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以行政为主导的公权力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以祁东渔鼓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以行政为主导的公权力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以祁东渔鼓为例李宁(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50001)摘要: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地方戏曲作为发之于民的文化艺术形式在丰富人民生活,树立良好信仰,提高人民素质,稳固国家稳定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戏曲为中央政府所征用主要是出于王公大臣的喜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民间文化日益受到政府重视,这不仅出于保护文化,丰富百姓生活的需要,对地方文化艺术形式的规范与培养则很大程度上走向了保护文化发展与宣传政府政府的双轨同行上来。这种双轨同行必然会给以前在民间自由发展的地方文化艺术形式造成一定影响,其中有利有弊。本文基
2、于目前我国社会大背景下,取地方戏曲中的一朵奇葩祁东渔鼓为例,试研究地方戏曲文化在公权力的渗透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关键词:公权力;地方;戏曲;祁东;渔鼓公权力是为维护和促进公益而设的权力,它来源于私权利,是私权利实现的手段和保障,公权力有利于保障个人权力的实现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另一方面,公权力也具有其内在的局限和异化特质,公权力是人类的共同体(国家、社团、国际组织等)为生产分配和提供公共物品(安全、秩序、公交、通讯等)而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对共同体事物进行决策、立法和执行、实施和决策、立法的权力。由此可见,在公权力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公权力在维护和促进公益上既能起
3、到其积极的推动作用,又必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不利公益的影响。在一个现代国家中,基于人们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政府政权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其自己的领域扮演着相比从前更为显著的作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更需要政府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适度和正确的引导。1渔鼓的由来及祁东渔鼓的兴起1.1渔鼓渔鼓,一种曲艺形式,又称道情、道情渔鼓,据专家考证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唐会要》卷三十三)与《踏踏歌》(段常《续仙传》论蓝采和持拍板说唱者)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思想。南宋时,开始用渔鼓筒、简板等乐器伴奏。因战乱,这种演唱形式流散民
4、间,演唱内容渐渐为民间故事、神话、传奇、小说取代,更加入前朝趣闻、民间俚事、劝人为善等内容,亦被人称之为“白话”。《元史》卷一百五有记载“:诸民间子弟,不务生业,辄于城市坊镇,演唱词语,教习杂戏……击渔鼓,惑人集众”。渔鼓同各地的民间音乐,如丝弦、民歌小调、弹词、莲花落、花鼓灯相融合,结合各地方语言,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如陕北、神池、洪洞、江西、浙江的道情,湖北、湖南、广西的渔鼓,四川的竹琴,江西的鼓文等。另一说法是渔鼓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依据是伴奏乐器渔鼓筒现在仍被称为“春筒”。道家诞生于春秋时期,他们唱渔鼓宣扬道家思想以教化民众。此说似乎有些道理,但缺乏文献印证,只
5、是民间传说而已。[1]1.2祁东渔鼓的传承与发展祁东渔鼓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种类,其演唱一开始由一人手持渔鼓筒单独用方言表演逐渐发展到双人或多人表演及二胡等各种乐器伴奏。祁东渔鼓与一般戏曲的最大区别表现在其功能的不同,在当地,渔鼓是丧葬期间极为普遍的活动,几乎家家丧葬期间都会请渔鼓队来唱上几夜的渔鼓,这是具有一定文化渊源的。祁东这个地方,自先唐起它的乡音俚曲就特别的兴旺。单以祁东命名的艺术就有祁东小调、祁东和祁阳一带的祁剧,还有祁东莲花闹,等等。祁东渔鼓,便是这些众多的艺术奇葩中的一朵。现世流传的八仙图中张果老怀抱鼓筒简板,倒骑毛驴,说唱四方,据说便是渔鼓的起源。而更真实的说法便
6、是南宋建炎年间,金兵入侵,高宗南迁,宫廷艺人在随驾南迁途中,因不堪长途跋涉之苦,沿途流失民间。原来的高雅艺术,终于和下里巴人结合到一起,有了我们现在的丝弦、弹词、小调等等,其中就包括渔鼓。到了元朝时,杂剧繁花盛开,渔鼓演变成道士、尼姑们化缘时说唱的劝世歌。至于何时流入祁东,无文字可考。如以南宋建炎年计时,至今已有八百余年演变史。真正有史可查,只在上世纪40年代中叶。那时,刘贤忠不知从何地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祁东县白地市镇,在万福岭一带筑窑烧瓦。晚来无事,这位满身是灰的烧瓦匠左手抱筒执一块竹制简板击打蒙了猪油皮的竹筒身,右手摊开五指击鼓助唱,演唱些历朝趣闻和民间俚事,这便是传说中最早的
7、祁东渔鼓。一位专唱夜歌子、艺名叫作董乃积的民间艺人邹祖溪诚心到瓦窑向刘贤忠求习渔鼓,从此他把渔鼓带入了丧堂之中,时而盘古开天、三皇五帝;时而二十四孝、才子佳人。甚而乡村趣闻,想唱什么便唱什么,想唱多久便可唱多久,唱得伴灵守夜的孝眷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唱得很多村民都自动涌入灵堂。从此,冗长沉闷、哀哀婉婉、追悼亡灵的夜歌子就这样被祁东渔鼓取而代之。[2]1952年,为了配合农村互助组运动,邹祖溪老人自编自演了渔鼓段子《廖仁福的互助组》,从县里到市里、又从市里到省里,一直唱到广州参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