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学案经济与社会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单元课标】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知识梳理】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1、构成:意义:2、世纪概况:3、中国概况: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阅读第二子目、概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2、3、【合作探究】材料:一直以来,学界、政界对医改的是是非非争论不断,总体而言,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市场派”,主张我国学习美国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一种是“政府派”,主张医改应以政府为主导。市场派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以市场为主导的医疗卫生体系能解决公立医院垄断导致的效率确实问题。政府派认为市场化以利润最大化为动机,淡化了其社会责任意识,弱化了医院的社会公益性质。问题:在医改中,你支持以上两种观点中的哪一种,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观点:我认为我国医改应以政府为主导。理由: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医疗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主导有利于保证人民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2、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困人口多,需要国家的扶持与帮助,国家在医改中起主导作用是扶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体现。3、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有人民共享。政府在医改中起主导作用可以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也更有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去。【限时训练】
11.2009年3月,我国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改革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这表明我国政府()A.不断地完善医疗卫生体制B.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C.工作重点是基层社会保障D.有效缓解医疗卫生不平衡现象2.1956年6月30日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合作社对于因公负伤或者因公致病的社员要负责医治;对于遭到不幸事故、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社员,合作社要酌量给以补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完善了城乡社会福利保障制度B.积极建设基层医疗机构C.强调要多改善和照顾人民生活D.重视对人民生活的保障3.19世纪,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这一切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这表明,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源于()A.医学知识普及并深入发展B.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C.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D.工业革命向全球拓展4.19世纪以前,英国专科医生盛行,其服务价格昂贵;19世纪以后,这个群体市场份额缩小,全科医生迅速崛起,且服务价格低廉。这一变化说明()A.医疗资源呈现社会化大生产趋势B.专科医生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C.工业革命导致人们健康状况恶化D.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5.2017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4小时内,并具备了在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这体现的是()A.先进科技助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B.国家十分重视公共卫生预报系统C.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世界领先D.公共卫生事件推动相关系统发展6.下面是一些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宣传画。这些宣传画有利于()①全民卫生意识的提升②文明卫生生活方式的养成③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④医疗卫生常识的普及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③④7.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C.享受社会福利群体扩大D.全面保障弱势群体权益8.历史上,我国西南地区疟疾疫情十分严重,该地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卫生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C.疫情防控成效显著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9.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时间具体措施
21941年11月《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1942年4月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1942年5月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1944年7月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A.陕甘宁边区疫病泛滥B.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10.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的状况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进程()A.降低了英国人口的平均寿命B.长期缺失排水供水系统的建设C.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D.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11.2020年中国人度过个不一样的春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传统的走亲访友变成了“手机拜年”,但在疫情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下列关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在中国一国发生B.人们应强化公共卫生意识C.依靠一国之力可以有效控制D.不会影响人民的生活12.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长到2015年的76.34岁,其中促使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的因素有()①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健康状况改善②威胁人类生存的传染病已经消失③公民的卫生与健康意识逐渐增强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重视改善民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逐渐在国家机关中实行公费医疗制度。1988年,政府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到2001年底,全国97%的地市启动了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7629万人。材料表明()①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②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辐射范围较广③中国的医疗保险主要惠及城市居民④公费医疗已全部被医疗保险所取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4.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为了推进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做出一系列的努力。这些“努力”包括()A.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B.建立“福利国家”C.恢复高考,普及义务教育D.提出“双百方针”15.《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由此可知()A.药品供应问题严重B.国家医疗立法完善C.国家重视民生医疗D.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16.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免疫计划,目前我国实施的基础免疫计划中有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儿童可以免费接种这些疫苗。这表明()A.基础免疫计划的实行有利于确保儿童健康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儿童的免疫计划C.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D.疫苗接种后可以终生免疫17.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毛泽东创作了两首《送瘟神》的七律诗。对于此时期的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跃进”时期,防疫成绩被夸大B.“大跃进”时期,防疫工作取得成效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员死亡数量大增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防疫工作受到阻碍二、材料题
3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及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材料二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奠基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11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城市乡村公共卫生协调发展,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基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活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医人才少,又多集中在城市,数量在西医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城市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上的成绩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获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摘编自胡克夫《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国与欧洲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意义。(2)根据材料,概括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
4【限时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由改革的理念、原则可知,我国政府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深入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A项正确;B项中“全面”说法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医疗卫生领域,不能得出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C项错误;材料中的改革意见是引导性文件,不能看出效果,不能得出“有效缓解”,D项错误。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对于因公负伤或者因公致病的社员……对于遭到不幸事故、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社员”等可以得出,农业生产合作社从社员生活入手,重视对社员生活的保障,故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中涉及的是农业合作社中对待个别特殊社员的规定,与改善人民生活不符,故C项错误。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基本的医学知识得到普及并深入发展,这降低了西北欧的死亡率,促进了欧洲人口增长,故A项符合题意;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同材料中人口增减关系不大,B、C项错误;工业革命向全球拓展不会导致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D项排除。4.答案:A解析:由专科医生盛行转向全科医生崛起,服务价格也走向低廉,有利于医疗服务范围的扩大,更多的人有机会、有能力使用医疗资源,体现的是医疗资源的社会化大生产趋势,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C、D项材料未涉及。5.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网络直报系统”等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信息科技与公共卫生事业的结合,由平均报告时间大大缩短、检测能力提高等可知,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材料不能得出;材料未提及公共卫生事件,D项排除。6.答案:B解析:宣传画中的正确洗手法、预防感染方法等,普及了一些医疗卫生常识,有利于全民卫生意识的强化提升,有利于人们文明卫生生活方式的养成,故B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③错误。7.答案:B解析:从1982年宪法做出规定到2004年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B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法制建设,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享受社会福利的群体扩大,排除C项;D项中“全面”不能得出,排除。8.答案:C解析: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努力基本控制了西南地区长期肆虐的疟疾疫情,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疫情防控成效显著,C项正确;西南疫情的基本解决不能说明地域发展差异的缩小,也不能说明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更与21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无关,故A、B、D三项错误。9.答案:B解析:表格中的防疫措施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发展完善,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对疫病的预防,并未提及疫情,不能得出A项;近代卫生体系包含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仅由陕甘宁边区的疫病预防工作无法反映这一体系的成熟,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0.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改善卫生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城市化进程使人均寿命降低,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供水系统的改进”反映了其具备供水系统,不是缺失,故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511.答案:B解析: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并非中国一国,排除A项;世界性的疫病来临之时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排除C项;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排除D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应强化公共卫生意识,这样有利于预防疾病,B项正确。12.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使人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推动了人民卫生意识的增强,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重视民生建设,努力构建医疗体系,这也有利于民众平均预期寿命的提升,故①③④正确;威胁人类生存的传染病仍然存在,②明显错误。故C项正确。13.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部分发展历程,①正确;从材料中的数字来看,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辐射范围比较广,②正确;中国的医疗保险系统也包含农村,农村中的医疗保险内容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③错误;公费医疗在部分城市中仍然存在,④错误。故A项正确。14.答案:A解析: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倡导建立“福利国家”,排除B项;C项属于教育政策,排除;D项属于政府在文艺和科技领域所做的努力,排除。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推进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所做的努力,A项正确。15.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四个最严”的要求可知,国家重视医疗卫生问题,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内容不能得出当前药品供应问题严重的结论,加强医疗立法只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相关法律,排除A项;B项中“完善”的说法不准确,排除;材料只是强调我国加强医疗立法并提出相关要求,无法说明“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重视公共疾病的防控,在免疫计划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儿童的疫苗接种问题,并没有提到接种疫苗后儿童的健康情况,故A项错误。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包含很多内容,材料只涉及儿童疫苗的接种问题,故C项错误。儿童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终生免疫,故D项错误。17.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58年中国的防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B项符合题意;A项中“成绩被夸大”与史实不符,排除;C、D两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18.答案:(1)相似之处:国家立法保障发展;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卫生事业涉及面广;设立卫生保健机构;将公共卫生发展与人民的健康状况相联系。意义:改善了社会公共卫生;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身体素质提高);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全球疾病,促进人类文明发展。(2)特点:预防为主;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卫生防疫网络;中西医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优势: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服务人民群众宗旨的指导;创造性确立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模式。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对比两则材料,从国家立法、卫生运动、涉及领域、卫生机构等角度概括作答;第二小问,从改善公共卫生、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增强政府管理职能等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预防为主”“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中西医结合”“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等信息概括回答;第二小问,从党和政府、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情等角度来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