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817744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1
《浅析新闻传播效果异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无止境浅析新闻传播效果异化【摘要】新闻传播效果对新闻传播来说是关键的质量评价,在新闻传播过程当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受众的心理认知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观的传播效果,甚至传播效果会产生异化的状态。因此,从受众的认知心理分析,采取有效对策避免传播效果异化有着重要作用。【关键词】新闻传播;效果异化;对策一、受众心理认知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首先,受众是通过选择新闻信息的方式促使新闻传播进行调整。当前,新闻媒体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全面的时代,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当中也展现了更多的主动性,这与传统被动接受信息
2、的情况完全不同。另外一种主动性的体现就是,受众在选择新闻信息后,会根据自己心理需求,对新闻内容进行思考和再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就是受众对于新闻的认知促使媒体去了解受众、掌握受众情感。然而新闻传播出现效果异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受众出现思维一致性的倾向。受众将大脑中存储的信息和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匹配时就容易出现异化。通常大脑所记忆的信息会与接收到的外界信息进行匹配,一旦匹配为某一模板,这一新闻信息就将被大脑识别,建立心理认知。从受众对信息的认知模式当中可以发现,受众对信息的认知有一个归纳的过程,在
3、归纳的过程当中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接收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分类,并将其存储在特定的区域内,当这些存储的信息受到外界信息的共鸣时,就会自动进行匹配,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同时受众对信息还会有一个联系的功能,大脑将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理解结果。最后,不同的受众存在着不同的认知。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同样的信息受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但是不同群体对待同样的新闻信息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些受众群体接收到新闻信息后会较快地建立心理认知,并建立事物内在的联系。有的受众却仅仅依靠新闻信息,无
4、法建立信息间的联系。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受众的认知结构存在差异,从心理学研究来看,个体的认知结构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信息的加工方式和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群体的认知能力,保证信息能够被最广大受众所理解。3学无止境二、防范传播异化的对策第一,新闻媒体应该在报道信息时更加客观,并且更为主动。传统新闻传播是主观单向地进行,没有和受众建立有效的联系,这就导致新闻信息缺乏公信力。所以,新时代下,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社会的优势,新闻媒体应积极和受众进行交流互动,实现信息传播的平等化,
5、实现新闻传播的开放化。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树立正确的新闻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当前受众的认知能力和信息接收能力不断扩大,对新闻媒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媒体忽视受众,仍然遵循传统传播理念,必将为时代所淘汰。新闻媒体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受众,把握受众需求,充分尊重受众的主体性,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实现更好的新闻传播目的。第二,新闻媒体要将受众的认知能力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根据传播学规律,受众的认知能力越强,那么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解读能力就越全面深刻,越不容易产生传播效果异化的情况。而受众的认知能力受知识经
6、验和认知结构影响,所以受众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完善受众的认知结构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加受众信息储备量。受众了解的越多,能够解读和消化的信息量就越大,所以建立良好的媒体和受众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二是拓宽受众的信息通道。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如果仅仅是单一的概念原型就容易产生偏差,所以新闻媒体需要通过信息的相关背景、延伸资料来帮助受众拓宽信息通道,帮助受众建立更大的知识储备系统,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三是新闻媒体有义务引导受众的认知方向。新闻信息结论往往具有主观性,因此容易对受众的判断产生效果异化
7、的结果。因此,新闻媒体应该使受众获得更多更为客观的材料,而不是直接获得人为认定的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受众建立更为客观科学的分析判断。但是,在当前环境下,部分媒体为了获得更大的关注度,强加主观结论,受众获得的客观资料较少,这对受众建立客观的认知产生阻碍。新闻媒体需要担负社会职责,帮助受众建立客观的认知体系,减少传播效果异化情况的出现。总体来看,受众对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这不是一个程序化可规定的过程,而是受众利用自身的经验知识和认知结构获得信息处理结果。当前时代,新闻媒体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而是受众的
8、服务者,需要帮助受众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果,提升受众的认知能力。为社会信息传播,作出更大的贡献,提升新闻传播效果,减少新闻传播异化现象的产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3学无止境参考文献:[1]赵岭梅.受众认知心理现象与新闻传播效果异化[J].学术交流,2005,(07):181-183.[2]彭兰.网络新闻传播效果评估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编辑,2008,(06):47-51.[3]冉强辉,祖丽.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负面效果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11):34-4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