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437192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10-24
《京改版高中语文选修《史传文学 报告文学》专题一 《冯谖客孟尝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文史知识。了解战国时代养士用士的历史风貌。 2、概括冯谖、孟尝君的性格。认知本文主要以行为、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3、理解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把握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整体构思艺术。教学重点: 1、理解疑难字词句。 2、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刻画人物欲扬先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的特点。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为主。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介绍《战国策》;释题:课文内容提要及分析一、导入:《战国策》(1)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西汉刘向整理编订。(2)它记载和描述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活动,文笔恣肆,语言流畅,写人叙事形象传神,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比如这篇《冯谖客孟尝君》就写得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故事情节一折三波。二、释题: 1、孟尝君。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他同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名,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2、冯谖。是孟尝君门下——食客。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在贵族们的众多食客中,不乏智能之士,他们的政治见解和办事才能,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若干影响。“客”:名作动,做食客。介绍背景: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在贵族们的众多食客中,不乏智能之士,他们的政治见解和办事才能,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若干影响,本文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养士、用士的社会风貌。三、预习课文:1、学生通读全文,勾勒出不懂的字、词、句。 2、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3、讨论归纳故事情节。四、课文内容提要及分析(一)课文内容提要本文所记,就是孟尝君礼待食客冯谖,冯谖知恩报答,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奔走效劳,使孟尝君既获美名,又得实益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养士、用士的社会风貌。(二)课文分析:第一部分(1—2):冯谖寄食孟尝君门下。冯谖既有政治见识,又有办事才干,是个“有能”之人,而文章一开始却从反面着笔,借荐者之口,写他“无好”“无能”。——写豪士沦落,埋没世间。对冯谖这样“无好”、“无能”的人,孟尝君却“笑而受之”,可见其广收人才的性格特点。但他的一个“笑”字,一个“诺”字,微妙地表现了主人轻视冯谖的神态和口气。
1接着冯谖三次弹铗高歌,从“食无鱼”“出无车”到“无以为家”,对生活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孟尝君虽然满足了冯谖的要求,但不掩饰其对冯谖的轻视,孟尝君左右的人也仗主人之势,对冯谖的“弹铗高歌”,从“告”到“笑”再到“恶”,轻蔑之神态也活灵活现。这一部分从侧面烘托和反面着笔相呼应,虽极写冯谖的“无能”,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此人非常人”的悬念。第二部分(3—8):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1)焚券市义:孟尝君征求替他到薛地去收债的人,冯谖署曰:“能”,果断干脆;(主动受命)冯谖斗胆签署,欣然奉命,启程之前,还特地问了一句:“以何市而反?”“视吾家所寡有者”,主人的回答,看似随意,却也隐含着对冯谖观察、判断能力的试探与考察。同时,这一笔也是为后文突现冯谖的才能作铺垫。到了薛地,他居然“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回来后,求见孟尝君时,十分巧妙地利用孟尝君说过的“视吾家所寡有者”为根据,大谈“为君市义”的道理。(矫命焚券)(买义复命)这一结果大出孟尝君意外,也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这一切都表明了冯谖用心深远,胸有成竹,行事果断,确实是个“有能”之人。薛地收债这一层是本文最浓的一笔,因为它是冯谖初试锋芒的一次绝好机会。在此之前,他未被赏识,人们也不知道他有何能耐。因此,他自告奋勇接受收债任务,就格外引人关注。这一事件由冯谖主动受命、矫命焚券、买义复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政治效果组织串穿起来,环环相扣,缜密曲折。冯谖敢于矫命焚券,是他看到了收买民心对于巩固孟尝君统治地位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孟尝君“不拊爱子其民”的危险性。这既显示了冯谖的见识与胆魄。(2)谋复相位:齐王废除了孟尝君的相位后,冯谖敏锐地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尽管已有薛地一“窟”,但还不能“高枕而卧”,于是立即到梁王那里去游说,用“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的道理说服梁王聘请孟尝君。但当梁王“虚上位……往聘孟尝君”时,冯谖又告诫孟尝君坚辞不去,目的只是让齐王闻之,坐立不安就可以了。结果,果然如愿以偿,齐王不得不屈尊恳求。这层说明冯谖了解并善于利用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3)请立宗庙:这可以说是冯谖这孟尝君营造的第三“窟”。孟尝君和齐王是同宗,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祭祀的也是他们共同的祖先。齐王要尊敬祖先,就不能废去孟尝君所立的宗庙,也就不能夺取孟尝君的封地薛。当冯谖向孟尝君说:“三窟已就,君且高枕为乐也”时,其心情神态,音容笑貌,跃然纸面。此时,冯谖这个有胆识,有才能,会见机而作,长于计谋,为主人统治基业的稳固而竭忠尽智的策士形象也就刻画出来了。第三部分:(9)总说冯谖为孟尝君立下的功绩。第三、四课时教学要点:总结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一、总结:1、冯谖人物形象分析:(1)矫命焚券,为君市义——表现冯谖的远见和胆识。冯谖看到在齐国权力交替中孟尝君需要稳定的后方,先为孟尝君收买人心。当孟尝君被废除相位,赶回封地后,百姓“迎君道中”,证明冯谖的远见;冯谖不怕孟尝君怪罪,敢于“矫命”,表现其心底无私的赤胆忠心和不凡的魄力。
2(2)游说梁王,谋复相位——表现冯谖非凡的政治才能。冯谖深知,就当时的情势,让废除了孟尝君相位的齐王收回成命是不可能的,就设计使梁王争聘孟尝君,通过微妙的心理战术,迫使齐王请孟尝君再就相位。表现冯谖工于机谋,善于审时度势的政治才能。(3)请立宗庙,使君固位——表现冯谖的深谋远虑。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性格。2、艺术特色:(1)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有趣描述冯谖奇才的过程。冯谖无能而贪求——市义——民迎君道中,实现市义之效——重返相位——立宗庙于薛。本文人物形象是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步展现的。“三次弹铗“初步显示了冯谖超群的个性和洒脱的风姿,但他是否真正具有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才能,还是随着收债市义、经营三窟的情节展开而得到验证的。这样使得人物性格、精神、风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现。(2)欲扬先抑,层层深入将写冯谖的大才,却写冯谖的无才无德。本文开篇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足的小人。而后再写他令人折服,充分显示出作者艺术构思的巧妙。(3)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的运用如“三次弹铗”就是生动而形象的细节描绘,“收债市义”中写孟尝君“衣冠而见之”,“孟尝君不说”等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另外,文章还采用了陪衬的手法:孟尝君及其手下人对冯谖态度的映衬,从不同侧面丰满了冯谖的形象。同时还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等也是本文的特色。《冯谖客孟尝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记人记叙文。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形式段),除开头、结尾外,主体部分由“冯谖‘三唱’探才”和“冯谖‘三窟’露才”两部分组成。采用欲扬先抑法,通过“三唱”突显冯谖的“贪”心(抑),通过“三窟”突显冯谖超众的才智(扬)。正面写冯谖具有藏才不露、远谋卓识的才能,侧面写孟尝君虽无政治远见,但能宽人责己,礼贤下士,也不失君子风范。该文结构工整,在“三唱”、“三窟”的反复中,逐层发展,高潮迭起,出人意外,引人入胜。二、文言知识积累1、重点词语:怪:奇怪窃:私下计:考虑,认为实:充满以:只是耳:罢了休:算了期年:满一年就国:到自己的封地去住顾:回头看放:放逐,罢免不用先驱:提前动身赶回去。其:大概固辞:坚决推辞赍:拿着东西去赠送人被:遭受沉:迷惑就:成2、通假字拊:通“抚”介:通“芥”3、词类活用衣冠:名词作动词。不拊爱子其民: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西游于梁:名词作状语梁王虚上位:形容词作动词4、古今异义词以为:以:用;为:替所以:所用来5、文言句式(1)判断句1)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2)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33)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2)省略句1)愿寄食(于)门下2)左右以(之)告(之)3)乃有意欲为(吾)收责于薛乎?”4)迎君(于)道中。(3)倒装句宾语前置:1)贫乏不能自存2)客何好客何能状语后置:1)愿寄食门下2)食以草具3)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4)迎君道中5)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定语后置:1)使吏召诸民当偿者2)诸侯先迎之者三、布置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冯谖客孟尝君谖:无好无能欲扬先抑薛地收债有谋略营造“三窟”谋复相位有胆识请立宗庙竭忠尽智总结:冯谖对孟尝君的功绩课后记:本文故事性较强,让学生讲述故事,学生兴趣较浓。尤其文章在“三唱”、“三窟”的反复中,逐层发展,高潮迭起,出人意外,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