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638993
大小:32.9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21
《上海国企改革方案择机发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国企改革方案择机发布 昨日,上海本地股迎来一波大范围的“集体狂欢”,其涉及个股之广、涨幅之劲令人振奋。追索市场热捧背后的原因,除了上海自贸区、金融42条政策持续发酵之外,另一项新的“顶层设计”方案也逐渐浮现。上证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证实,上海国资国企新一轮改革方案已经基本形成,将择机发布。 据记者梳理,2017年,《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明显驶入“快车道”,资产证券化明显提速,集团整体上市如雨后春笋般层出。时隔5年之后,上海对国资国企改革重新定调,有望使上海国企进一步激
2、发活力。 更深远的还在于其标杆意义。有市场人士称,与上海自贸区、金融42条一脉相承,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的出炉,或许显示高层有意将上海打造成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 “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方案已经形成,具体文件会择机发布。”昨日,上海市国资委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 从二级市场看,上海本地股近期持续活跃。昨日,上海本地股更是全线大涨,沪市涨幅超过8%的个股36家,几乎均被上海本地股占据。24只涨停个股中,包括了爱建股份、东方创业、金山开发、上海物贸、海博股份等多家上海本地企业,占比约达三分之二。 上海本地
3、股的集体狂飙,市场更多的解读与近期出炉的上海自贸区、金融42条相关政策相联系。不过,另一推动力是,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将进入新一轮周期。 有经验表明,新一轮改革方案将会对所有国资委旗下公司产生深远影响。如今,距离上一次提纲挈领的上海国资改革制度性方案出台,已时隔5年。2017年9月,《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提出坚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加快推进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国资多层次、大范围流动,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明确产业类企业(集团)的主业,推动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等等。 《若干意见》的出台,为
4、上海国资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生机,为之后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可操作的、又有阶段性目标的原则和具体措施。此后,上海本地股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并购重组浪潮,上汽集团、百联集团、建工集团等大产业集团纷纷实现整体上市,“大集团、小公司”的原有格局得到显著改观,上海市国资的证券化水平亦逐年提高,所属企业迎来高速发展,大产业集团主营得以明晰,资源逐步向符合产业导向的领域集中靠拢。 如今,随着相当一部分集团整体上市已经成形,上海国资证券化水平的提升空间相对收窄。2017年,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上海国资证券化率目标甚至未
5、能完成。与此同时,在解决整体上市问题之后,企业走入了后资产证券化时代,对未来国资国企的改革会有新的要求和构思布局。 由此,“进一步深化改革”成为今年上海国资的“重头戏”,同时被列为中共上海市委今年六项重点调研课题之一。与此同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与“优化国资行业布局”、“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等,都是今年上海市政府的重点工作。 昨日,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一位专家对记者称,新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的确征求过专家意见,其推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上述“六大重点课题”的调研成果,“是对改革的系统性推进。”
6、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本次国资国企改革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从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动向看,从自贸试验区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42条,再到即将推出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从对外开放到对内开放,从宏观环境到企业经营,可谓系统全面。 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从近期政策发布看,上海自贸区、金融42条、国企改革政策应该是一套组合拳,“依我们判断,高层很可能有意将上海打造成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且在政策上考虑到了未来复制和推广的可能性。” 按照这一逻辑,此轮上海国资国企的改革,似乎有一种先于全国试行的“示范”意味。 主要有整体上市、内部管理、产
7、融结合、市场化体制机制、“走出去”打造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激励机制、经营者持股、科技创新、传统品牌发展等方面 从各方反馈的情况看,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已经拟定,只待择机发布。据上证报记者了解,新一轮改革意见的主要思路包括“一二三四”四个层面。 其中,“一”为一个带动,即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二”为两个提高,即提高竞争力、提高活力;“三”为三个导向,即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导向;“四”为四个重点,对应为完善分类监管、深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长效约束机制以及建立公开透明的国资流动平台。 事实上,“十二五”棋至中局
8、,上海国企转型日益迫切。一位国资研究专家告诉记者,如果说,之前国企整体上市解决了资产证券化问题,那么在后资产证券化时代,当这些大集团确立主业、集中优势资源之后,不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其活力和竞争力的问题。“以这些企业为代表,其最终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