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新编教育学(韩延明主编)重点知识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教育、教育学、基本概念1.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对年轻一代所进行的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与体力的活动;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一.国外教育法的延伸历程(P23)1.萌芽阶段: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法”(反洁法、产婆法)第一个提出什么是教育的问题;柏拉图《理想国》提出教育的伟大政治意义,确定心理构成的基本部分,学前的社会教育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年龄分期,体德智育的联系;昆良体《雄辩术原理》研
2、究教学法,教学论上的规则;2.独立形态阶段:①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作为独立学科提出来;夸美纽斯泛智教育《大教学论》标志独立教育科学的问世,近代第一本教育学,教育学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向独立科学发展的序幕和基石,标志着初始形态的教育学已初见端倪;洛克《教育漫画》;卢梭《爱弥儿》;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施瓦茨《教育法》;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②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③德特拉普的《教育学研究》以教育学命名,标志着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④德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是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主要标志
3、,世界教育学史上的里程碑学生和教师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3.劳动过程的持久性;4.劳动成果的创造性;5劳动价值的潜在性;6.劳动方式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四.教师的素质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2教育理念素质3知识结构素质4能力结构素质5形象追求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1.依法执教;2.热爱学生;3.爱岗敬业;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核心是热爱学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尺。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一.学生的基本属性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起决定作用);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
4、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的关系1.根据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2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适时而教;3.根据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既求稳又善变;4.根据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三.师生关系的内容(P138)1.教育关系;2.人际关系;3.社会关系;4心理关系;五.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要求1.确立现代教育观念是前提和基础;2.关爱、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桥梁3.采取公平、民主的教育方式关键;4.主动与学生交往,善于做教育沟通是
5、有效途径;5.提高自我修养,以人格塑造人格是必要保证一.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基本特征(P113)答: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⑴教育寓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⑵教育具有全民性;⑶有性别差异,根源在社会分工;⑷教育以传授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内容,形式简单2.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⑴学校教育从社会的母体中分化出来;⑵教育有了阶级性;⑶学习教育开始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⑴封建教育制度逐渐形成;⑵学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⑶学校教育依然同生产劳动相分离4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⑴教育目的具有二重性;⑵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⑶学校教育痛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融合5.社
6、会注意教育的特征:⑴社会主义教育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⑵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⑶教育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二.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P17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年龄、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国家教育制度中最严密最有效最基本的组成部分。1.近代中国学制的演化:⑴1904年,清政府效仿日本颁布“癸卯学制”---我国近代第一个现代学制;⑵民国南京政府颁布”壬子癸丑学制“⑶民国北京政府学美颁布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我国基础教育的使命:(1)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2)在发展
7、方针上把普及作为重点(义务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重点是普及而不是提高。基础教育的主体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由国家法律保障的普及教育,即为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其一生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使其潜能得到初步的开发。使更多的人接受基础教育)(3)在培养目标上,着力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4)在资源配置上,突出各级政府的主体地位(5)在管理规范上,强调统一性第七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分)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P184)⑴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⑶生产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