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

“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

ID:73627576

大小:2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12-11

“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_第1页
“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_第2页
“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_第3页
“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_第4页
“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_第5页
“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_第6页
“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_第7页
“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_第8页
“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_第9页
资源描述:

《“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摘要】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发愤著书”被认为是一个典型命题,属于具民族特色的本土文艺心理学观点,是深刻揭示文学创作动力的中国古代文论代表。本文将力图辨析此命题存在的内在逻辑,及其成为典型命题的影响因子,藉此试探其对现世社会疏导心理能起到的作用和意义。【关键词】发愤著书;双向选择;典型;心理疏导在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动力理论中,“发愤著书”被认为是一个典型命题,它是民族传统意识形态、思辨方式的综合呈现。它影响深远,对其探讨,学界历来不乏其人。本文则要重点辨析该命题的内在逻辑,即:在广泛现实中,“著书”何需有“愤”作支撑,“发愤”何以要通过

2、“著书”途径,两者怎么能结合又是怎样结合起来的。在此基础上,分析“著书”在众多抒发情感的方式中的突出优化性,从而处于现世角度,试探该命题对现下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起到的作用和意义。一、“发愤”之于“著书”的重要性“艺术家的生命体验,往往表现为某种情绪情感的储备。这种储备在创作心理中逐渐会形成强大的定势和张力,如果遇有特殊情境的刺激,就可能转化为艺术冲动。”钱谷融、鲁枢元也认为:“艺术创作的材料,来自三种时间:当时的印象,早年的回忆,未来的憧憬”,真正让作家进人创作状态的对象必然是触动了作家心灵的事实。也就是说,情感的参与以及情感的变化在创作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艺术家以情感心

3、灵为诱因,建构一幅心物统一的影象,从而才能使艺术品像”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烁着无穷无尽的色彩”。《毛诗序》中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情感在心中涌动,才会有语言的表述即文艺的创作产生。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中有“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文章既然是情感、神明的标识,那么,文章的产生必然也离不开情感。人类的情感类型是丰富的,具有两两对应性的。而比起对应的“乐”,“愤”就文学创作价值而言,有着更高地位,也比其它情感类型更具重要性。陆游有“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明代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提出“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4、。’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究其原因,可追溯以下几面因素:中国古代社会给予的环境,为文学提出了需承担社会教化功能这一附加政治要求,严肃、传统、道德的内容在社会范围内更被认同;对于创作者而言,自己所获得的情感“愤”比情感“乐”更深刻和永恒,由“愤”所产生的文艺创作就会更发人深思和更引人共鸣;从文艺接受角度来说,人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