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013625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12
《张之洞与湖北的发展楚旭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张之洞与湖北的发展张之洞简介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清直隶南皮(今河北境内)人。是后期洋务派的首领,清末著名“能吏”。从1889-1907年,他在湖北执政近20年。这个期间,他奠定了湖北重工业发展的基础,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兴城市,“湖北新政”成为全国示范,让武汉首次进入早期现代化的行列。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兴实业汉阳铁厂
2、: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湖北枪炮厂:枪炮厂1890年4月筹建,1895年8月落成,刚开始每月出枪500支、枪弹10余万发、炮弹7000余颗,后来月产量有所增加。到1907年,共造枪10万余支、子弹4000多万发、炮900余尊、炮弹60余万颗。大冶铁矿:1890年(光绪十六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办钢铁,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建成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成为汉阳铁厂的原料基地,冶萍公司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世界瞩目。湖北织布局:
3、创办了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此四局一建,棉、毛、丝、麻齐全,纺与织俱备,湖北纺织行业顿成国内翘楚。纺织厂的纱锭1893年1月开工时占全国纱锭总数的77.1%;缫丝厂为中国内陆腹地工厂之冠;制麻厂则为“吾国机器制麻业之滥觞。”湖北现代棉纺织工业的设备与产量,在19世纪90年代的前期占第一位,末期仍居第二位。办教育——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离开湖北之前,张之洞登上蛇山之巅,眺望欣欣向荣的武汉三镇,为黄鹤楼题写了这副楹联,欣喜之情溢于笔端:18年心血没有白费,湖北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追赶亚欧先进地区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汉阳铁厂无疑是张之洞兴办的实业中最重要的一个。钢铁在相当长的时期
4、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早在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就高度重视发展钢铁工业,上奏《筹设炼铁厂折》,制订了在广州城外兴建铁厂的计划,并在英国订购了炼铁设备。1889年底,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随即将拟建之铁厂移至湖北,定址汉阳。1890年11月,汉阳铁厂动工兴建,1893年9月,炼铁厂、熟铁厂、贝色麻炉钢厂、马丁炉钢厂、钢轨厂、钢材厂等十个分厂建成,次年6月投产。据1899年的汉口贸易报告,汉阳炼铁厂除提供15000吨钢材用于制造钢轨、铆钉外,还向日本出口价值82000海关两的钢铁。汉阳铁厂的设备、技术距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过10年左右,在当时的亚洲是最先进的,规模也是最大的。西洋报刊
5、曾有评论:“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和汉阳铁厂一样,湖北枪炮厂也是张之洞从广州带来的项目。枪炮厂1890年4月筹建,1895年8月落成,刚开始每月出枪500支、枪弹10余万发、炮弹7000余颗,后来月产量有所增加。到1907年,共造枪10万余支、子弹4000多万发、炮900余尊、炮弹60余万颗。办枪炮厂的过程同样体现了张之洞“器必求精求新”的思想。枪炮厂的设备是从德国引进的最先进的设备,生产的武器仿自世界最新款式。不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湖北枪炮厂都高居全国军事工业之冠,执当时中国军工之牛耳。而它出品的“汉阳造”步枪,更是闻名遐迩的一代名枪。“汉阳造”
6、鸣响在武昌楚望台,鸣响在南昌城头,鸣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半个多世纪几乎无役不与,见证并参与书写了中国近现代史。“汉阳造”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名牌和代表。“汉阳造”作为汉产工业品牌,一直是武汉、湖北人民的骄傲。上述两厂以外,张之洞还创办了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此四局一建,棉、毛、丝、麻齐全,纺与织俱备,湖北纺织行业顿成国内翘楚。纺织厂的纱锭1893年1月开工时占全国纱锭总数的77.1%;缫丝厂为中国内陆腹地工厂之冠;制麻厂则为“吾国机器制麻业之滥觞。”湖北现代棉纺织工业的设备与产量,在19世纪90年代的前期占第一位,末期仍居第二位。据专家统计,张之洞在武
7、汉主持奏准并办成的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厂、矿共有19个,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同时,张之洞倡办实业,亦促进了民办企业的发展。从新昶机器厂算起,到1907年,湖北地区商办的厂矿已达100余家。在张之洞的不懈努力下,武汉建立起包括冶金、矿业、军工、纺织、交通等行业的门类比较齐全的近代大工业体系。这个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先重后轻,以轻挹重的工业体系,奠定了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格局,并使武汉一跃而成为全国的工业基地。“工为体,商为用”,商业与工业相因而成,如环无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