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ID:7039344

大小:40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2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_第1页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_第2页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_第3页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_第4页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卷讲评课教案21、设函数(),其图像在点、处的切线斜率分别为0,。(1)求证:;(2)设函数的递增区间为,求的取值范围;(3)若当时(是与、、)无关的常数,恒有,试求的最小值。分析:这是一道集函数方程不等式于一身的难得一见的好题。这道题获得满分的同学有宋黎佳、刘向前、刘凯强、郑乔宏、高宇航,对以上同学提出表扬。(大力表扬是亮点)应用条件,可得到这样几个信息:,,,做到这里做不下去了,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怎么办?送给大家八个字:类比联想,划归转化。我们在考卷上看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出现的,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肯定和我们所学所见相联系。

2、遇见新问题要往老问题上划归。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是一个求不等式的取值范围问题,我们一起来回忆我们之前学过的范围问题看如何建立不等式。想不到看提示:类比联想,划归转化,温故知新,多元联系。1、,且,求的取值范围;(将替换成联立消元建立新不等式)2、(2011浙江16)设为实数,若则的最大值是。(均值、直线曲线有交点、化成函数)2010浙江15、设为实数,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2a12+9a1d+10d2+1=0,此方程有解,所以△=81d2-8(10d2+1)>0,得d>2或d<-2这道题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遗忘较多,

3、找不着方法,尤其是应用不等式由,由上述两个式子得出这个不对,当场没反应过来,评论:对于学生答案是否正确应给予明示。这道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忆法,并不是一道很好的题目。周校长的评论是判别式法的原理就是方程有解,关键是向学生展示老师是怎么想到用判别式法,应用判别式法的题目到底有何特征?哪个条件预示用判别式法。应该是这种一元二次的方程的结构或经过简单变形可以变为这种结构的式子预示用判别式法,这是对题目探究的方向。该问题如果正向提出,比如说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判别根的个数,或两个图像交点的情况人们很容易想到用判别式法,而今天将题目化简之后只是一个方

4、程:-5-,这一点类似于三角公式的逆用与变用:给出人们容易想到,而给出不容易想到,给出不容易想到这是,这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经验:逆向思维。这是一个方程,它就静静地呆在纸上,但联系这道题可以发现:这个是将替换的结果,是方程的根。向这种“灯下黑”的地方还有解决解析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已知抛物线上有关于直线对称的不同两点,求的取值范围.(法常用于解决解析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有”)像这样比较隐晦的应用判别式的点还有求值域问题。该题的第一问大部分学生能想到用判别式法,而纪文婷等人用了分类讨论,重点应放怎么突破与的正负上,方法就是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放缩

5、同向相加。直接讲评试题,之后再加对应练习的方式较好,有回旋的余地,学生有较充足的思考时间(宋:提问太急没时间思考)。只练浙江16,和第一题就行了。这一点被说成面太大。多题一解掌握判别式法3、已知、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任意一点,且,求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最大值。(利用可观测到范围的已知量建立不等式)4、已知求的最大值;(数形结合建立不等式)5、设f(x)=ax2+bx且1≤f(-1)≤2,2≤f(1)≤4,求f(-2)的取值范围。(待定系数表述成已知不等式)6、已知()满足方程,求的取值范围。(利用非负项建立不等式)7、过点A(

6、-1,0)且斜率为的直线与它交于M、N两点,,求取值范围.8、设,在抛物线上,是的垂直平分线。当直线的斜率为2时,求直线在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9、直线和双曲线的左支交于A.B两点。直线过和线段AB的中点,求在y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10、已知抛物线,点,,若抛物线与线段有两个不同交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转化方法(1):方程在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求的取值范围。-5-(2)、方程在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求的取值范围。总结:求不等式的取值范围常见的突破方法有哪些?第一问和哪种类型联系密切?密切在什么地方?解决方法:方法1、法;2、已知量构造非负项,观

7、看同学们的解法。二、给几分钟自己完成第二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佳琛同学,他不会做第一问,但却将第一问的结论应用于第二问,值得推广,这是非常重要的答题技巧。让学生探究递增区间和在某区间上递增的区别,由此想到与是导函数的两根。三、,,当恒成立,求的最小值。什么问题?什么类型?一时想不起来,不要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辨析下列经典题型所用方法:1、,,求的范围(类型:知道自变量求参数分参化最值不分参化最值);2、设函数。若当时,求的取值范围。(删去)3、,,求的范围;(类型:知道参数求自变量反客为主,建立新函数,也可讨论轴和区间关系,不知道区间如何,

8、无法入手讨论,就是麻烦。)4、若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数形结合)。(删去)5、已知不等式,则a=;b=.(等和不等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关系,很多不等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