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29325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血液透析患者92例死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液透析患者92例死因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意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3位的死亡原因。结论:应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防治,以降低其死亡率。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原因分析终末期肾衰竭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虽然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延长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因此,研究该类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以便提高该类患
2、者的生存率是临床重要课题。2002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2例,对死亡原因、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52002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终末期肾衰竭患者92例,其中不包括各种原因退出治疗患者。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18~82岁,透析龄3~120个月。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37例,糖尿病肾病21例,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15例,慢性间质性肾炎5例,多囊肾5例,狼疮性肾炎8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例。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聚砜网膜透析器,面积1.4m2,重复使用不超过10次,透析液流量500ml/分,血流量220~250ml/分。透
3、析时间为每周8~12小时。所有患者均常规按需使用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等治疗。对所有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所有死亡患者92例死亡原因,其中心血管疾病44例(47.8%),其中心律失常16例,心力衰竭17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脑血管意外20例(21.7%),其中脑出血8例,脑梗死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感染23例(25%),其中肺部感染20例,败血症3例;消化道出血3例(3.3%);并发肿瘤2例(2.2%),其中膀胱癌1例,肺癌1例。讨论本组死亡患者中,死因前3位的分别是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意外,这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情况类似
4、。死亡原因中,第1位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47.8%,与美国肾脏病资料系统(USRDS)统计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占ESRD总病死率的45%相仿[1]。5研究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心血管并发症,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死亡的危险性几乎是正常人群的30倍[2]。已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水钠潴留、贫血、高血压、钙磷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氧化应激等。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导致其发生重构,如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瓣膜功能障碍和外周血管病变,进而导致心律失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中,心
5、律失常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本地区地处边远山区,经济状况较差,较多患者未能充分透析,从而合并高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有关。慢性肾脏病(CKD),尤其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降低,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清除能力下降,感染是其主要死因之一。血液透析患者本身存在微炎性反应状态,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功能受到损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透析CKD患者,且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增加了病原入侵的途径,也导致其感染危险显著升高。长期血透患者肺部感染率高达51.4%[3],而其病死率也达到了50%,尤其在老年人。Samak等报道[4],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病死率是普通人群
6、的14~16倍。我院的结果也显示,血透死亡事件中,肺部感染远高于其他部位。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等多种因素,高血压发生率高,并且血压波动较大,体内多种代谢紊乱,慢性炎症状态等导致动脉硬化严重,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且严重。5终末期肾病患者凝血功能有障碍,体内尿素、肌酐及胍类等毒素增多,影响血小板的黏附和生成,体内多种抗凝物质降低,抗凝作用减弱易导致出血,且该类患者血液中未及时排出的尿素弥散到消化道,在尿素分解细菌的作用下,胃肠道氨含量增加,胃肠黏膜受到损害引起糜烂、出血、溃疡,加之使用抗凝剂等缘故,易导致消化道出血。
7、总之,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意外是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临床工作中应当更加重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这几类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参考文献1USRenalDataSystem.1999annualdatareport[J].AmJKidneyBis,1999,34(Suppl1):1-176.2RoneoC,TetraC.Dialysispatientsandcardiovascularproblems:cantechnologysolvethecomplexequationExpertRevMedDevices,2005,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