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913779
大小:2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5
《阅读题眼光与见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眼光与见识①三顾茅庐,作为一个渴求人才的故事早已尽人皆知,它所潜藏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理也值得深味。比如,刘备为什么要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而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又何以能对“当今天下形势”作出那样环环相扣的精当分析,并提出极富远见的应对战略?②显而易见,前者所体现的是眼光,后者说明的是见识。细细想来,蜀国的崛起与发展,不就正是由这眼光和见识的完美结合而促成的么?正因为刘备有识才的眼光,才会放下身段,无比虔诚地恳请诸葛亮出山。也正由于诸葛亮有高卓的见识,才确立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③眼光和见识虽然难以物化,不可量化,无法显化,却是
2、卓越之人的基本素质与必备条件。卓越之人之所以卓越,在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他们具有超乎寻常的眼光和见识。康熙帝玄烨虽不是清朝的首任皇帝,但以其眼光、见识和执政的时间之长久而成为清廷政体的实际开创者与奠基人,他不但开疆拓土,摒除奸佞,积极接纳汉文化,主动任用前朝才俊,真可谓雄才大略,目光如炬,见识超凡。唐太宗在同魏徵等人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不仅是眼光,还有胸襟。尽管魏徵曾是玄武门之变中的政敌,但他仍能倾听谔谔之语,并与属下平等讨论,谦和对话,虚心采纳,从而开创了“君纳忠谏,臣进直言”的治国懿范。④历史表明,无论是实现个人成功,还是成就一
3、番大业,眼光与见识都断不可少。一个人但凡有了眼光,就会富有宏阔深远的视域,入木三分的穿透力,直入底蕴的明彻性。无论察人察事皆能见微知著,洞烛枢机,提挈要领,抓住内质。而当一个人有了见识后,则会在为人处世中每每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成竹在胸,极具创新思维和战略考量。正是这样的内在机理,使人们走向成功,干成大事。⑤有人说:一个民族需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不只是注意自己的脚下。毫无疑问,这样的人群对于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市场大潮滚滚涌来、物质欲望裹挟人心的时候,尤其如此。正所谓“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当人一
4、旦变得没有眼光,只有视力;没有见识,只有意见的时候,整个民族和整个社会的“尺度”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浅薄和短缺。尺度者,规则、矩制、标准也!只有它的刚性存在和普遍秉持,社会才会有序,改革才会有力,发展才会有望。⑥进入社会转型期,肩负推进改革重任,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尤须借重宏阔的眼光和卓拔的见识,以深刻领略和认知事物的本质,对形势和愿景作出确当的评判与设定,进而明睿筹谋,做出科学擘划。特别是在啃硬骨头、涉险滩之时,惟有涵养眼光和见识,方能防止错误决策频发、短期行为凸显、社会矛盾蜂生、政绩工程抢眼诸如此类事情的发生。⑦绚丽的世界永
5、远都在向人们提供各种机会,但前提是:你必须有眼光,能发现它;有见识,能体悟它;有定力,能抓住它!身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有这样一种不断培育和强化眼光与见识的自觉,不断从历练中提升自我,在创新中创造佳绩,我们必定赢得出彩的人生。1.文章开头引用“三顾茅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文章第⑥段能否去掉?为什么?5.请列举一个具体事例来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