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

ID:82997547

大小:160.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3-09-26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尽管儒家和经学在汉代盛行,“成人伦,助教化”“惩恶扬善”被规定为从文学到绘画的广大艺术领域的现实功利职责,但汉代艺术的特点却恰恰是,它并没有受这种儒家狭隘的功利信条的束缚。刚好相反,它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极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有意或无意地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作为人的有机或非有机的躯体而表现着的。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这才是汉代艺术的真正主题。首先,你看那神仙世界,那里没有苦难的呻吟,而是愉快的渴望,是对生前死后都有永恒幸福的祈求。神仙世界不是与现实苦难相对峙的难及的彼岸,而是好像就存在于与现实人间相距不远的此岸之中。也由于此,人神杂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的形象),豹尾虎齿(《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形象)的原始神话与真实的历史故事、现实人物之纷然一堂,同时并在,就并不奇怪。汉代艺术中的神仙不再具有在现实中的威吓权势,而带着更浓厚的主观愿望的色彩。它不是如原始艺术请神灵来主宰、统治、支配人间,而是人们要到天上去参与和分享神的快乐。人间生活的兴趣不但没有因向往神仙世界而零落凋谢,相反,是更为生意盎然、生机蓬勃,使天上也充满人间的乐趣,使这个神的世界也那么稚气天真。它不是神对人的征服,而是人对神的征服。神在这里还没有作为异己的对象和力量,而是人及人间生活的直接伸延。其次,与向往神仙相交织并列的,是对现实世间的津津玩味和充分肯定。它一方面通过宣扬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表彰孝子、义士、圣君、贤相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更通过对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多种描绘表现出来。如果说,神仙幻想是主体,那么它们便构成了汉代艺术的双翼。汉石刻中,历史故事非常之多。例如,“周公辅成王”“荆轲刺秦王”“管仲射桓公”“狗咬赵盾”“蔺相如完璧归赵”"高祖斩蛇”“鸿门宴”,各种历史人物,从孔子到老莱子,从义士到烈女,从远古历史到近代人物……无不品类齐全,应有尽有。其中,激情性、戏剧性的行为,人物和场景(例如行刺),更是艺术家兴趣和意念所在。所以,尽管道德说教、儒学信条已浸入画廊,却仍然难以掩盖那股根柢深厚异常充沛的浪漫激情。黑格尔《美学》曾说十七世纪荷兰小画派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细节——

1例如一些很普通的房间、器皿、人物等等各种场景和细节作那样津津玩味的精心描述,表现了荷兰人民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热情和爱恋,对自己征服自然(海洋)的斗争的肯定和歌颂,因之在平凡中有伟大。汉代艺术对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场合、情景、人物、对象甚至许多异常一般的东西,反射出一种积极的对世间生活的全面关注和肯定。只有对世间生活怀有热情和肯定,并希望这种生活继续延续和保存,才可能使其艺术对现实的一切怀有极大兴趣去描绘,去欣赏,去表现。汉代艺术中如此丰富众多的题材和对象,比起荷兰小画派来,它们的力量、气魄、价值和主题等艺术世界的规模要更为宏伟巨大。因为这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第一次得到高度集中统一的强盛奴隶帝国的繁荣时期的艺术。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摘编自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有删改)材料二从中国艺术发展史的角度看,汉代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座高峰。刘汉王朝不仅是新生的充满活力的大型中央集权制国家,同时也是正处于上升阶段的雄心勃勃的地主阶级统治的时代,受时代精神的影响,西汉中期以后的艺术作品,往往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豪迈奔放、雄浑有力的气势。它们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这一点不但表现在主题的庞杂上,而且也表现在运动、气势和古拙的艺术风格上。常任侠先生四十年代所作《重庆附近发现之汉代崖墓与石阙研究》一文,引法国人色伽兰论汉画:“汉朝为强健战斗生气活泼之皇朝,其艺术之特征亦同,即在造墓艺术之中,从未稍露死丧之意。其特征即在其威猛常用动物表现之。汉代大兽姑不论其种类如何,尽为长身之兽,胸大腰耸,筋力呈现,大致以牡类体状居多……各种兽畜,互相追逐,互相战斗,生动之状,虽在墓所亦然。”汉代的艺术作品风格朴素、雄浑奔放。构图上既能表达繁复而又富于韵律的巨幅画面,也善于处理某一主题所需的小型画幅。创作者经常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并且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待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由画像石、画像砖以及瓦当等反映出的汉代艺术尽管粗重笨拙,却心胸开阔、气派雄沉,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那种庞杂的主题,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摘编自郭红梅《汉画像石、画像砖浅析》,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代艺术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剔除艺术现实的功利职责,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B.现实人物走入神仙世界,神仙带着人的主观愿望,这使得汉代神仙世界充溢着人间气息。C.汉代艺术家将自己的兴趣和意念融入艺术创造中,使其艺术作品洋溢着鲜明的浪漫激情。D.汉代国势强盛,与十七世纪荷兰小画派相比,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的规模更宏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创造一旦掺入现实功利性,就会使之失去艺术世界的缤纷色彩,艺术世界难以表现人的意愿,就成为脱离人的世界的彼岸。B.

2在汉代创造的艺术中,神仙世界充满人间生活乐趣,人神杂处,神话与现实并存,从形象到兴趣堪称人以及人间生活的伸延。C.对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进行艺术改造,让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融入艺术的神仙世界,既符合贵族阶层的需要,又具有幻想色彩。D.艺术家因为怀有对世间生活的热情与肯定,必然能潜心观察普通的人、事、物,必然能创作出鸿篇巨制、平凡却伟大的艺术作品。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一的论据的一项是()A.“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子虚赋》)B.“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C.“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心动苍穹。”(《董永卖身葬父》D.“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黄帝内经》)4.两则材料分别援引黑格尔与色伽兰的画论,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5.两则材料都阐述了汉代艺术的特征,请简要分析二者在汉代艺术特征认知上的异同。(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贝尔·兰金小姐[美]杜鲁门·卡波特一我第一次看见贝尔·兰金小姐是在我八岁那年。我坐在门廊的台阶上,身材矮小,一身黑衣上满是灰尘和条痕的贝尔小姐出现了。她看上去不可思议地老,满脸皱纹。几缕稀疏的灰色头发被汗水浸湿,覆在前额上。她走路时低头盯着未铺过的人行道,仿佛在寻找什么丢失的东西。一只棕黑色的老猎狗跟在她身后,盲目地追随着女主人的踪迹。几年后的一天,我坐在乔布先生的街角杂货店里,大口喝着他家的招牌奶昔。我坐在柜台的一头,另一头是两个镇上臭名昭著的小混混,还有一个陌生人。“你们知道附近谁有上好的日本山茶花树出售吗?有位东方女士要在纳齐兹盖房子,我替她采购一些。”陌生人说。两个小混混对视了一眼,其中那个平时喜欢嘲弄我的大眼睛胖男孩开口:“先生,我跟你说,附近我只知道一个这样的人,有几株顶漂亮的日本山茶花树。她是个奇怪的老姑娘,叫贝尔·兰金,住的地方大概离这里半英里远,看起来也挺奇怪的,是个衰败的老房子,南北战争之前就有了。虽然怪得要命,但如果你就要找日本山茶花树的话,她那儿的是我见过最好的。”“是啊。”另一个长着青春痘的金发男孩尖声说道,他看起来是那胖孩子的跟班。“

3她应该会卖给你。我听说她在那儿快要饿死了。那儿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住在那儿的老黑鬼用锄头打理一块杂草地,他们把那个叫花园。哎,前几天我听说她去季特妮丛林市场,到处拣些烂菜叶,逼着欧力·彼得森送给她。你见不着比她更古怪的巫婆了,像是阴影里的饿鬼。那些黑鬼都很怕她——”然而陌生人打断了这个喋喋不休的男孩,问道:“所以你认为她肯卖?”“当然了。”那胖男孩说道,脸上带着一丝肯定而得意的笑。陌生人道了谢,向外走去。突然他转过身来问道:“你们愿不愿意带我过去?之后我会送你们回来。”这两个小痞子立马就同意了。二我听到这件事的结局是在大约一个星期后,那天我又去了乔布先生店里。虽然听众只有乔布先生和我两个人,那胖男孩却讲得很起劲。他越说声音就越大,语气也越夸张。“我告诉你们,那老巫婆就该给赶出镇子。她是个疯子。我们一到那里她就要撵我们走。她还放出那条古怪的老猎狗追我们。弗格森先生,就是那个陌生人,解释说他想收购她的日本山茶花树,你知道,就是那些有些年头的日本山茶花树。她回答说她从来没听说过有这回事,她一棵树也不会卖,因为她爱这些树胜过她所拥有的一切。嗳,你们可听好了,弗格森先生提出他愿意掏两百美金,就买其中一棵树,你们能想到吗?两百美金!她居然拒绝了。”“见鬼,”他说,“一出手就两百美金,买这些老树是图个啥呢?那又不是玉米。”我离开乔布先生那儿回家时,一路都在想着贝尔小姐。我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想留下那些日本山茶花树。它们是很漂亮,但既然她那么穷——好吧,我那时还年轻,而她已经太老了,生命所余无多。三那天是二月的第一天。破晓时分,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阴沉,从中现出一道道珍珠白的日光。外面很冷,空气纹丝不动,间或掠过一阵饥饿的强风,啃噬着巨树光秃秃的灰色枝干。巨树环绕着一片衰败的废墟,那里曾是瑰丽的“玫瑰坪”。兰金小姐就住在这里。她醒来时,房间冰冷彻骨,屋檐下凝着一挂冰的眼泪。她环视周遭死气沉沉的一切,微微打了个寒战。她费了好大力气才从颜色艳丽却残破的被子里爬出来。她跪在壁炉前,想要点燃伦恩头天晚上收集的枯树枝。她那皱巴巴的枯黄小手费力地同火柴和刮花了的石灰石抗争着。过了一会儿,火点着了。火苗蹿起来,木柴发出噼啪的响声,就像骨头在咯吱作响。她在温暖的火光边站了一会儿,迟疑地挪向结了冰的洗脸盆。穿好衣服,她走到窗前。下雪了,南方冬天湿润稀疏的雪。雪一落在地上就融化了,但是贝尔小姐想到这天要走很远的路去镇上找吃的,仍然觉得头晕且不适。这时她瞥见窗下的日本山茶花树竟开花了,不禁深吸一口气——她从未见过它们如这般美丽。鲜红的花瓣凝成了冰,静静地立在枝头。

4她记得许多年前,当她的女儿莉莉还是个小姑娘时,她会摘几大篮子花,那时玫瑰坪高高的空旷房间里充满了山茶花淡淡的香气。莉莉会把它们偷去送给黑人小孩,她那时多么生气啊!但是现在,她一边回忆,一边微笑。可怜的莉莉,她现在年纪也大了。她出生时我才十九岁,年轻貌美。我站在日本山茶花树下,我的爱人杰德曾说我是他认识的最漂亮的女孩——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记不清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这样的。我不记得我第一次没钱的时候——我开始变老的时候。我想是在杰德走了以后——我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他只是过来跟我说我又丑又憔悴,然后他就走了,什么都没留下,除了莉莉。(摘编自《世界开始的地方》[美]杜鲁门·卡波特/著,伏波/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我”眼中的贝尔小姐“身材矮小”“满脸皱纹”,小混混口中“那些黑鬼都很怕她”,这些描写塑造了贝尔小姐令人讨厌的形象。B.小说写到贝尔小姐居住的“南北战争之前”就有了的“衰败的老房子”,其作用主要是象征着她如同这房子一样年迈且与众不同。C.“山茶花树”与“两百美金”在文中出现多次,小混混看重美金、玉米等实用品,贝尔小姐看重山茶花树,表现出个人审美观上的差异。D.莉莉摘茶花偷送给黑人小孩,贝尔小姐当时很生气,但是现在回忆时却“微笑”了,这一转变表现了她经历坎坷后,面对生活磨难的坦然心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跨度大却脉络明晰,塑造了贝尔小姐鲜明突出的形象,为读者呈现了她非常完整的一生。B.两个“小混混”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帮陌生人购买山茶花树,汇报事件结果,评价贝尔小姐,从侧面丰满了人物形象。C.小说对贝尔小姐居住环境描写颇具特色且具有对比意味,作者用寒冷衰败的环境暗示贝尔小姐的现实境遇,在今昔对比中凸显人物命运。D.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揭示了贝尔小姐在生活与情感的重压下形容枯槁、力不能支的惨状,但她依然不屈服,对生活充满希望。8.贝尔小姐为什么不愿意高价卖掉山茶花树以改善她的生存状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在行文时交替使用不同的叙述视角,这种行文方式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5初,王僧辩与陈霸先共灭侯景,僧辩居石头城,霸先在京口,僧辩推心待之。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其子何罪,而忽废之!吾与王公并处托孤之地,而王公今改图,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为乎?”乃密具袍数千及锦彩金银为赏赐之具。会有告齐师大举至寿春将入寇者,僧辩遣江旰告霸先,使为之备。霸先因是留旰于京口,欲袭僧辩。壬寅,召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棱谋之。棱以为难,霸先惧其谋泄,以手巾绞棱,闷绝于地,闭于别室。部分将士,分赐金帛,使徐度、侯安都帅水军趋石头,霸先帅马步会之,是夜,皆发,召杜棱与同行。知其谋者,唯安都等四将,外人皆以为江旰征兵御齐,不之怪也。甲辰,安都引舟舰将趣石头,霸先控马未进,安都大惧。骂霸先曰:“今日作贼,事势已成,生死须决,在后欲何所望,若败,俱死,后期得免斫头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进。安都至石头北门,入女垣内,众随而入,进及僧辩卧室,霸先兵亦自南门入。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遇子顗,帅左右数十人苦战不敌,就执。霸先曰:“我有何辜,公欲与齐师赐讨?”且曰:“何意全无备?”僧辩曰:“委公北门,何谓无备?”是夜,霸先缢杀僧辩父子。前青州刺史程灵洗帅所领救僧辩,力战于石头西门,军败,霸先遣使招谕,久之乃降。霸先深义之,权摄兰陵太守,使助防京口。乙巳,霸先为檄布告中外,列僧辩罪状,曰:“今所指,唯王僧辩父子兄弟,其馀亲党,一无所问。”(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亡乱》)注:贞阳侯渊明:梁武帝萧衍之侄。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A.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B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C.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D.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头城:本是孙权依清凉山石壁所修建的一处军事要塞,后在广义上可作为南京别称。B.戎狄: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称谓。“戎”在我国南部,“狄”在我国北方。文中指北齐。C.壬寅:文中指干支纪日法,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来纪日,也可用于纪年纪月。D.刺史:职官,“刺”指检核问事,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

6。汉成帝时改称州牧,成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僧辩真心地对待陈霸先,但在王僧辩废掉孝元帝之子、扶立萧渊明后,陈霸先对他有了猜忌。B.在陈霸先将偷袭王僧辩时,外人误以为是江旰在征调军队抵抗北齐,对出兵举动都不觉得奇怪。C.攻打石头城时,陈霸先率兵与侯安都等人会合,然后与侯安都率领士卒分别从北门、南门攻入。D.王僧辩被杀后,陈霸先发表檄文列举其罪行,指明自己讨伐的是王家父子兄弟,与其他人无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都引舟舰将趣石头,霸先控马未进,安都大惧。(2)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14.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了击败权臣王僧辩,陈霸先出兵前做了哪些周密安排?(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姜夔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③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注:①姜夔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韵脚填写本词。②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③使君:指辛弃疾。④金鼓: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由楼前风景开篇,点出英雄遗迹,写江山依旧,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已经作古。B.“数骑”三句与辛词同位句“舞榭”三句表意略同,都寄寓了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C.下片“楼外”三句,词人采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点明京口的重要性,为后文抒情做铺垫。D.全词慷慨激昂,笔力雄健,虽刻意效法辛词的风格,却也突显了词人清刚、疏宕的特色。16.本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通晓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唯利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

7”“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3)古代文人赞美与敬畏自然,敏锐地观察山川草木的万千动态,从中感知时间,体悟生命,而“长江”因其所蕴含的阔大意境和深邃情感往往备受文人青睐,频繁地出现在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觉醒年代》不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导演张永新说:“中国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该剧堪称经典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场景的完美再现,既有愚昧的晚清遗老、残暴的北洋军阀、守旧的儒学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响下率先觉醒的青年英才、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领袖,还有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①的诸多人物。除了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物的②外,其他人物虽寥寥数笔却极为传神,如鲁迅、钱玄同、辜鸿铭、黄侃等人物均演绎得十分生动传神,就连跟随辜鸿铭的两个封建忠仆也刻画得③。18.请在文中标序号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20.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与设问的修辞手法,请任选其一简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③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

8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认为知识的获取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方式:亲知是亲身实践从直接经验得到知识;闻知是由他人的语言传授或自己阅读获得知识;说知是在闻知亲知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知识。三种方式在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各有其用,相互联系、转化,又共同助益我们获取知识。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尽管儒家和经学在汉代盛行,“成人伦,助教化”“惩恶扬善”被规定为从文学到绘画的广大艺术领域的现实功利职责,但汉代艺术的特点却恰恰是,它并没有受这种儒家狭隘的功利信条的束缚。刚好相反,它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极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有意或无意地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作为人的有机或非有机的躯体而表现着的。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这才是汉代艺术的真正主题。首先,你看那神仙世界,那里没有苦难的呻吟,而是愉快的渴望,是对生前死后都有永恒幸福的祈求。神仙世界不是与现实苦难相对峙的难及的彼岸,而是好像就存在于与现实人间相距不远的此岸之中。也由于此,人神杂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的形象),豹尾虎齿(《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形象)的原始神话与真实的历史故事、现实人物之纷然一堂,同时并在,就并不奇怪。汉代艺术中的神仙不再具有在现实中的威吓权势,而带着更浓厚的主观愿望的色彩。它不是如原始艺术请神灵来主宰、统治、支配人间,而是人们要到天上去参与和分享神的快乐。人间生活的兴趣不但没有因向往神仙世界而零落凋谢,相反,是更为生意盎然、生机蓬勃,使天上也充满人间的乐趣,使这个神的世界也那么稚气天真。它不是神对人的征服,而是人对神的征服。神在这里还没有作为异己的对象和力量,而是人及人间生活的直接伸延。其次,与向往神仙相交织并列的,是对现实世间的津津玩味和充分肯定。它一方面通过宣扬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表彰孝子、义士、圣君、贤相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更通过对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多种描绘表现出来。如果说,神仙幻想是主体,那么它们便构成了汉代艺术的双翼。汉石刻中,历史故事非常之多。例如,“周公辅成王”“荆轲刺秦王”“管仲射桓公”“狗咬赵盾”“蔺相如完璧归赵”"高祖斩蛇”“鸿门宴”,各种历史人物,从孔子到老莱子,从义士到烈女,从远古历史到近代人物……无不品类齐全,应有尽有。其中,激情性、戏剧性的行为,人物和场景(例如行刺),更是艺术家兴趣和意念所在。所以,尽管道德说教、儒学信条已浸入画廊,却仍然难以掩盖那股根柢深厚异常充沛的浪漫激情。黑格尔《美学》曾说十七世纪荷兰小画派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细节——

10例如一些很普通的房间、器皿、人物等等各种场景和细节作那样津津玩味的精心描述,表现了荷兰人民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热情和爱恋,对自己征服自然(海洋)的斗争的肯定和歌颂,因之在平凡中有伟大。汉代艺术对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场合、情景、人物、对象甚至许多异常一般的东西,反射出一种积极的对世间生活的全面关注和肯定。只有对世间生活怀有热情和肯定,并希望这种生活继续延续和保存,才可能使其艺术对现实的一切怀有极大兴趣去描绘,去欣赏,去表现。汉代艺术中如此丰富众多的题材和对象,比起荷兰小画派来,它们的力量、气魄、价值和主题等艺术世界的规模要更为宏伟巨大。因为这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第一次得到高度集中统一的强盛奴隶帝国的繁荣时期的艺术。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摘编自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有删改)材料二从中国艺术发展史的角度看,汉代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座高峰。刘汉王朝不仅是新生的充满活力的大型中央集权制国家,同时也是正处于上升阶段的雄心勃勃的地主阶级统治的时代,受时代精神的影响,西汉中期以后的艺术作品,往往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豪迈奔放、雄浑有力的气势。它们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这一点不但表现在主题的庞杂上,而且也表现在运动、气势和古拙的艺术风格上。常任侠先生四十年代所作《重庆附近发现之汉代崖墓与石阙研究》一文,引法国人色伽兰论汉画:“汉朝为强健战斗生气活泼之皇朝,其艺术之特征亦同,即在造墓艺术之中,从未稍露死丧之意。其特征即在其威猛常用动物表现之。汉代大兽姑不论其种类如何,尽为长身之兽,胸大腰耸,筋力呈现,大致以牡类体状居多……各种兽畜,互相追逐,互相战斗,生动之状,虽在墓所亦然。”汉代的艺术作品风格朴素、雄浑奔放。构图上既能表达繁复而又富于韵律的巨幅画面,也善于处理某一主题所需的小型画幅。创作者经常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并且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待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由画像石、画像砖以及瓦当等反映出的汉代艺术尽管粗重笨拙,却心胸开阔、气派雄沉,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那种庞杂的主题,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摘编自郭红梅《汉画像石、画像砖浅析》,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代艺术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剔除艺术现实的功利职责,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B.现实人物走入神仙世界,神仙带着人的主观愿望,这使得汉代神仙世界充溢着人间气息。C.汉代艺术家将自己的兴趣和意念融入艺术创造中,使其艺术作品洋溢着鲜明的浪漫激情。D.汉代国势强盛,与十七世纪荷兰小画派相比,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的规模更宏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创造一旦掺入现实功利性,就会使之失去艺术世界的缤纷色彩,艺术世界难以表现人的意愿,就成为脱离人的世界的彼岸。B.在汉代创造的艺术中,神仙世界充满人间生活乐趣,人神杂处,神话与现实并存,从形象到兴趣堪称人以及人间生活的伸延。

11C.对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进行艺术改造,让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融入艺术的神仙世界,既符合贵族阶层的需要,又具有幻想色彩。D.艺术家因为怀有对世间生活的热情与肯定,必然能潜心观察普通的人、事、物,必然能创作出鸿篇巨制、平凡却伟大的艺术作品。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一的论据的一项是()A.“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子虚赋》)B.“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C.“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心动苍穹。”(《董永卖身葬父》D.“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黄帝内经》)4.两则材料分别援引黑格尔与色伽兰的画论,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5.两则材料都阐述了汉代艺术的特征,请简要分析二者在汉代艺术特征认知上的异同。【答案】1.A2.B3.D4.①援引黑格尔的画论观是为了阐明汉代艺术家因为对生活的热爱,精心创作出作为人间生活延伸的艺术世界,艺术作品宏伟巨大;②援引色伽兰的画论观阐明强健战斗生气活泼的汉朝对艺术创作的影响。5.同:两则材料均指出汉代艺术雄浑奔放、生意盎然、生机蓬勃。异:①第一则材料还认为汉代艺术充满浪漫色彩,有人间气息;主题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②第二则材料认为汉代艺术粗重笨拙,风格朴素;主题庞杂。【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剔除艺术现实功利职责”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但汉代艺术的特点却恰恰是,它并没有受这种儒家狭隘的功利信条的束缚”可知,不是“剔除”,而是“没有受束缚”。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A.“艺术创造一旦掺入现实功利性,就会使之失去艺术世界的缤纷色彩,艺术世界难以表现人的意愿”过于武断,依据原文“刚好相反,它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极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可知,文中只是表达汉代艺术因为没有受到“儒家信条”的束缚而更五彩缤纷,但不能由此推断出“艺术创造掺入现实功利性”就一定会失去“缤纷色彩”,难表现“人的意愿”,就会“脱离人的世界”。C.“对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进行艺术改造……既符合贵族阶层的需要”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三段“

12它一方面通过宣扬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表彰孝子、义士、圣君、贤相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更通过对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多种描绘表现出来。如果说,神仙幻想是主体”可知,“对儒教教义进行艺术改造”“既符合贵族阶层的需要”于文无据。D.“必然能潜心观察普通的人、事、物,必然能创作出鸿篇巨制、平凡却伟大的艺术作品”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四段“只有对世间生活怀有热情和肯定,并希望这种生活继续延续和保存,才可能使其艺术对现实的一切怀有极大兴趣去描绘,去欣赏,去表现”可知,原文是“只有……才……”,不是“必然能……必然能……”曲解文意。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D.是医学著作,不能体现上边的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的作用的能力。(1)根据黑格尔的观点,十七世纪荷兰小画派“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细节津津玩味的精心描述,表现了荷兰人民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热情和爱恋,对自己征服自然(海洋)的斗争的肯定和歌颂”,作者以此与汉代艺术家创作类比,指出汉代艺术创作同样是源于对生活的“热情与爱恋”,在比较之后,还得出因为时代的原因,汉代艺术规模更宏大。(2)依据色伽兰的话“汉朝为强健战斗生气活泼之皇朝,其艺术之特征亦同”可知,援引色伽兰的画论主要是针对汉朝的绘画,主要阐述的是时代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相同点:两则材料都指出汉代艺术重要特色,如第一则材料指出汉代艺术“是更为生意盎然、生机蓬勃”,题材和对象“如此丰富众多”“它们的力量、气魄、价值和主题要更为宏伟巨大”。第二则材料认为汉代艺术“粗重笨拙,却心胸开阔、气派雄沉,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可见二者都指出了汉代艺术雄浑奔放和生意盎然、生机蓬勃的特点。不同点:除此之外,第一则材料还分析认为,汉代艺术与人间生活的关系密切以及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它认为汉代艺术“天上也充满人间的乐趣”“尽管道德说教、儒学信条已浸入画廊,却仍然难以掩盖那股根柢深厚异常充沛的浪漫激情”。第二则材料分析了作品的艺术风格,“汉代的艺术作品风格朴素

13”“汉代艺术尽管粗重笨拙”,可见其认为这也是汉代艺术的典型特征。(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贝尔·兰金小姐[美]杜鲁门·卡波特一我第一次看见贝尔·兰金小姐是在我八岁那年。我坐在门廊的台阶上,身材矮小,一身黑衣上满是灰尘和条痕的贝尔小姐出现了。她看上去不可思议地老,满脸皱纹。几缕稀疏的灰色头发被汗水浸湿,覆在前额上。她走路时低头盯着未铺过的人行道,仿佛在寻找什么丢失的东西。一只棕黑色的老猎狗跟在她身后,盲目地追随着女主人的踪迹。几年后的一天,我坐在乔布先生的街角杂货店里,大口喝着他家的招牌奶昔。我坐在柜台的一头,另一头是两个镇上臭名昭著的小混混,还有一个陌生人。“你们知道附近谁有上好的日本山茶花树出售吗?有位东方女士要在纳齐兹盖房子,我替她采购一些。”陌生人说。两个小混混对视了一眼,其中那个平时喜欢嘲弄我的大眼睛胖男孩开口:“先生,我跟你说,附近我只知道一个这样的人,有几株顶漂亮的日本山茶花树。她是个奇怪的老姑娘,叫贝尔·兰金,住的地方大概离这里半英里远,看起来也挺奇怪的,是个衰败的老房子,南北战争之前就有了。虽然怪得要命,但如果你就要找日本山茶花树的话,她那儿的是我见过最好的。”“是啊。”另一个长着青春痘的金发男孩尖声说道,他看起来是那胖孩子的跟班。“她应该会卖给你。我听说她在那儿快要饿死了。那儿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住在那儿的老黑鬼用锄头打理一块杂草地,他们把那个叫花园。哎,前几天我听说她去季特妮丛林市场,到处拣些烂菜叶,逼着欧力·彼得森送给她。你见不着比她更古怪的巫婆了,像是阴影里的饿鬼。那些黑鬼都很怕她——”然而陌生人打断了这个喋喋不休的男孩,问道:“所以你认为她肯卖?”“当然了。”那胖男孩说道,脸上带着一丝肯定而得意的笑。陌生人道了谢,向外走去。突然他转过身来问道:“你们愿不愿意带我过去?之后我会送你们回来。”这两个小痞子立马就同意了。二我听到这件事的结局是在大约一个星期后,那天我又去了乔布先生店里。虽然听众只有乔布先生和我两个人,那胖男孩却讲得很起劲。他越说声音就越大,语气也越夸张。“

14我告诉你们,那老巫婆就该给赶出镇子。她是个疯子。我们一到那里她就要撵我们走。她还放出那条古怪的老猎狗追我们。弗格森先生,就是那个陌生人,解释说他想收购她的日本山茶花树,你知道,就是那些有些年头的日本山茶花树。她回答说她从来没听说过有这回事,她一棵树也不会卖,因为她爱这些树胜过她所拥有的一切。嗳,你们可听好了,弗格森先生提出他愿意掏两百美金,就买其中一棵树,你们能想到吗?两百美金!她居然拒绝了。”“见鬼,”他说,“一出手就两百美金,买这些老树是图个啥呢?那又不是玉米。”我离开乔布先生那儿回家时,一路都在想着贝尔小姐。我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想留下那些日本山茶花树。它们是很漂亮,但既然她那么穷——好吧,我那时还年轻,而她已经太老了,生命所余无多。三那天是二月的第一天。破晓时分,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阴沉,从中现出一道道珍珠白的日光。外面很冷,空气纹丝不动,间或掠过一阵饥饿的强风,啃噬着巨树光秃秃的灰色枝干。巨树环绕着一片衰败的废墟,那里曾是瑰丽的“玫瑰坪”。兰金小姐就住在这里。她醒来时,房间冰冷彻骨,屋檐下凝着一挂冰的眼泪。她环视周遭死气沉沉的一切,微微打了个寒战。她费了好大力气才从颜色艳丽却残破的被子里爬出来。她跪在壁炉前,想要点燃伦恩头天晚上收集的枯树枝。她那皱巴巴的枯黄小手费力地同火柴和刮花了的石灰石抗争着。过了一会儿,火点着了。火苗蹿起来,木柴发出噼啪的响声,就像骨头在咯吱作响。她在温暖的火光边站了一会儿,迟疑地挪向结了冰的洗脸盆。穿好衣服,她走到窗前。下雪了,南方冬天湿润稀疏的雪。雪一落在地上就融化了,但是贝尔小姐想到这天要走很远的路去镇上找吃的,仍然觉得头晕且不适。这时她瞥见窗下的日本山茶花树竟开花了,不禁深吸一口气——她从未见过它们如这般美丽。鲜红的花瓣凝成了冰,静静地立在枝头。她记得许多年前,当她的女儿莉莉还是个小姑娘时,她会摘几大篮子花,那时玫瑰坪高高的空旷房间里充满了山茶花淡淡的香气。莉莉会把它们偷去送给黑人小孩,她那时多么生气啊!但是现在,她一边回忆,一边微笑。可怜的莉莉,她现在年纪也大了。她出生时我才十九岁,年轻貌美。我站在日本山茶花树下,我的爱人杰德曾说我是他认识的最漂亮的女孩——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记不清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这样的。我不记得我第一次没钱的时候——我开始变老的时候。我想是在杰德走了以后——我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他只是过来跟我说我又丑又憔悴,然后他就走了,什么都没留下,除了莉莉。(摘编自《世界开始的地方》[美]杜鲁门·卡波特/著,伏波/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我”眼中的贝尔小姐“身材矮小”“满脸皱纹”,小混混口中“那些黑鬼都很怕她”,这些描写塑造了贝尔小姐令人讨厌的形象。B.小说写到贝尔小姐居住的“南北战争之前”就有了的“衰败的老房子”

15,其作用主要是象征着她如同这房子一样年迈且与众不同。C.“山茶花树”与“两百美金”在文中出现多次,小混混看重美金、玉米等实用品,贝尔小姐看重山茶花树,表现出个人审美观上的差异。D.莉莉摘茶花偷送给黑人小孩,贝尔小姐当时很生气,但是现在回忆时却“微笑”了,这一转变表现了她经历坎坷后,面对生活磨难的坦然心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跨度大却脉络明晰,塑造了贝尔小姐鲜明突出的形象,为读者呈现了她非常完整的一生。B.两个“小混混”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帮陌生人购买山茶花树,汇报事件结果,评价贝尔小姐,从侧面丰满了人物形象。C.小说对贝尔小姐居住环境的描写颇具特色且具有对比意味,作者用寒冷衰败的环境暗示贝尔小姐的现实境遇,在今昔对比中凸显人物命运。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揭示了贝尔小姐在生活与情感的重压下形容枯槁、力不能支的惨状,但她依然不屈服,对生活充满希望。8.贝尔小姐为什么不愿意高价卖掉山茶花树以改善她的生存状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在行文时交替使用不同的叙述视角,这种行文方式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D7.A8.①对美的执著追求。贝尔小姐不愿意卖掉山茶花树,因为她的日本山茶花树是“上好”的品种,能开出“如此美丽”的花。②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眷恋。贝尔小姐不愿卖掉山茶花树,她曾经有过如同山茶花一般甜美的爱情,亲情,因为杰德的变心而毁灭,但依然眷念往昔美好的生活。③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虽然处境艰难,但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执著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9.①使用第一人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性。如小说一、二部分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告诉读者“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小说结尾部分“我”则转换为贝尔小姐,交代了贝尔小姐的经历,让读者对贝尔小姐有全面的了解。②小说在第三部分使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全面深入地叙述贝尔小姐的生活情况。如对贝尔小姐心理的细致刻画,只有使用第三人称才能描述出来。③交替使用叙述视角,可以更灵活、全方位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本文交替使用叙述视角,突出了贝尔小姐坚韧、顽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与钦佩之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这些描写塑造了贝尔小姐令人讨厌的形象”

16错误,贝尔小姐是小说着力塑造的主人公,虽然性格有点怪异,但有着执著而坚韧的优秀品质,此处界定为“令人讨厌”不妥。B.“其作用主要是象征着她如同这房子一样年迈且与众不同”错误,此处是用环境烘托贝尔小姐处境的艰难,并没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故“与众不同”理解错误,牵强附会。C.“表现出个人审美观上的差异”理解错误,贝尔小姐不愿意卖掉山茶树,不愿意接受“两百美金”,主要还是因为“山茶树”寄予了她深厚的情感,见证了她曾经美好的生活,它成为对往昔可贵的念想。因此,不能理解为主要是“审美观”上的问题。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A.“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线索”错,应该以“山茶花树”为线索;“为读者呈现了她较为完整的一生”错,根据文章记叙,“我”八岁第一次见到贝尔小姐的时候,她就已经“不可思议地老”,小说后半部分回忆贝尔小姐年轻时也只是简单交代其经历。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从最基本的层面理解贝尔小姐为什么不愿意高价卖出山茶花,是因为花树本身。“你们知道附近谁有上好的日本山茶花树出售吗……附近我只知道一个这样的人,有几株顶漂亮的日本山茶花树。她是个奇怪的老姑娘,叫贝尔·兰金”“它们如这般美丽。鲜红的花瓣凝成了冰,静静地立在枝头”,山茶花本身的珍贵与美丽。这些体现了贝尔小姐对美的执著追求。“她记得许多年前,当她的女儿莉莉还是个小姑娘时,她会摘几大篮子花,那时玫瑰坪高高的空旷房间里充满了山茶花淡淡的香气”“她出生时我才十九岁,年轻貌美。我站在日本山茶花树下,我的爱人杰德曾说我是他认识的最漂亮的女孩——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山茶花见证了当年他们甜美的爱情,她依然保留当年的记忆。这些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眷恋让贝尔小姐不愿卖掉山茶花树。不屈服命运的安排,凌寒而开的山茶花正象征着她不屈的精神品质。虽然处境艰难,但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执著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不愿卖掉山茶花树。【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叙述人称、视角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使用第一人称主要是以“我”的口吻表达出来的,是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的一种写法,可以使文章的主观色彩更加浓厚,人物心理刻画更细腻,情感也更加动人,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性。小说一、二部分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告诉读者“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小说结尾部分“我”则转换为贝尔小姐,“我的爱人杰德曾说我是他认识的最漂亮的女孩……

17我想是在杰德走了以后……他只是过来跟我说我又丑又憔悴,然后他就走了”交代了贝尔小姐的经历,让读者对贝尔小姐有全面的了解,吸引读者读者阅读兴趣。小说在第三部分使用第三人称“她”讲述故事,第三人称为全知视角,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全面深入地叙述贝尔小姐的生活情况。“她费了好大力气才从颜色艳丽却残破的被子里爬出来”“她从未见过它们如这般美丽”“她那时多么生气啊!但是现在,她一边回忆,一边微笑”,这些对贝尔小姐心理的细致刻画,只有使用第三人称才能描述出来。小说叙事的口吻从开篇的第一人称继而变换为第三人称再到最后再次变换为第一人称,但是开篇的第一人称与小说末尾的第一人称其指代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这样交替使用叙述视角,可以更灵活、全方位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本文交替使用叙述视角,以“我”观察感知事情来叙述,贝尔小姐即使贫穷也不卖山茶树;以她自己的“我”凸显其对生活的热爱;以第三人称叙述表现她的坚韧、顽强,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与钦佩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初,王僧辩与陈霸先共灭侯景,僧辩居石头城,霸先在京口,僧辩推心待之。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其子何罪,而忽废之!吾与王公并处托孤之地,而王公今改图,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为乎?”乃密具袍数千及锦彩金银为赏赐之具。会有告齐师大举至寿春将入寇者,僧辩遣江旰告霸先,使为之备。霸先因是留旰于京口,欲袭僧辩。壬寅,召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棱谋之。棱以为难,霸先惧其谋泄,以手巾绞棱,闷绝于地,闭于别室。部分将士,分赐金帛,使徐度、侯安都帅水军趋石头,霸先帅马步会之,是夜,皆发,召杜棱与同行。知其谋者,唯安都等四将,外人皆以为江旰征兵御齐,不之怪也。甲辰,安都引舟舰将趣石头,霸先控马未进,安都大惧。骂霸先曰:“今日作贼,事势已成,生死须决,在后欲何所望,若败,俱死,后期得免斫头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进。安都至石头北门,入女垣内,众随而入,进及僧辩卧室,霸先兵亦自南门入。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遇子顗,帅左右数十人苦战不敌,就执。霸先曰:“我有何辜,公欲与齐师赐讨?”且曰:“何意全无备?”僧辩曰:“委公北门,何谓无备?”是夜,霸先缢杀僧辩父子。前青州刺史程灵洗帅所领救僧辩,力战于石头西门,军败,霸先遣使招谕,久之乃降。霸先深义之,权摄兰陵太守,使助防京口。乙巳,霸先为檄布告中外,列僧辩罪状,曰:“今所指,唯王僧辩父子兄弟,其馀亲党,一无所问。”(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亡乱》)注:贞阳侯渊明:梁武帝萧衍之侄。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18A.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B.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C.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D.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头城:本是孙权依清凉山石壁所修建的一处军事要塞,后在广义上可作为南京别称。B.戎狄: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称谓。“戎”在我国南部,“狄”在我国北方。文中指北齐。C.壬寅:文中指干支纪日法,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来纪日,也可用于纪年纪月。D.刺史:职官,“刺”指检核问事,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汉成帝时改称州牧,成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僧辩真心地对待陈霸先,但在王僧辩废掉孝元帝之子、扶立萧渊明后,陈霸先对他有了猜忌。B.在陈霸先将偷袭王僧辩时,外人误以为是江旰在征调军队抵抗北齐,对出兵举动都不觉得奇怪。C.攻打石头城时,陈霸先率兵与侯安都等人会合,然后与侯安都率领士卒分别从北门、南门攻入。D.王僧辩被杀后,陈霸先发表檄文列举其罪行,指明自己讨伐的是王家父子兄弟,与其他人无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都引舟舰将趣石头,霸先控马未进,安都大惧。(2)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14.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了击败权臣王僧辩,陈霸先出兵前做了哪些周密安排?【答案】10.A11.B12.C13.①(侯)安都率领船队奔赴石头城,陈霸先勒马停止前进(控制着马停止前进),侯安都非常惊恐。②王僧辩正在处理事务,外面禀告说有士兵偷袭,过了一会有士兵从内室(里面)冲出来,王僧辩急忙逃跑。14.①准备物资,发兵前分赐以鼓舞人心;②控制江旰,致后面发兵之时无人怀疑;③禁闭杜棱,防偷袭消息走露。【解析】

19【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王僧辩迎纳贞阳侯萧渊明为帝时,陈霸先派使者苦苦劝阻争辩不休,使者为此在石头城和京口往返了几趟,王僧辩不听陈霸先的劝说。陈霸先私下叹息,对他的亲信说:“武帝的子孙很多,只有孝元帝能平定侯景之乱,为祖宗报仇雪耻。依据语法结构,“苦”修饰“争之”,“苦”放后一句,排除BC;“窃叹”的主语是“霸先”,所以“霸先”前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戎’在我国南部”说法错,应为“应在我国西部”。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然后与侯安都率领士卒分别从北门、南门攻入”分析错,根据“安都至石头城北,入女垣内,众随而入”“霸先兵亦自南门入”可知,从北门攻入的是侯安都及其士兵,从南门攻入的是陈霸先的士卒,并不是陈霸先。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引”,率领;“趣”,趋向,奔赴;“控”,勒马,控制,操控。(2)“视事”,处理事务,办公;“白”,告诉,禀告;“俄而”,一会;“遽”,急忙、突然。【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1)根据“乃密具袍数千及锦彩金银为赏赐之具”“部分将士,分赐金帛”,意思是:于是秘密准备了几千件战袍和丝帛金银等作为赏赐部下的物品。给部分将士分赐金银丝帛。可概括为:准备物资,发兵前分赐以鼓舞人心。(2)根据“霸先因是留旰于京口,欲袭僧辩”“知其谋者,唯安都等四将,外人皆以为江旰征兵御齐,不之怪也”,意思是:陈霸先借这个机会把江旰扣留在京口,想举兵袭击王僧辩。知道这次进军的真正目的的人,只有侯安都等四个将领,外人都以为是江旰在征调军队抵抗北齐的进犯,对军队的出动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可概括为:控制江旰,致后面发兵之时无人怀疑。

20(3)根据“棱以为难,霸先惧其谋泄,以手巾绞棱,闷绝于地,闭于别室”,意思是:杜棱认为这事很难进行,陈霸先害怕秘密泄漏,用手巾绞住杜棱,使他晕倒在地上,然后把他关在另一间屋子里。可概括为:禁闭杜棱,防偷袭消息走露。参考译文:当初,王僧辩和陈霸先共同消灭了侯景,王僧辩居住在石头城,陈霸先居住在京口,王僧辩推心置腹地对待陈霸先,等到王僧辩迎纳贞阳侯萧渊明为帝时,陈霸先派使者苦苦劝阻,争辩不休,使者为此在石头城和京口往返了几趟,王僧辩不听陈霸先的劝说。陈霸先私下叹息,对他的亲信说:“武帝的子孙很多,只有孝元帝能平定侯景之乱,为祖宗报仇雪耻。他的儿子有什么罪,为什么突然就废了他?我和王公僧辩共同处于先帝托孤的重臣的地位,而王公现在改变主意,对外依附戎狄之邦,不按次序扶立天子,他的志向是什么呢?”于是秘密准备了几千件战袍和丝帛金银等作为赏赐部下的物品。正好这时有人来报告,北齐军队进行大调动,已经到达了寿春,将要进犯。王僧辩派江旰通知陈霸先,让陈霸先有所戒备。陈霸先借这个机会把江旰扣留在京口,想举兵袭击王僧辩。壬寅(二十五日),陈霸先召集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棱一起谋划这件事。杜棱认为这事很难进行,陈霸先害怕秘密泄漏,用手巾绞住杜棱,使他晕倒在地上,然后把他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给部分将士分赐金银丝帛,派徐度、侯安都率领水军直逼石头城,陈霸先自己率领骑兵、步兵与他们会合。当天夜里,各路兵马都出发了,召来杜棱随军同行。知道这次进军的真正目的的人,只有侯安都等四个将领,外人都以为是江旰在征调军队抵抗北齐的进犯,对军队的出动一点也不感到奇怪。甲辰(二十七日),侯安都率领船队奔赴石头城,陈霸先勒马停止前进,侯安都非常惊恐,就大骂陈霸先:“今天我们造反,事到临头,已经无法挽回了,生死关头必须作出决断,你拖在后面,还想存什么念头?如果失败,我们都得死,留在后头就能免去砍头吗?”陈霸先说:“侯安都责怪我呢!”于是进兵。侯安都到了石头城的北门,从城墙进入,众人随着他入城,一直进到王僧辩的卧室。陈霸先的队伍也从南门攻入了。王僧辩正在处理事务,外面禀告说有士兵偷袭,过了一会儿有士兵从内室(里面)冲了出来,王僧辩急忙逃跑,遇到儿子王顗,父子二人率领身边几十人苦战,力竭不敌被抓住。陈霸先问道:“我有什么过错,你想和北齐军队一起来讨伐我?”而且还问:“北齐军队来犯,你为什么全无戒备?”王僧辩说:“派你扼据建康的北门,怎么说我对北齐军队没有戒备?”当天夜里,陈霸先把王僧辩父子两人绞杀了。前青州刺史程灵洗率领所部将士来救王僧辩,在石头城西门奋力苦战,兵败。陈霸先派使者前去招谕他,过了很久,他才投降了。陈霸先被程灵洗的义气深深感动,让他暂代兰陵太守一职,协助防守京口。乙巳(二十八日),陈霸先发布檄文,通告朝廷内外,列举王僧辩的罪过,并且在檄文中还说:“我今天要讨伐的,只是王僧辩父子兄弟,至于其他王氏亲戚党羽,一概不加问罪。”(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姜夔

21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③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注:①姜夔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韵脚填写本词。②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③使君:指辛弃疾。④金鼓: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由楼前风景开篇,点出英雄遗迹,写江山依旧,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已经作古。B.“数骑”三句与辛词同位句“舞榭”三句表意略同,都寄寓了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C.下片“楼外”三句,词人采用远近结合手法,点明京口的重要性,为后文抒情做铺垫。D.全词慷慨激昂,笔力雄健,虽刻意效法辛词的风格,却也突显了词人清刚、疏宕的特色。16.本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答案】15.C16.①对辛弃疾的推崇和赞颂。运用典故,将辛弃疾与诸葛亮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②对挥师北伐,收复中原的盼望。“中原”三句写出了北方沦陷区人民迫切盼望北伐的心声。词人借中原百姓的心声,表达了词人迫切希望北伐的愿望。③对时光易逝、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化用桓温的典故抒发了时光易逝而辛弃疾长久不受朝廷重用的慨叹。【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远近结合”错误,由“冥冥”“隐隐”而知,此处属于远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词的下片紧承上文,先颂扬稼轩的才略高强。“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是以诸葛亮来比拟稼轩,三国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孔明鞠躬尽瘁辅佐刘备成就蜀汉大业。如今稼轩犹如诸葛再世,来临京口,定能以雄才大略完成敌御强敌恢复中原的重任。“数语便酬”突出了稼轩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接写,阐述京口战略地位的重要:“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西征路。”说北固楼外广宇旷远幽深,大江岸堵隐约可见,历史上大军收复中原的路线呈现眼前,言外之意是稼轩于此了然心目,借此进一步推崇、盛赞辛弃疾。再写中原人民跷盼恢复:“中原生聚,神京蓍老,南望长淮金鼓。”这三句是说“

22中原地区民多财足,汴京的老人们,日夜南望盼望着你的北伐”,说明收复中原、统一南北是人心所向。末后化用桓温北征看到他早年手种杨柳而感慨无限的故事:“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既写出稼轩对中原故乡的牵系关怀和急于挥师北进的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辛弃疾长久不受朝廷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通晓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唯利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3)古代文人赞美与敬畏自然,敏锐地观察山川草木的万千动态,从中感知时间,体悟生命,而“长江”因其所蕴含的阔大意境和深邃情感往往备受文人青睐,频繁地出现在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君子喻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企者不立④.跨者不行⑤.无边落木萧萧下⑥.不尽长江滚滚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喻、企、跨,萧。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觉醒年代》不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导演张永新说:“中国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该剧堪称经典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场景的完美再现,既有愚昧的晚清遗老、残暴的北洋军阀、守旧的儒学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响下率先觉醒的青年英才、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领袖,还有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①的诸多人物。除了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物的②

23外,其他人物虽寥寥数笔却极为传神,如鲁迅、钱玄同、辜鸿铭、黄侃等人物均演绎得十分生动传神,就连跟随辜鸿铭的两个封建忠仆也刻画得③。18.请在文中标序号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20.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与设问的修辞手法,请任选其一简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答案】18.①雪泥鸿爪②精雕细琢③惟妙惟肖19.示例:不仅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的精准还原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20.示例一:该句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轨迹比作车辙,凸显留下的印迹之深,展现《觉醒年代》这部剧作的冲击力。示例二:采用设问手法,先提出问题,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然后做出回答,凸显“觉醒”的必要。【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是说在中华文化史上遗留痕迹,可填“雪泥鸿爪”。“雪泥鸿爪”:原意为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后比喻遗留的痕迹。第二空,语境是说电视剧《觉醒年代》对革命者精心细致的刻画,且与后文“寥寥数笔”对应,此处可填“精雕细琢”。“精雕细琢”:精心细致的雕刻琢磨,形容做事仔细用心,多指艺术品的创作。第三空,语境是说形象刻画非常逼真,可填“惟妙惟肖”。“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1)语序不当,“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语序不当,应先呈述历史,再展现国家大势,可以改为“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2)搭配不当,“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搭配不当,历史视野可以“开阔”,而“历史事实”应是“还原”或“再现”,可以改为“对历史事实的精准还原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从比喻的角度看,“中国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使用比喻,本体是“中国两千五年不变的历史轨迹”,喻体是“车辙”,“两千五年不变”显示时间之长,“车辙”

24则表现痕迹之深,此比喻的运用,可以凸显这历史轨迹留下的印痕之深,再结合文段意思来看,这里是介绍电视剧《觉醒年代》时运用的比喻,因此能够展现《觉醒年代》这部剧作的冲击力。从问答的角度看,“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运用设问,设问的作用是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此句前面提出问题“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后面显示答案“只有一条路——觉醒”,因此能够很好地突出“觉醒”的必要,也凸显出《觉醒年代》这部作品的冲击力。(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③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答案】21.(1)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2)本来应该是低谷时(3)压力产生的时间(规律的作息时间)22.(1)人们不清楚压力产生的时间和肥胖的关系;(2)顺应糖皮质激素水平节律性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3)不要不规律作息。【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关联词“所以”可知,此处是从上文得出的结论;再根据下文“但”后面的内容“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可知,此处应揭示压力与肥胖的关系,故可填“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第二空,前文有“如果打破节律”,下文有“如果顺应节律”,这两个句子呈并列关系,陈述了相反的两种情况,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后面的“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来推断,从而得出答案“

25本来应该是低谷时”。第三空,从“可见”来看,此处内容是根据前面描述的两种情况而得出的结论。前面分别阐述了不同时间增加糖皮质激素会产生的不同结果,下文又具体描述“夜间”的压力会带来的结果,综合上下文可推断出此处可填“压力产生的时间”或“规律的作息时间”。【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由“研究发现”的问题引入,后文进行总结,即重点在后面“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所以概括为“人们不清楚压力产生的时间和肥胖的关系”;第二段主要介绍糖皮质激素和节律性以及顺应节律性和肥胖的关系,文段从两个方面解说,一是“如果打破节律……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二是“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答题时选一个方面即可,故答案可以写成“顺应糖皮质激素水平节律性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第三段是结论段,即“规律的作息时间很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所以人们“不要不规律作息”。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认为知识的获取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方式:亲知是亲身实践从直接经验得到知识;闻知是由他人的语言传授或自己阅读获得知识;说知是在闻知亲知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知识。三种方式在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各有其用,相互联系、转化,又共同助益我们获取知识。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亲行是知之始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为不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里的“行”

26指的就是亲自去做、去实践。我们先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太阳地里晒过几回,厨房里烧饭时去过几回,夏天的生活尝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热。雪菩萨做过几次,霜风吹过几次,冰淇淋吃过几杯,才知道抽象的冷。白糖、红糖、芝麻糖、甘蔗、甘草吃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甜。碰着铁,碰着铜,碰着木头,经过好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硬。才烫了手又冰了脸,那么,冷与热更能知道明白了。尝过甘草接着吃了黄连,那么甜与苦更能知道明白了。碰着石头之后就去拍棉花球,那么,硬与软更能知道明白了。凡此种种我们都看得清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富兰克林放了风筝,才知道电气可以由一根线从天空引到地下。瓦特烧水,看见蒸汽推动壶盖便知道蒸汽也能推动机器。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将轻重不同的球落下,便知道不同轻重之球是同时落地的。在这些科学发明上,我们又可以看得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拒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些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我们拿“行是知之始”来说明知识之来源,并不是否认闻知和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试取演讲《三八主义》来做个例子。我们对一群毫无机器工厂劳动经验的青年演讲八小时工作的道理,无异耳边风,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实在接不上去。假使内中有一位青年曾在上海纱厂做过几天工作或一整天工作,他对于这八小时工作的运动的意义,必有亲切的了解。有人说:“为了要明白八小时工作就是这样费力地去求经验,未免小题大做,太不经济。”我以为天下最经济的事无过这种亲知之取得。近代的政治经济问题便是集中在这种生活上。从过这种生活上得来的亲知无异于取得近代政治经济问题的钥匙。亲知为了解闻知之必要条件已如上述,现再举一例证明说知,也是要安根在亲知里面的。白鼻福尔摩斯里面有一个奇怪的案子。一位放高利的被人打死后,他的房里白墙上有一个血手印,大得奇怪,从手腕到中指尖有二尺八寸长。白鼻福尔摩斯一看这个奇怪手印,便断定凶手是没有手掌的,并且与手套铺是有关系的。他依据这个推想,果然找出住在一个手套铺楼上的科尔斯人就是这案的凶手,所用的凶器便是挂在门口做招牌的大铁手。他的推想力不能算小,但是假使他没有铁手招牌的亲知,又如何推想得出来呢?这可见闻知、说知都是安根在亲知里面,便可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里的“行”足以证明“亲知”的重要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介绍了哲学家转子认为知识的三种获取方式,然后介绍了什么是亲知、闻知和说知,最后总结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在我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相互联系、转化,共同助益我们获取知识。

27由此可知,我们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多种方式的运用,既要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又要多听多读,在听和读中获取知识;此外就是要逻辑推理,在实践和听读的基础上,逻辑推理,从而获取知识。总之,知识获取不要拘泥于一种方式,要多种方式交互运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获取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其实不只获取知识这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或者做不同的事情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必要的时候要多种方式配套使用,这样更利于事情成功。比如改革,改革初期,我们可以采用利于改革推进的方法;改革中期,我们的改革方法应该是适合改革中期的;改革深化期,我们更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合改革深化期的方法等。在具体写作时,可以从知识获取的方法引入,然后再由此拓展引申,不要只是谈知识的获取方法,这样容易流于表现化。立意:1.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2.多种方法交互使用更利于问题的解决。3.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