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渔鼓的变迁

祁东渔鼓的变迁

ID:32391139

大小:229.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2-04

祁东渔鼓的变迁_第1页
祁东渔鼓的变迁_第2页
祁东渔鼓的变迁_第3页
祁东渔鼓的变迁_第4页
祁东渔鼓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祁东渔鼓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渔鼓概论第一章祁东渔鼓的变迁祁东渔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在千百年的历程当中,它们不断地演变、发展,生生不息,传承、存续至今,为全国渔鼓道情艺术中所罕见。探究其缘由,乃是由于祁东渔鼓产生于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始终植根于民间,始终扎根于民间文化的热土,真实地反映生活,表现了大众的思想、情感和理想,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观众通过祁东渔鼓的演出宣泄情绪、表达心声,同时还从中获得生活的经验和启迪,因此它们便成为了人民的代言人和引导者,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并广为流传和承续不绝。祁东渔鼓充

2、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充沛的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理念与审美理想,因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如何使其传统表演技艺和优秀传统曲目得以保存和传承,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这一代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祁东渔鼓的传统文化艺术已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今天祁东渔鼓艺术进入我们学校课堂,或许将成为艺术教育的一个特色,同时也是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环境的一种传承方式。祁东渔鼓传承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新的传统和模式,当然,这个新模式将是多元化的和开放式的

3、。艺人们的努力和民众的文化选择,将共同构成和缔造祁东渔鼓新模式的力量。16渔鼓概论第一节祁东渔鼓溯源渔鼓作为一门说唱艺术,属于曲艺艺术的一个种类,以人的口语“说唱”为基本前提。但其艺术本身,又具有较强的社会色彩和宗教意识,作为精神审美产物之一的渔鼓艺术,其最后形成有着复杂的文明演进机理。渔鼓传说华夏渔鼓始于唐代,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万民乐业,天下太平。其时道教盛行,为了宣扬道教教义,神话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倒骑毛驴游唱八方,成语中的“骑驴看唱本”就由此而来。八仙过海归来之时,忽见一条金丝鲤鱼在海上兴风作浪,

4、浪花溅湿了张果老的衣服。张果老心中非常恼怒,于是便拔剑斩了鲤鱼精,并抽出鲤鱼骨,剥下鲤鱼皮,制成了一种管状乐器,取名叫“鱼鼓”。鱼鼓做成之后,正好碰上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八仙”赶来为她祝寿。韩湘子吹玉箫,吕洞宾击云板!",张果老拍鱼鼓应节而歌。这九天仙乐飘向花果山,美猴王睁开火眼金睛一看,原来是众仙为王母庆寿。孙大圣见王母娘娘这老婆子没有请他,便一个筋斗翻到寿堂之上,举起金箍棒便打,一棒正好打在了张果老的鱼鼓上,鱼鼓被打了个粉碎。南极仙翁见此情状,便向张果老献上一根仙竹,说是可作鱼鼓。于是请来人间名匠鲁班依

5、样制作鱼鼓。鲁班接到仙竹,将竹尖给姜太公作了钓鱼竿,竹蔸给济公和尚作了卦,取仙竹中间二尺九寸制作了鱼鼓。为了防止炸裂,王母娘娘将她的两个手镯箍在了鱼鼓的两头,又用裙带系在鱼鼓上作背带。从此,竹质鱼鼓便取代了骨质鱼鼓。因后世艺人游唱江湖,以艺谋生,以鼓渔利,文人们又将鱼鼓称作渔鼓。可以是这样说,渔鼓是沾满仙气之鼓,是渔利之鼓、发财之鼓。16渔鼓概论一、渔鼓的起源关于渔鼓艺术的起源,可研究的资料不多。渔鼓,又称春筒、竹琴。简板,又称简子(祁东渔鼓叫扎板)。流行于湖南、湖北、山东、广西、四川、安徽、浙江、陕西等省

6、、自治区。渔鼓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也就是道士们传道或者化缘时所叙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如唐代的《九真》、《承天》(《唐会要》卷三十三)与《踏踏歌》(段常《续仙传》论蓝采和持拍板说唱者)。据唐朝《续仙传》记载:“蓝采和手持拍板(简板),唱踏歌行乞于市……”这可能是对早期渔鼓道情的最具体的描写。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崇尚道教,并将它奉为国教。从中唐时候开始,道教逐渐在华夏大地上兴盛起来。据说玄宗为了表达对道教的推崇,还召集文士阁员寻根究底,并与道教的理论创始人老子李耳续起了家谱,并称老子为李姓的远古祖先。宋

7、代苏汉臣所绘《杂技孩戏》画面中(《中国音乐史图鉴》IV—9)也有记载。到了元代,渔鼓已广为传唱,“诸民间子弟,以此为业,辄于城市坊镇,演唱词语,教习杂戏……击渔鼓,娱人集众”(《元史》卷一百五)。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载:“渔鼓,裁竹为筒,长二三尺,以皮冒其首,皮用猪膋上之最薄者,用两指击之。又有简子,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外反。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者也”。明清时期,渔鼓已形成了“有板有眼”的完整唱腔。著名爱国思想家王船山(衡阳人)就作过《愚古词》(愚古即渔鼓)二十七首。作者记有“晓风

8、残月,一板一槌,亦自使逍遥自在”(《船山遗书》第六十四册)之句。在悠远坎坷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传承与发展,渔鼓作为一门大众艺术,深深根植于民间,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渔鼓的形成渔鼓源头在道教,是道士们在传道或者化缘时所叙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它原本是身背葫芦、云游五岳的道士、道姑们化斋时唱的劝世、修行歌,后传入民间,成为艺人手中的绝活。他们叙情的方式就是打渔鼓,唱道情,所以“打渔鼓,唱道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