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4721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浅谈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到来,各高校纷纷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以适应高校教育科研的需要。如何有效建设高校网络信息平台成了高校各部门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对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进行探讨。【关键词】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系统集成、应用集成、信息集成和社会集成四个层次,想打破应用系统之间的壁垒和摆脱结构化信息的困扰,许多高等院校希望建立自己的站点(WebSite),使校内外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并且逐渐发展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1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特
2、点信息是同数据、文档相比较而言,信息更广,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Web页面和XML文件等。管理就是对上述信息的一系列处理过程,而支撑内容管理的软件系统就是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未来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1信息访问渠道统一把内部和外部比较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访问。51.2管理内容能力强大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与现有系统集成在一起,使该系统平台能够支持几乎各种数据,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而且对多种关系型和OLAP数据库中的数据也能进行识别,内容广泛,管理能力强大。1.3信息共享和个性化服务高校内部教职员工和拥有使有权限的人
3、可以分享信息,该平台可提供个性化的应用门户,用户随时随地访问高校的信息和应用,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达到信息共享。1.4安全保障为了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使系统正常运转,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机制,如认证、角色分配和用户操作监督等,与B2B安全服务器建立安全通道等进行安全保护。2当前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点:2.1查找资料难由于学校的资料比较多,即使上了网,也散布在二级网站上,大部分还没有上网,使用时,查找起来十分不方便。2.2水平较低,存在安全问题5高校的二级网站由系、各部门自己建设,水平较低、能力不同
4、,网站没有观赏性,也存在安全漏洞。2.3应用软件杂乱学校里用于网络的各种应用软件的数量和种类非常多,也很杂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为了更加系统化的管理信息,建立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势在必行。3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和网络信息交换3.1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采用4层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见下图),开发语言为JSP语言,开发模式为JSP+Servlet+JavaBean模式。用户使用浏览器即可轻松处理各种信息,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效率也得到提高。该平台具有信息共享、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然而实际上四层框架结构并没有真正实现,多为两层:
5、即前台信息浏览与后台信息管理。两层体系结构对软件开发信息的管理功能都能实现。3.2网络信息交换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部门的信息交换是运用消息Hub结构来实现的,利用网络消息的广播机制完成的。而且Hub结构上的网络信息交换容易被集中控制,实现起来方便快捷,并且逻辑性非常强。虽有缺点但也使高校网络信息平台的管理得到统一。4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安全管理5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工程。它要求高校必须树立网络安全意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监督安全体系。在系统建设初期就应做到以下几点:4.1建立入侵检测(IDS)和防
6、御系统(IPS)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视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检测发现有攻击行为和攻击结果,使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机密性得到保证。入侵防御系统(IPS)是入侵防范系统,在网络的进口或者出口处进行检测,发现攻击问题会将攻击包丢掉,使黑客的攻击无法进入。在高校网络信息管理中,安装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很有必要的。4.2使用邮件防病毒服务器在服务器与防火墙之间安装邮件防病毒服务器,可以进行检测因特网中的电子邮件,所有来自因特网中电子邮件的带毒邮件都被采取提前设定的方法处理掉。5结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师、学生对相关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各高校应继续加强对高校网
7、络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实现高校网络信息资源最有效管理。参考文献5[1]魏雪.峰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研究[J].天中学刊,2007(10).[2]陈萍,褚光辉.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8(9).[3]马晓茹.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J].科技风,2009(12).[4]王鹏,王妍.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杭州市310000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