价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集中规划布置,得1分;2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和需求,因地制宜设计,得1分。5
104.2.3村庄空间布局及设施配备满足多种灾害预防与灾后施救重建的需要且正常使用,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村庄选址避开与风向一致的易形成风灾的地段,得2分;2村庄道路设置两个及以上出入口,并具备在防疫等应急管理时易于封闭的条件,得2分;3配有消防车道、消防设施,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得2分;4具备灾后民生设施或避难场所,得2分。Ⅱ基础设施4.2.4具备村庄基础设施,评价总分值为1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村庄主干道建设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达90%,得3分;达100%,得5分;2村庄供电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邮电通信系统实现全村覆盖,得3分;3村庄供水系统实现全村覆盖,得2分;4网络系统实现全村覆盖,得1分;5设有安全保障信息化措施,得1分;6具备排洪、雨水排水设施,得2分;7建设雨水情况监测和山洪预报预警系统,制定避险转移安置预案等非工程措施,得2分。4.2.5配备村庄供水站设施、污水处理站设施,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供水站设施正常运行,得2分;2配备井房且对水源井实行封闭管理,得1分;3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得1分;4污水处理站设施正常运行,得2分。4.2.6生活饮用水设计合理,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供水量不低于40升/(人·日),得3分;2给水系统供水水质、水量达标率为100%,得3分。6
114.2.7村庄垃圾处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GB/T37066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建有非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得2分;2垃圾转运站(间)设置在运输方便的地方,服务半径小于1000m,得1分;3垃圾箱服务半径小于70m,得1分。4.2.8公厕、户厕建设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农村公厕、户厕建设基本要求》DB11/T597的规定,评价分值为3分。4.2.9供配电线路建设规范,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平原地区村庄的供配电线路实现线平杆直,得2分;2村庄架空配电线路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的允许距离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的规定,得2分;3变压器采取绿化措施围挡,得2分。4.2.10村庄配电变压器安装容量满足需求,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考虑能源清洁利用替代需求,与配电线路导线型号及所带片区最大负荷匹配,得2分;2配电台区、线路安装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装置,农宅内安装漏电保护器,得2分;3村庄配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并已发电上网,得1分;4光伏发电接入电网的容量与配电变压器容量匹配,得1分;5光伏上网点电源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9.5%,得1分;6防孤岛装置运行良好率不低于99%,得1分。4.2.11村庄公共道路照明设施完善,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设置路灯,得2分;2选用高效光源、节能灯具,得2分;3采取节能自动控制措施,得1分。4.2.12内部道路各级路网便利,且设置标识系统,评价分值为2分。7
12Ⅲ公共服务设施4.2.13依据村庄规模,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村庄设有餐饮生活服务,得1分;2村庄设有幼儿园或小学,得2分;3村庄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等中的2项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得1分;设有3项,得2分;4村庄设有医疗服务设施,得2分;5村庄设有供村庄居民开展活动、民俗、健身及庆典的广场,得2分;6村庄设有养老服务驿站,得1分;7村庄设有为残疾人群服务的设施机构,得1分。8村庄设有旅游民宿设施,得1分。4.2.14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及服务半径配置合理,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平原地区居民实现出行20分钟享受社区综合服务,山区居民实现出行30分钟享受社区综合服务,得2分;2设有公交、客运等站点,且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m,得2分;3集中设置综合服务用房,得2分。4.2.15村庄建设采用合理的功能适用性设计,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公共开敞活动空间与综合服务中心用地结合设置,兼顾临时停车、文化民俗活动、健身、避难空间和农贸便民服务点(市集)等中的2项功能,得2分;2公共服务设施具有社会共享功能,得2分;3机动车、农机具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得1分;4配置电动车充电设施,且数量不少于停车场所停车位的10%,得1分。8
135绿色农宅5.1控制项5.1.1农宅占地面积应符合北京市农村宅基地房屋建设相关的管理规定。5.1.2农宅结构安全、用电安全、防火和抗震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农村防火规范》GB50039、《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施工规程》DB11/T536、《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DB11/689的规定。5.1.3农宅不得采用国家和北京市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5.2评分项5.2.1农宅格局采用庭院模式,评价总分值为2分。5.2.2庭院内环境整洁、美观、通行便利,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庭院绿地率(包括种植农作物或蔬菜)不低于30%,得3分;2非硬化地面面积比不低于45%,得3分。5.2.3庭院按功能分区布局紧凑,定位明确,相互无干扰,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设置围墙或采取其他围挡措施,得3分;2有养殖需求时,养殖区与生活区分区布置,得2分;3设置车辆、农机具的固定停放场所,得1分。5.2.4农宅墙体和屋顶建造采用国家和北京市所鼓励采用的新型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新型绿色建材所占比例超过30%,得5分;2所占比例超过60%,得8分;3所占比例超过80%,得10分。9
145.2.5农宅围护结构采取节能措施,评价总分值为2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设计值不高于0.45W/(㎡.K),得5分;2门窗选用传热系数设计值不高于2.7W/(㎡.K),得5分;3屋面设置保温层,平均传热系数设计值不高于0.50W/(㎡.K),得4分;4地面采用保温地面或外围护结构保温层延伸至基础,得4分;5设置保温门帘,得2分。5.2.6农宅采取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围护结构安装遮阳构件或采用绿化遮阳措施,得3分;2卧室、起居室直接天然采光,且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不低于30%,得3分;3厨房设置外窗,得2分;4卫生间设置外窗,得2分。5.2.7农宅采用节能灯具,评价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采用普通节能灯,得3分;2采用LED灯,得3分。5.2.8农宅户用卫生厕所的卫生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设置水冲卫生间,得3分;2卫生间设在居住用房内,得3分;3卫生间面积不小于3.5m2,得3分;4卫生间采用干湿分离式设计,得3分。5.2.9农宅内给水管网与用水器具无漏损,评价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给水管网完好,无漏损,得2分;2.用水器具无跑、冒、滴、漏,得3分。5.2.10农宅采用节水器具,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0
151采用节水器具的比例不低于50%,得4分;2采用节水器具的比例不低于80%,得6分;3全部采用节水器具,得8分。5.2.11农宅内合理地采用污废水处理措施,评价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农宅内污废水有组织收集,得3分;2污水排入管网系统前采取预处理措施,得3分;3处理后的水因地制宜回用或达标排放,得3分。5.2.12农宅内具有雨水集中收集和排放设施,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有雨水收集设施,且正常使用,得3分;2有雨水集中排放设施,且排放通畅,得3分。11
166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6.1控制项6.1.1村庄所在的乡镇应制定各种能源资源节约方案及综合利用规划。6.1.2污废水处理对空气、土壤、水体等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排放应先接入化粪池。6.1.3不应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6.2评分项Ⅰ能源规划与清洁利用6.2.1采用能源清洁利用技术满足农宅生活热水需求,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30%(含)~50%村庄住户采用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的,得8分;250%(含)~80%村庄住户采用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的,得10分;380%及以上村庄住户采用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的,得12分。6.2.2采用能源清洁利用技术满足农宅供暖需求,评价总分值为18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30%(含)~50%村庄住户采用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的,得10分;250%(含)~80%村庄住户采用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的,得15分;380%及以上村庄住户采用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的,得18分。6.2.3采用能源清洁利用技术满足农宅炊事需求,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30%(含)~50%村庄住户采用清洁能源炊事的,得5分;250%(含)~80%村庄住户采用清洁能源炊事的,得8分;380%及以上村庄住户采用清洁能源进行炊事的,得10分。6.2.4采用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清洁电力满足农宅日常生活用电需求,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30%(含)~50%村庄住户采用清洁电力的,得3分;12
17250%(含)~80%村庄住户采用清洁电力的,得6分;380%及以上村庄住户采用清洁电力的,得9分。Ⅱ资源节约与利用6.2.5用水器具增设计量设施,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村庄企业和住宅用水分开用装表计量,得2分;2农用机井装表计量率达100%,得2分;3农宅生活用水计量率不低于90%,得2分;4公共设施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得2分;5根据不同用水量实施阶梯水价或保障最低限量供应等措施的,得2分。6.2.6村庄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不低于70%,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采用清污分流,得5分;2采用雨污分流,得5分。6.2.7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评价分值为5分。Ⅲ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保护6.2.8对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果树剪枝、农田薄膜、建筑垃圾等进行回收处置和综合利用,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对其中的1项或2项进行回收处置和综合利用,得5分;2对其中的3项或4项进行回收处置和综合利用,得8分;3以上全部进行回收处置和综合利用,得10分。6.2.9村庄内的垃圾站(间、箱等)保持整洁、定期冲洗和清运等,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3
181垃圾站(间)、垃圾箱周围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溢流、无蝇蛆,得1分;2垃圾站(间)、垃圾箱每季度至少冲洗1次,得1分;3生活垃圾及时清运,达到100%,得2分;4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垃圾箱便于分类投放和分类清运,得2分。6.2.10村庄内公共服务设施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规定,评价分值为5分。6.2.11村庄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评价分值为5分。14
197管理与保障机制7.1控制项7.1.1村庄应制定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制度和防灾、减灾、防疫等应急预案。7.1.2村庄应制定秸秆与生活垃圾禁烧的管理规定。7.1.3村庄农药的使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HJ556的规定。7.2评分项7.2.1开展村民满意率调查,评价总分值为5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村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率高于80%,得15分;高于90%,得20分;2村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率高于80%,得10分;高于90%,得15分;3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率高于80%,得10分;高于90%,得15分。7.2.2建立并实施公共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基础设施维护等管护机制,配备与村级人口相适应的管护人员,比例不低于常住人口的2‰,评价总分值为3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1制定其中1项管护机制并配备相应管护人员,得20分;2制定其中2项及以上管护机制并配备相应管护人员,得30分。7.2.3制定村规民约,设置环保宣传设施,倡导生态文明,评价总分值为2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制定包括保护环境在内的村规民约,得10分;2建立宣传绿色村庄机制,得10分。15
208提高与创新8.0.1村庄具有绿色产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引导策略,评价分值为2分。8.0.2农宅居住建筑以户为单位设置能源资源利用计量装置或能源监管系统,评价分值为2分。8.0.3超过20%的农宅采用装配式建造,评价分值为2分。8.0.4超过10%的农宅符合现行地方标准《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11/T1665的规定,评价分值为2分。8.0.5村庄内有按绿色建筑设计的公共服务设施,并符合现行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825的有关要求,评价分值为2分。16
21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可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17
22引用标准名录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农村防火规范》GB50039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5《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6《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7《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GB/T370668《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10《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11《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HJ55612《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施工规程》DB11/T53613《农村公厕、户厕建设基本要求》DB11/T59714《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DB11/689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82516《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11/T166518
23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村庄评价标准Evaluationstandardofgreenvillage条文说明2022北京19
241总则1.0.1村庄建设与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是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12月30日印发的《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了“到2020年,累计创建1000个首都绿色村庄,到2022年,预计累计创建1100个首都绿色村庄”。因此,为指导北京市绿色村庄建设,提升村庄规划设计、建设质量、居住环境品质和绿色性能等水平,亟需结合北京市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技术条件、资源状况、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人文风俗等综合因素,建立一套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符合北京市农村实际情况的绿色村庄评价体系,实现节能低碳、绿色环保,促进北京市村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0.2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整体绿色村庄评价,可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好发展基础与条件的村庄,一般以新建村庄、原址翻建或整村改建后的村庄为主。村庄内存在违章建筑时不允许参评。1.0.3对北京市绿色村庄的评价,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技术及民族与文化等条件和特点,注重地区差异性的影响,因地制宜地运用本标准对村庄规划与设施、绿色农宅、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管理与保障机制、提高与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20
25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为保证本评价标准的实操性及落地性,结合北京市村庄现状和评价工作的开展,以行政村为主。行政村可能包括若干个自然村,也可能一个大的自然村分为若干个行政村。评价方法主要以审阅绿色村庄建设过程中涉及标准后面专项条文中的相关资料,也可借助现场核查、现场测试等手段来进行。3.1.2本条对申请评价方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申请评价方应对绿色村庄规划、建设及运营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综合考虑安全、舒适、绿色、经济、美观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规划布局、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采用绿色技术及设备设施等设计,并按本标准的要求提交相应的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且对所提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3.1.3本条对评价机构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绿色村庄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的相关要求审查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和文件资料,出具评价报告并在报告中确定等级。3.2评价与等级划分3.2.1本标准中村庄规划与设施、绿色农宅、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管理与保障机制4类指标均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控制项为绿色村庄的必备条件,评分项为划分绿色村庄等级的可选条件,为鼓励绿色村庄在装配式建造、超低能耗农宅建造、能源监管平台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设置了加分项。此外农宅包括庭院和农房,通常具备居住用房、农副业服务性用房和绿化区域。居住用房指卧室、起居室(家庭共同活动的房间)、厨房和卫生间等用房;农副业服务性用房指农机具、农副产品存储仓库等;绿化区域包括树木、花草、蔬菜种植等。3.2.2评分项的评价,依据评价条文的规定确定得分或不得分,得分时根据需要对具体评分子项确定得分值,或根据具体达标程度确定得分值。3.2.3绿色农宅、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指标涉及到对村庄每个农户的情况了解,考虑到不同村庄的规模,为增加可操作性,评价采用了随机抽样方法。按照村庄规模进行不同比例抽查,抽查的户数根据实际经验和工作量可落实性来确定,规定了村庄常住人口为600人及以上的,抽查户数为20户;村庄常住人口为600人以下的,抽查户数为10户。3.2.4涉及农宅时,以整体农宅的抽查结果来评价。3.2.5结合目前北京市村庄的实际情况,4类指标权重的确定通过专家打分法综合给出。各类评分项中若含有不参评项,按下式进行计算:21
26(1)式中Qi指对于某类指标有不参评项的,涉及各参评项评价得分折算后的总分值;指某类指标中参评项评价后所得总分值;指某类指标中不参评项的总分。3.2.6在满足全部控制项的前提下,绿色村庄按总得分确定等级。本标准规定满足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标准时,总得分不应低于70分、80分、90分且每类指标评分项得分不低于40分。评价得分及最终评价结果可按表1记录。表1绿色村庄评价得分与结果汇总项目名称申请评价方村庄规划与设资源节约利用与管理与保障机评价指标绿色农宅施环境保护制评定结果□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控制项备注权重w参评项总分评分项实际得分得分Q得分Q加分项(提高与创新)备注总得分ΣQ绿色村庄等级□基础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评级结果说明评价机构评价时间22
274村庄规划与设施4.1控制项4.1.1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两线三区”市域空间分区管控要求,按照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对村庄地区进行控制引导,对于整体搬迁村庄应以地质灾害评估、洪水评估、水土保持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文物影响评估为依据,进行科学选址。村庄规划应符合《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市规发[2010]1137号)和现行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的规定等。村庄规划包括村域范围、现状分析、规划定位、各类用地和规划要求,具体包括:住宅、道路、停车、公共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电信、网络、垃圾收集、园林绿化、村委会、卫生室等农村生活生产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基本农田、现状耕地、林地、古树名木、地表水体、地下水等自然资源,地上地下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古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防灾减灾、防治污染、节能减排和实施计划等内容。根据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DB11/T1454的规定,村庄非建设用地包括村庄的水域、农林用地及其他非建设用地。村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气系统、环卫系统、公共交通路网系统、通信系统(电信、邮政、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等基础设施规划应符合村镇总体规划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审阅相关资料或现场核查。4.1.2建筑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等控制要求,对场地中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应采取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对场地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各项安全标准。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项目区位图、场地地形图、勘察报告、环评报告、相关检测报告或论证报告。4.1.3村庄要严格按照在村庄规划中明确安排的要素保护范围、控制范围、协调范围等进行控制。村内具有历史风貌价值的传统建筑、民居以及古树、古井、古道、古桥等历史环境格局要素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做到优秀历史建筑不拆房、不劈山、不填河塘、不砍树、不刻意取直道路街道,并保护良好。本条的评价方法:审阅相关资料,并现场核查。4.1.4公共服务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功能分为对外服务、内部办公、辅助性功能等,在使用过程中,对村民及游客开放,提高使用效率,降低重复投资。本条的评价方法:现场核查。23
284.1.5为了方便农民取水与用水,并确保水质制定此条。此外,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第3.1.3及3.3.21强制性条款,中水、回用雨水等非生活饮用水管道不应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在非饮用水管道上安装水嘴或取水短管时,应采取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相关文件。4.2评分项Ⅰ土地利用与选址4.2.1参考《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导则(试行)》。应着重提高运用当地植被在村口及“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地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进行绿化。村口应通过植物造景与建筑空间营造等手段突出景观效果。滨水区域可设置为公共活动区域及乡村绿道系统。滨水绿化景观以亲水型植物为特色,营造自然式滨水植物景观。村庄宅旁空间以小尺度绿化景观为宜,充分利用空闲地和不宜建设地段,做到见缝插绿。充分利用现状乔木、水系池塘等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共绿地应考虑设置人行步道及休憩设施,为村民交流、休闲提供场所。可通过在房前屋后以及庭院内部栽种花果树木,对围墙进行美化。道路两侧绿化以自然设计手法为主,绿化配置错落有致,种植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等为主,避免城市化的绿化种植模式和条纹色块形式。当地植被选种生态配植,保留村庄内原有绿植(珍稀树种、重要景观树木、有历史价值的植物等)。本条规定的村庄绿地率是指村庄内各类绿地占地面积的总和占村庄整体用地面积的比率。根据《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村庄道路和坑塘河道两旁的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宅旁(宅间)绿化面积计算,起止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米;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脚;。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镇(乡)村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绿地率的计算方法参考现行行业标准《镇(乡)村绿地分类标准》CJJ/T168的规定。(2)式中:λg——绿地率(%);Avg1——村庄公园绿地面积(m2);Avg2——村庄环境美化绿地面积(m2);24
29Av——村庄建设用地面积(m2)。本条的评价方法:结合规划图纸或台账现场核查。4.2.2要体现村庄特有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以多样统一为美,避免乡村建设“千村一面”。本条的评价方法:审阅规划资料或现场核查。4.2.3各款说明如下:1易形成风灾地区的农村新型社区选址避开与风向一致的谷口、山口等易形成风灾的地段,并在迎风方向的边缘种植密集型的防护林带。易形成风灾地区的房屋建设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宜成组成片布置;(2)因用地限制造成的迎风地段宜布置刚度大的建筑物,体型力求简洁规整,建筑物的长边在满足日照需求的前提下宜同风向平行布置。2村庄道路设置两个(或以上)出入口,以提高其交通、消防、生活等方面便捷性;若受地形限制或其他因素制约,可在较为开阔的安全地带结合村内开放空间设置避难场所,考虑到疫情应急管理需要,村庄出入口应具备快速临时封闭条件。3提出用地布局满足消防安全的基本要求,明确消防通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消防设施,有条件的村庄可考虑设置消防值班室、义务消防队,并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其中集中供水的村庄设消防栓等设施;不具备集中供水的农村聚居点可利用河湖、池塘、水渠等既有水源或采用人工消防水池的方式建设消防设施。生产和储存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应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密集区开辟防火隔离带。在重点防火场所和部位设置消防警示标志。4要建设功能完善的排洪、雨水排水设施。在易发生内涝的地段,排涝与排水工程相结合,统一规划和实施。村通路以上等级的道路,尽量避免洪水淹没。水系丰富的村镇地区,防洪的重点是防止山洪。在水系上游适当地段结合水资源梯级开发修堤筑岸、栽种植被、调节径流、汛期拦蓄、削减洪峰。位于山地之中的聚居点,规划建设截洪沟。本条的评价方法:审阅规划资料,并现场核查。Ⅱ基础设施4.2.4村主干道指连接村主要出入口,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村主干道路面硬化率指村主干道路面中已硬化里程数占村主干道总里程数的百分比,按下式计算:………(3)多数村庄人员流动性较大,增加了安全、消防等多个方面的隐患。因此根据本村庄的特25
30点,在村庄主要出入口、重要景点及餐饮商业区等设置监控系统;在车辆进出频繁的村庄宜设置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本条的评价方法:审阅相关资料,并现场核查。4.2.5有较多村庄设置了供水站、污水处理站,但由于运行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等因素,未投入使用,因此设立此条,保证合理利用基础设施。本条的评价方法:现场核查。4.2.6生活用水的给水系统供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重视农村供水水质的安全可靠性,做好水源防污染措施,对水源、生产、供应等环节均需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并做好运行管理。水源选择应进行水资源勘查及水资源评价。所选水源应水质良好,水量充沛,易于保护,在选择水源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4.2.7村庄应建立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构建“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模式。解决好垃圾收集点与垃圾站(间)的环境卫生问题,可以提升村民的生活环境品质。垃圾站(间)、垃圾箱、垃圾清运工具应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垃圾不外溢;垃圾站(间)、垃圾箱应定期进行冲洗、消毒,每季度不少于1次。本条所指的垃圾站(间),还应包括经济条件良好的村庄建设的生物讲解垃圾处理房等类似功能间。存放的垃圾应及时清运,日产日清,并做到垃圾不散落、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本条鼓励村庄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收集可以提高回收物料的纯度和数量,减少需处理的垃圾量,有利于废物的进一步处理和综合利用,并能够较大幅度地降低废物的运输及处理费用。本条的评价方法:审阅村庄的相关管理文件及现场核查。4.2.8结合目前公厕、户厕设置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村落内至少设置一处包含第三卫生间的公厕。合理确定户厕改造模式,实现无害化和清洁化要求。公共厕所服务半径满足居民区小于800m,公共设施以及人群密集场所小于500m。户厕应建水冲式户厕,户厕粪便应排入化粪池。本条的评价方法:审阅相关资料或现场核查。4.2.9平原地区改建村庄和山地地区村庄不参评。本条的评价方法:现场核查。4.2.10配电箱的设置根据村庄布点区域内的供电半径、线损率、供电质量等因素,应靠近或深入负荷中心,以减少二次配电距离及电能损耗。当受用电负荷中心场地等因素限制时,可26
31不参评。太阳能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应遵循接入后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原则,光伏发电较多的村庄,应总体考虑多接入点的影响,并遵循电力公司相关规定。本条的评价方法:审阅相关资料,并现场核查。4.2.11村庄出入口以及村庄内主要公共交通干道设置路灯,并选用高效光源、节能灯具等。本条的评价方法:现场核查。4.2.12村庄道路分为村庄社区间道路及村庄社区内道路,本标准仅针对村庄社区内道路。内部道路分为干路、支路及巷路三级或干路、巷路两级。道路宽度充分考虑消防、急救、搬家、市政管线敷设等要求,但对于传统村庄仍需尊重历史现状,不宜强制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现场核查。Ⅲ公共服务设施4.2.13为满足村庄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村庄应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村庄内应设有小卖部、小超市、小饭店、农家乐等商业服务业设施;设置一定规模的教育类服务设施;设置图书馆、村民活动站等文化、体育类的服务设施,鼓励在村庄发展中积极开展公共文体活动,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考虑到市场条件的不确定性和村民生活的刚性需求,本着集约用地和发挥规模效益的原则,村庄文体设施在选址上应统筹布局,以集中设置的方式为主。村庄医疗、养老、残疾人、心理干预等设施项目配置,主要结合村庄的性质、类型、规模,具体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经济收入等实际情况而确定。考虑到村庄居民交流、庆典等需求,村庄应设有供居民开展公共活动的广场,选址上应方便村庄居民到达。由村来管理的公共服务设施,村规模在600人及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可参考本标准表2,600人以下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酌情结合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相关规定相应减配。村庄公用设施根据村庄规模依照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选取,其中城镇集建型村庄和整体搬迁型村庄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酌情降低设施的配置标准。表2增加了提升内容和市政服务设施、金融邮电设施等体现城乡一体,绿色发展的扩展内容,为其后打分项目参考使用。为应对“全面放开二孩、三孩”政策带来的就学人口需求增加的问题,教育设施的配置可结合村庄实际情况考虑1.3倍的服务保障系数。表2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类别序号基本项目提升内容配置标准备注公共1村委会党员活动、警务室/可整合管理其他管理机劳动保障、就业、残联、妇女工作、便民2可合用可整合服务构服务、物管、法律咨询、社区广播站27
32类别序号基本项目提升内容配置标准备注设施可相邻旅游咨询、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办公可合用共用水、电、气等代收代缴网点、网络设施可分时段合用可整合可相邻教育3小学小饭桌/共用设施4幼儿园幼儿托管/5综合文化站/可结合民房文化青少年、老年建筑面积不低科技6/可整合活动中心于20m2室外建筑面积可相邻7体育活动室/不低于200m2共用文化体育建筑面积不低8健身场地村民活动中心、全民健身设施于200m2设施9运动场地/可合用医疗村医疗卫生10中医馆、康复理疗、残疾服务,心理干预/卫生机构社会11村养老设施日间照料、老年食堂、老年服务站/福利可相邻12小卖部/结合群众需求共用可相邻13小型超市农资放心店可结合民房商业共用服务可相邻14餐饮小吃店生态餐厅结合群众需求设施共用15旅馆,招待所民宿/农贸便民服传统市16生态市集/务点集污水处理设雨水收集设施(雨水积蓄坑塘)、排水设可局部17施及排水配/施,试点套管网建设垃圾收集房满足服务半径18/(点)需求市政第三卫生间,公共服务设施内卫生间开放满足服务半径服务19公厕可整合使用需求设施公共停车场可相邻20(公共交通生态停车,充电装置/共用招呼站点)非机动车公21充电装置结合群众需求共存放处金融金融服务自22/结合群众需求可整合邮电助设施设施23村快递业务无接触配送结合群众需求可整合28
33类别序号基本项目提升内容配置标准备注邮站电信业务代24/结合群众需求可整合办点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相关规划设计图,并现场核查。4.2.14平原地区居民实现出行20分钟享受社区综合服务,山区居民实现出行30分钟享受社区综合服务。设有公交、客运等站点,且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m。集中设置综合服务用房有利于节约建设用地,降低建造成本,并有利于后期节能运营。本条的评价方法:现场核查。4.2.15为提高服务设施综合使用效率,节省投资与村落建设用地,特制订本条。公共开敞活动空间包括公园、绿地、广场、居民健身场地等。公共服务配套范围内结合设置部分对外服务及辅助性功能如卫生间、活动室等24小时对外部人员(探访及旅游过境)开放使用。传统村庄内不建设不符合村落规模、尺度和风貌的现代环境要素,比如大型会堂、大型游乐设施等项目。本条的评价方法:现场核查。29
345绿色农宅5.1控制项5.1.1本条旨在规范农宅占地面积应符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户有所居加强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京政发〔2020〕15号)等相关规定。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相关资料或现场核查。5.1.2农宅的结构安全影响着农宅的寿命,结构安全性越好,农宅寿命越长,因寿命问题而导致农宅重建的周期则延长,从而避免建筑材料重建周期短的问题而带来的浪费。农宅的抗震安全应符合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施工规程》DB11/T536的规定,延长农宅使用寿命。抗震加固的措施如墙体承重体系中墙体内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封闭圈梁;应加强各部分构件的连接,增强结构整体性。梁、柱构架结构体系中各承重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填充墙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避免填充墙体向内侧倾倒,其中梁、柱构架承重结构体系是指以钢、木或钢筋混凝土梁柱为构架组成的承重体系,并采用各种材料的墙体为填充或围护结构;木构件中可以采用圆木或方木,木柱柱身不应有接头等。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相关资料,现场核查。5.1.3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见最新版《北京市推广、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目录》。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建筑材料及制品等相关进场资料或现场核查。5.2评分项5.2.1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5.2.2本条的设置旨在增强农宅的宜居性和村落的生态性。1本条庭院绿化可以栽种花草树木和蔬菜。绿化在夏季有明显的降温作用,针对不同的绿地形式,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可缓解夏季高温,并能适当降低室内温度;由于土壤和植物蒸腾的水汽不易扩散,故设有绿化的还有一定增湿效应,除此之外绿色植物还有一定的降噪声功效。但过多的绿化面积又会占用实质的庭院可用空间,严重时还会造成遮挡阳光,故设定合理的绿化面积,达到调节住户微环境又不影响住户的正常使用。2地面采取硬化措施虽不易起尘、起沙、美观且耐磨,但硬化地面在夏季吸热会严重影响宅基地内微环境,同时减少了雨水的渗透。非硬化地面面积比为非硬化地面面积占庭院总面积的比例。30
35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测量计算。5.2.3为保证绿色农宅功能分区齐全且布局紧凑,居住环境干净,卫生状况良好制定此条。若当地存在去养殖化等实际情况时,可不参评。1农宅设置围墙或采取其他围挡措施,以保证庭院规整和农户生活的私密性。围墙高度不宜超过2m;2院落内辟出独立用地进行少量养殖时,应坚持人畜分离原则,定期清理,避免疾病;3为避免户用车辆、农机具等随意停放造成庭院内道路通行不畅或影响整洁制定此条。对于大型农机具可结合农宅或生产地相对集中设置。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5.2.4鼓励采用新型绿色建材。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绿色建材标识等文件或现场核查。5.2.5本条各款说明如下:1在上述控制项中对北京市农房围护结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到北京市绿色村庄的发展,根据北京市农村现有经济水平及实地新农村建设调研数据,要求绿色村庄的农宅围护结构可以执行更高节能标准要求。根据目前绝大多数北京农村居住建筑主体外墙厚度一般为370mm非黏土砖,且保温材料采用模塑聚苯板(EPS)和挤塑聚苯板(XPS)等,满足现行标准对外墙的热工性能要求。2节能型门窗如塑钢窗、断桥铝合金窗等。3农房屋面按形式可分为平屋面和坡屋面。平屋面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结构层,保温层通常铺设在钢筋混凝土板上方,可保护结构层免受自然界的侵袭。坡屋面是木屋架或钢屋架承重,该做法在农村居住建筑中较为常见,坡屋面的保温层宜设置在吊顶上,不仅可避免屋顶产生热桥,而且方便施工。屋面设置保温层,如屋架承重的坡屋面保温层设置在吊顶内、钢筋混凝土屋面的保温层设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层上等。4由于冬季受室外空气及建筑周围低温土壤的影响,建筑外墙内侧0.5~1.0m范围内,将有大量的热量从该部分传递出去,这部分地面温度往往很低,甚至低于露点温度,不但增加供暖能耗,而且有碍卫生,影响使用和耐久性,因此这部分地面宜做保温处理,或者将垂直外围护结构的保温层延伸至基础。通常地面保温采用的保温材料有挤塑板、炉渣等。5设置保温门帘也有利于减少农户出入或室内外温差带来的热量损失。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设计文件,现场核查。5.2.6本条各款说明如下:1北京地区,夏季炎热,围护结构采用遮阳措施,能有效减少进入的热量传入室内,降31
36低通风空调设备能耗。围护结构的遮阳措施有窗口遮阳、屋面遮阳、墙面遮阳、绿化遮阳。有效的外窗遮阳措施有:挑出的屋檐、外遮阳板、百叶遮阳、遮阳篷等;内遮阳措施有:百叶窗帘、卷帘、拉帘、百叶窗等;玻璃的自遮阳有:采用吸热、热反射和低辐射玻璃等。屋面的有效遮阳措施为绿化屋顶;外墙的遮阳措施为垂直绿化遮阳。2卧室、起居室直接天然采光有利于提高居住舒适性,减少照明用电,节约照明电耗;要求外窗的可开启面积比例是为了改善卧室、起居室通风,夏季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降温,穿堂风是农宅解决潮湿闷热和通风换气的主要方法,农宅设计与建造注重穿堂风的形成。合理地确定农宅建筑开口部分的面积与位置、门窗的装置与开启方式和通风的构造措施等。3、4款厨房、厨房设置外窗,利于通风换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5.2.7为在保障照明条件的前提下,降低照明耗电量,达到节能目的,在照明光源选择上应不使用光效低的白炽灯。细管径荧光灯(T5型等)、紧凑型荧光灯、LED光源等具有光效高、光色好、寿命较长等优点,是目前比较适合农宅室内照明的高效光源。对于农宅尽量采用直接照明灯具,提高光源的有效利用率。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5.2.8为保证绿色农宅卫生状况良好,提高居住者生活舒适度制定此条。根据《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分区县汇总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农村使用水冲式厕所的35.30万户,占24.58%;使用旱厕的75.09万户,占52.28%。卫生间设在居住用房内不仅可以方便农户使用,在减少农户外出次数的同时,还可以减小冬季的冷风侵入量,有利于减少正房热损失。另外卫生间引入分离式设计可客观上提高卫生间使用效率,降低卫生间个数需求,故将本条设为评分项。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5.2.9管网漏损不仅会影响水质还会造成能源浪费,长时间会破坏管网,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给水管网与用水器具漏损常出现在支管、管件、用水器具的连接口。造成漏水的原因有管道腐蚀、温度剧变、地基沉降、密封不严等原因。实际使用中一旦发现漏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5.2.10节水器具是指具有显著节水功能的用水器具。适用于农宅的节水器具主要有陶瓷阀芯水龙头、两档节水型虹吸式排水坐便器、节水型淋浴喷嘴;节水型器具相较普通器具,价格32
37稍高,农户大部分考虑到价位的问题,加之节水意识不强,通常会选用普通的器具,然而一旦节水器具使用大范围推广,节水量是相当可观的。所有用水器具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和现行国家标准《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8870等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产品说明书,并现场核查。5.2.11污水处理排放应符合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612的规定。要求为避免污废水随意排放,保证农宅及其周边卫生制定此条。生活排水的污染物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排水工程建设应遵循乡(镇)村总体规划,从全局出发,根据规划年限、工程规模,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应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集中与分散、排放与利用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可靠、运行稳定的排水技术。农宅污废水集中排放,并与排入设施或排水系统连接。农宅污废水排水不应直接洒向地面、就近排入河道、通过下水道后入河。根据污废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必要时采取污水处理技术,且保证处理后达到相关水质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设计资料,并现场核查。5.2.12农宅内雨水收集和排放以保证院内无积水。雨水收集和排放设施或系统有:采用坡屋面、檐口集水管等将雨水直接渗入庭院绿化、种植区或进行收集。农宅单体面积的限制收集的雨水量有限时,无需采用昂贵的收集设备或水处理系统。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33
386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6.1控制项6.1.1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相关文件。6.1.2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设计资料,现场核查。6.1.3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6.2评分项Ⅰ能源规划与清洁利用6.2.1北京农村地区普遍使用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生活热水。随着家电下乡的热潮,其在农村的使用更加的广泛,但是由于产品良莠不齐,造成的产品纠纷以及安全隐患也在增加,所以,应选择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GB/T19141规定的产品。紧凑式直接加热自然循环的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是最节能的,集热管(板)直接与贮热水箱连接的紧凑式,无需管路或管路很短,从而减少集热部分损失;集热管(板)中水与贮热水箱中水连通的直接加热,换热效率高;自然循环系统无需水泵等加压装置,减少造价和运行费用,较适宜农村居住建筑使用。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设计文件,现场核查。6.2.2农宅室内供暖系统或供暖节能措施包括节能炕、热水供暖系统采用节能型供暖炉、火炕与清洁热源所产生的热水供暖复合技术及其它高效节能技术措施,采用一项,并且正常使用即可以给分,通过直接燃烧秸秆、薪柴、散煤等固体燃料进行加热的传统火炕除外。目前,北京农村地区特别是平原村地区用能方式发展无煤化,北京地区由于建筑物的供暖负荷远大于热水负荷,为得到更大的节能效益,宜采用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生物质高效清洁采暖技术、太阳能光热和光电供暖技术等。太阳能供暖技术包含太阳能热水供暖技术和太阳能热风供热供暖技术。太阳能热水供暖技术采用水或其他液体作为传热介质,输送和蓄热所需空间小,与水箱等蓄热装置的结合较容易,与锅炉辅助热源的配合也较成熟,不但可以直接供应生活热水,还可与目前成熟的供暖系统如散热器供暖、风机盘管供暖和地面辐射供暖等配套应用,在辅助热源的帮助下可以保证建筑全天候都具备舒适的热环境。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设计文件,现场核查。6.2.3当利用液化石油气、电为炊事提供清洁能源时,可减少农宅炊事排烟污染,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当农宅周边有集中的沼气系统提供能源时,应优先利用,否则,可自建户用沼气池满足炊事需求。34
39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6.2.4农村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随着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和系统组件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农村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演进,农村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清洁可再生电力的优势和基础条件,因此农宅照明、家电等日常生活用电应重点朝着利用光伏和风电的零碳化方向发展。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Ⅱ资源节约与利用6.2.5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6.2.6当农户居住不集中,排水宜选择分流制,将高污染水和未污染水或低污染水分开,分质处理,减少外排污染物量,降低水处理成本,实现清污分流。条件不具备可选择合流制,但在污水排入管网系统前应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预处理。新建的聚居点优先采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体制,地形起伏大、居住点分散、临近河(湖)等区域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村庄污水的处理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51347的规定。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6.2.7生产用水、绿化用水、卫生间冲水、冲洗路面、农田灌溉、村庄景观用水等均对水质要求不高,为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应合理利用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设计资料,现场核查。Ⅲ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6.2.8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工艺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垃圾处理过程中减少垃圾的最终处置量,通过压实、破碎等物理手段,或通过焚烧、热解等化学的处理方法,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容积,从而方便运输和处置;减少垃圾的排放量,即垃圾产生后,经回收阶段,减少需要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垃圾数量。村庄内的秸秆与生活垃圾禁止露天焚烧。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6.2.9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6.2.10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公共服务设施室内空气污染物测试评估报告、现场测试报告。6.2.11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环境噪声影响测试评估报告、现场测试报告。35
407管理与保障机制7.1控制项7.1.1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村委会应提交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制度和防灾、减灾、防疫等应急预案,并说明实施效果。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要符合《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政发〔2016〕63号)精神,全面掌握土壤环境状况,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本条评价方法:审阅村庄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并现场核查。7.1.2本条文中的秸秆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杂粮等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指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集市贸易与商业垃圾、公共场所垃圾、街道清扫垃圾等。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村庄相关秸秆及垃圾禁烧的管理规定文件,并现场核查。7.1.3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农药使用的相关管理规定。7.2评分项7.2.1开展村民对村庄建设状况的满意率调查,对绿色村庄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审核,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同时,为了促进基层民主制度的完善,提高村庄管理水平。对村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时,随机抽样户数不低于全村居民户数的三分之一。问卷在“满意”、“不满意”二者之间进行选择,各项满意率=问卷结果为“满意”的问卷数/问卷发放总数×100%。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村民满意率调查结果,并现场抽查核实和用户调查。7.2.2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相关文件,并现场核查。7.2.3村规民约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村庄实际,制定的涉及村风民俗、社会公共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为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保障村庄安全,方便村民及时获取各种信息,村庄应依托公示栏、网站、媒体等任一信息平台,及时向村民发布绿色村庄旅游资源、商务、农事、防控、民生和传统文化等信息。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36
418提高与创新8.0.1绿色产业来源包括绿色生态旅游、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等,结合全域产业发展策略及对村庄特色资源的分析,以宜农、生态、绿色、低碳为原则,制定村庄产业发展引导策略。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核查。8.0.2能源资源利用计量装置包括电能计量、水量计量等。实施分时电价政策的地区,每户安装分时计费电表。对于采取集中供热系统的农宅,每户应安装供暖或生活热水的热量计量装置。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相关文件,并现场核查。8.0.3提高结构施工的装配化率,是绿色施工的重要表现。本条以鼓励农宅提高装配化率。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结构施工方案、建筑竣工验收等相关文件,并现场核查。8.0.4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相关设计文件,并现场核查。8.0.5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阅相关设计文件,并现场核查。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