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55342
大小:3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2-03
《中国金融创新理论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中国金融创新理论路径基本思路:1.金融创新的涵义与基本理论2.金融创新的机理分析的历史考察3.中国金融创新的现状4.中国金融创新的"瓶颈"5.中国金融创新的优势6.中国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一.金融创新的涵义与基本理论当代金融创新理论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过0年代的发展,至80年代形成高潮,进入90年代仍如火如荼。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从80年代开始的。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对“金融创新”有一个定义,虽然学界对此也有些争论,但基本上是衍生于创新理论的倡导者熊彼特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
2、织创新。从思维层次上看,“创新”有三层涵义:原创性思想的跃进,如第一份期权合约的产生;整合性将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和运用,如期货合约的产生;组合性创性,如蝶式期权的产生。从创新理论来看,流派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技术推进理论;货币促成理论;财富增长理论;约束诱导理论;制度改革理论;规避管制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从这些理论本生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各种理论确实能说明一定时间和空间跨度金融金融创新背后的生成机理,但都偏重于某个侧面。事实上,每一种创新都是多种因
3、素作用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的时空各种因素的所起作用又有差异,这一点我们从金融发展历史的角度可以看得很清楚。二.金融创新的机理分析的历史考察金融创新的宏观分析年代的避管性创新创新时间创新内容创新目的创新者50年代末外币掉期转嫁风险国际银行机构1958年欧洲债券突破管制国际银行机构1959年欧洲美元突破管制国际银行机构60年代初银团贷款分散风险国际银行机构出口信用转嫁风险国际银行机构平行贷款突破管制国际银行机构可转换债券转嫁风险美国自动转帐突破管制英国1960年可赎回债券增强流动性英国1961年可转让存款单增强流动性英国1961
4、年负债管理创造信用英国60年代末混合帐户突破管制英国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60年代末出售应收帐款转嫁风险英国60年代末复费廷转嫁风险国际银行机构创造风险年代转嫁风险的创新创新时间创新内容创新目的创新者1970年浮动利率票据转嫁利率风险国际银行机构特别提款权创造信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邦住宅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转嫁美国1971年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新技术运用美国1972年外汇期货转嫁汇率风险美国可转让支付帐户命令突破管制美国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突破管制美国1973年外汇远期转嫁信
5、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国际银行机构1974年浮动利率债券转嫁利率风险美国70年代中期与物价指数挂钩之公债转嫁通胀风险美国1975年利率期货转嫁利率风险美国1978年货币市场存款帐户突破管制美国自动转帐服务突破管制美国70年代全球性资产负债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国际银行机构资本适宜度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美国年代防范风险创新时间创新内容创新目的创新者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1980年债务保证债券防范信用风险瑞士货币互换防范汇率风险美国1981年零息债券转嫁利率风险美国双重货币债券防范汇率风险
6、国际银行机构利率互换防范利率风险美国票据发行便利创造信用美国转嫁利率风险1982年期权交易防范市场风险美国期指期货防范市场风险美国1982年可调利率优先股防范市场风险美国1983年动产抵押债券防范信用风险美国1984年远期利率协议转嫁利率风险美国欧洲美元期货期权转嫁利率风险美国1985年汽车贷款证券化创造风险美国防范流动性风险可变期限债券创造信用美国保证无损债券减少风险美国1986年参与抵押债券分散风险美国年代的各种创新并举,客观上放大了风险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进入9
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化、集团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证券化趋势增强,国际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迅猛,新技术广泛使用,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金融创新的宏观生成机理来看,金融创新都是与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的。60年代各国对金融实行严格管制;7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进步并在金融行业迅速推广,金融当局开始放松管制。在进入中后起期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滞胀”几随之而来的高利率;同时,“石油危机”造成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形成金融“脱媒”现象,风险加剧;80年代后,各国普遍放松管制,金融
8、自由化增强,出现了利率自由化、金融机构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外汇交易自由化。金融创新的微观分析从微观角度来看,金融创新是金融家的活动,每一个金融创新都是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的一种体现。从内因上,创新主体有“获利性”需求,因而会产生“获利性创新”;在逐利本性下,又会产生“避管性”创新;由于金融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