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概论

群体行为概论

ID:78703162

大小:273.73 KB

页数:74页

时间:2022-09-18

群体行为概论_第1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2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3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4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5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6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7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8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9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10页
资源描述:

《群体行为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篇群体行为第七章群体及群体功能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角色第一节群体及其分类一、群体的概念1.群体定义:是为实现某个特定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2.群体特征(1)行为规范(2)相互联系,相互影响(3)群体意识和归属感(4)有序的整体,有一定的组织性。3.群体的心理效应及行为趋向心理效应⑴群体价值观⑵群体凝聚力⑶群体责任感行为趋向社会助长(交往消除心理问题);社会致弱(怯场);行为趋同(个性差异变小);行为遵从(遵从制度与权威)二、群体的分类按群体构成原则和方式,分为正式

2、群体、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细分为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非正式群体细分为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按联系的紧密程度及发展的水平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松散群体如同一车厢的乘客。联合体如欲购同一楼盘的业主。集体不仅对个人有意义,对社会也有意义。任何集体都是群体,但不是任何群体都可称为集体。按群体的开放程度划分为开放型群体和封闭型群体开放型群体成员变动频繁,来去自由,成员间权利、地位不稳定,与外界联系紧密,内部联系相对松弛。封闭型相反。按群体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分为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按群体规模的大小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按群

3、体是否实际存在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这种划分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来正式群体有以下系统(1)有个职能化系统,人们有可能实行专业分工;(2)有个有效的激励系统,引导成员自觉的作出贡献;(3)有个权力(权威)系统,导致集体成员接受管理者的决定;(4)有个决策系统,为组织的发展指引方向。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客观的。从其性质和作用看,既是积极地也是消极的甚至破坏性的。从积极地方面看,非正式群体可以作为正式群体的补充,满足人们交往、归属、友谊等心理需要,满足群体成员及时了解组织内外情况、

4、沟通信息的需要,可以发挥实际的影响力,成为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的填充剂。从消极方面看,非正式群体容易对组织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成为对立力量;容易传播小道消息,甚至制造谣言;容易形成小圈子、小团体、小帮派,不利于组织的团结和组织肌体的健全发展。管理者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不能回避、拒绝,让非正式群体自生自灭不能简单将其禁止、取缔要分不同情况,对积极的要支持、提倡、鼓励;对中间的,注意引导;对消极的,密切关注,采取措施,防止质变、恶化;对破坏性的,要打击重要成员,教育他人。对非正式群体中的领袖人物,要善于运用其长处,通过诱导创

5、造条件,使非正式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实践证明,如果正式群体的领导人同时也是非正式群体的领导人,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建议1.予以正确的领导和热心帮助,抑制其消极影响,使之向积极型转化;同时及时防范,避免产生消极后果,善于发现他们的弱点,指明其危害性,并进行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对极个别有破坏行为、屡教不改的要坚决予以处理。而对破坏性较大或带来不良后果的成员决不姑息,坚决予以惩罚或解雇。建议2.加强成员之间的工作交流,工作心得与体会,提高他们的凝聚力,积极引导该非正式群体参加有组织的活动正确地处理好

6、该非正式群体与法制办之间的关系。3.重视对该非正式群体的政治思想工作,管理者对任何表现突出者都予以表扬和物质奖励,把该非正式群体的“领袖”管住管好。第二节群体功能群体发展理论公认比较完善的是塔克曼1965年提出的群体发展四阶段论:形成阶段、风暴阶段、正常化阶段、发挥作用阶段。群体的功能:(1)完成组织任务(2)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3)协调人际关系(4)促进成员的相互激励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中止阶段角色定位的社会化过程是指群体成员适应角色要求、接受群体行为规范、符合群体发展需要的过程。角色社会化内容:(

7、1)教给群体成员知识、技能(2)教给群体成员社会规范(3)使群体成员明确群体发展目标(4)培养群体成员的社会角色181.群体领导方式动力-专制型、民主型、自由放任型2.群体组织形式动力-有组织与无组织3.群体结构性质动力-平等型与层次型4.群体公约动力-有公约与无公约5.群体多数动力-少数与多数所谓群体动力理论,就是要论述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库尔特·勒温提出群体动力理论B=F(P,E)第三节群体动力理论191、群体行为2、群体事件的性质和类型3、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4、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四节

8、群体行为及群体性事件20性质:有理性的积极的一面也有非理性消极的一面类型:根据参与者的身份特征、事件发生机制、发展逻辑及社会后果等方面,可以将群体性事件分为三大类。事关民众权利和利益纠纷社会泄愤事件社会骚乱型1、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人们无意识地以“集体规范或多数人意见”为准则进行一致行动的现象。2、群体事件的性质和类型21民怨太深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