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最新外科护理学--第24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科护理学--第24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叙述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评估2.说出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目标3.阐述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措施4.护理颅脑损伤病人时表现出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概述颅脑损伤(headinjury),约占全身损伤的10%-15%,仅次于四肢损伤,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多由交通或工矿事故、自然灾害、跌倒、坠落、爆炸、火器伤以及锐器或钝器对头部的伤害引起。颅脑损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或合并存在。一、护理评估1)头皮血肿多由钝器直接损
2、伤所致,依其所在的解剖层次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3种。三种头皮血肿鉴别表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部位皮下组织帽状腱膜下层颅骨骨膜下层范围小大,可超过骨缝限于某块颅骨范围内质地周围硬,中心部软软稍硬波动感有有有一、护理评估2)头皮裂伤多由锐器或钝器直接作用于头皮所致。钝器伤创缘多不规则,锐器伤创缘多较整齐。头皮裂伤出血较多,不易自止,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一、护理评估3)头皮撕脱伤多因发辫受机械力猛然牵扯所致,使大块头皮自帽状腱膜下层或连同颅骨骨膜被撕脱,创面广泛出血,疼痛难忍,常导
3、致休克,合并颈椎骨折或脱位。一、护理评估(2)心理表现病人可因疼痛、失血等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二、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1.焦虑:与头皮撕脱伤造成的头皮缺损、头发缺失有关2.潜在并发症:休克、感染三、护理目标1.病人情绪稳定2.伤口得到及时处理3.预防伤口感染及并发症四、护理措施1.对己出现休克或可能出现休克的病人,应安置平卧位,加压包扎伤口,给氧,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及快速输入液体等。2.对早期头皮血肿做好加压包扎,冷敷,以防血肿继续扩大;对超过48小时的较大血肿,可配合医生行血肿穿刺抽吸与加压包
4、扎。对头皮裂伤或撕脱伤,应尽快做好手术前准备,协助医生行清创术。四、护理措施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合并伤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协助处理。4.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观察血肿处皮肤或伤口有无红肿、疼痛、压痛等感染征象,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按外科感染处理。5.向病人和亲属解释头皮损伤的恢复过程,给予积极的心理和感情支持;告知病人头发缺失可通过局部补发或佩戴假发来弥补。四、护理措施6.健康指导(1)宣传预防头皮损伤的重要性。(2)告知病人及其亲属和社区人群,头部受钝性暴力
5、作用后,应局部按压或加压包扎,并给予冷敷。若头皮裂伤,应压迫伤口制止出血,并迅速到医院处理。若头皮撕脱伤,还应注意保护撕脱下来的头皮,尽量减少再污染,用清洁的布单包裹一同送往医院。五、护理评价1.病人伤口是否得到正确处理,有无感染。2.病人是否有其他并发症。3.病人情绪是否稳定。第2节颅骨骨折病人的护理颅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其发生率前者较后者约高3倍。按其骨折形态分为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颅骨骨折的重要性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引起的脑膜、脑、血管和神经损伤,可合并
6、有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等。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 了解受伤过程,如暴力大小、方向、当时有无意识障碍及口鼻出血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伴有脑损伤。同时了解病人有无合并其他疾病。2.身心状况一、护理评估(1)躯体表现:1)颅盖骨折①线形骨折呈线状裂纹,须X线摄片方能确诊。伤处可有压痛,肿胀,有时会同时存在帽状腱膜下血肿或骨膜下血肿。一、护理评估②凹陷性骨折骨折片向颅腔内塌陷,伤处可能触及骨凹陷。因骨片陷入颅内,会压迫脑组织或致脑挫裂伤。一、护理评估2)颅底骨折多因强烈的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所致。根据发生部
7、位可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可合并严重脑损伤。三种颅底骨折临床特征骨折部位软组织出血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颅前窝(额底或鞍区骨折)眼眶青紫,球结膜下出血,呈熊猫眼征自鼻或口腔流出嗅神经-嗅觉障碍视神经-视觉减退或失明颅中窝(颞下骨折)咽粘膜下、乳突部皮下瘀血斑自耳道流出面神经-周围性面瘫听神经-耳鸣,听力障碍颅后窝(枕下骨折)乳突后、枕下区皮下瘀血斑漏至乳突后皮下及胸锁乳突肌偶有IXXXIXII对颅神经损伤一、护理评估(2)心理表现病人可因头部外伤而出现焦虑、害怕、恐惧等心理反应,对骨折后的
8、恢复顾虑重重。二、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1.疼痛:与头部创伤和颅骨骨折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漏、骨折线通过鼻窦等有关。3.焦虑:与头痛的折磨、对脑脊液外漏和脑神经损伤担忧等有关。4.潜在并发症:颅内血肿、偏瘫、癫痫、伤口感染。三、护理目标1.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颅内感染发生。2.病人能叙述脑脊液漏后的体位要求及预防感染的注意事项,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不恰当行为。3.病人病情变化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四、护理措施1.密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