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公诉权配置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民事公诉权配置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ID:6203926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6

民事公诉权配置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_第1页
民事公诉权配置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_第2页
民事公诉权配置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_第3页
民事公诉权配置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_第4页
民事公诉权配置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事公诉权配置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事公诉权配置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引言民事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严重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基于国家授权或法律的规定,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违法行为者民事法律责任的制度。我国目前在对民事公诉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两方面都明显滞后。2013年1月日实施的《民事诉讼法》也仅仅对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的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现象,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

2、损失。在现行的司法体制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存在诸多障碍,如何突破传统的理论限制,合理配置民事公诉权,以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构建民事公诉制度,也是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二、民事公诉权配置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立法上的障碍10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方面的规定存在许多问题,从而为我国民事公诉制度的构建设置了障碍。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和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监督的方式主要是抗诉;规定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法律未能明确检察机

3、关作为民事公诉的主体,只是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并且对诉讼主体和监督对象的规定也不明确,为更好地纠正公共性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当借鉴外国成熟的立法经验,在法律上确立和承认检察机关在民事公诉的主体资格,在利害关系人不愿起诉或不能起诉以及无其他主体起诉的情况下,可由检察机关代为起诉[1]。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理应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将案件引入审判程序,这也正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表现。(二)原告适

4、格学说理论的限制10传统民事诉讼中原告适格理论具体是指在特定案件诉讼中作为原告进行诉讼的权能及其资格。原告为了获取成为当事人的资格,必须证明其权利受到侵害或自己特定的权利与运用法律保护的公众利益受到区别对待而导致受到侵害以及胁迫。我国民诉法采用的是原告“一元化”说,即有权启动诉讼的原告只能而且必须是受害者本人或利害关系人。《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我国现行的诉讼制度关于原告“适格说”和“利害关系说”,事实上剥夺了社会公众对民事公诉的起诉权,与我国以往漠视权利、

5、偏重义务的义务本位的法律思想不无关系,应该对原告资格作扩张性解释,允许检察机关作为民事公诉的原告,民事公诉主要应由公民最初启动,然后再向检察机关检举、告发,检察机关再据此决定是否有必要提起民事公诉。(三)主体的不平等性造成诉辩失衡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已基本建立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当事人具有实质性平等地位。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现行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活动和执行活动的监督是事后监督,即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又以原告的身份提起民事公诉,是公权力介入民事案件,影响诉辩双方的诉讼地位的平等性,使诉讼双方当事人的权利

6、义务关系失衡,不仅有悖于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的原则,也影响法院审判的独立性,使法院难以保持中立的立场。三、完善民事公诉制度的对策建议(一)赋予检察机关诉权及民事公诉人的资格10现行的诉讼制度关于原告“适格说”和“利害关系说”,事实上剥夺了检察机关对民事公诉的诉权及提起诉讼的资格。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宪法定位决定其应当提起民事公诉,进行法律监督体现了检察机关的公益维护者的身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后所处的法律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检察机关系处于法律监督者地位的“国家监诉人”;[2]二是认为检察机关处于当事人即

7、原告的地位;三是认为检察机关兼有原告和当事人的双重身份;四是认为检察机关为公益代表人;五是认为检察机关是民事公诉人。我们认为,“国家监诉人”一说混淆了起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区别,检察机关的起诉权是法律监督权的一种,检察机关置于“国家监诉人”的地位,必将破坏民事诉讼的诉辩平衡。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是为了为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并不是对诉讼标的有自身的利害关系,因此,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处于“原告”的法律地位,也是不恰当的。基于同样的道理,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处于民事公诉人的法律地位是较为恰当。我国检察机关是直接由人

8、大产生、对人大负责的司法机关,由其代表国家提起诉讼有法可依,作为法定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法律地位超脱,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不易受到外来的干扰。[3]并且,检察机关的专业能力能够提起民事公诉,自1997年方城县院成功办理全国第一起民事公诉案件以来,十年间河南省各级检察机关民行检察部门共办理民事公诉案件1572件,其中发出检察建议1019件,支持起诉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