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97731
大小:15.8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03
《社戏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戏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记述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村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课文篇幅长、事件多、容量大,研读前应先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通过几个重点问题的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语言生动简练,教学时通过探究重点段落来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及语言的生动性;分析人物形象时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弄明白人物形象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另外,要启发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并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3、体会语言的生动性。4、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格。【教学难点】1、景物描写的方法与作用。2、开头、结尾在全文中的作用。【教学手段】第1页投影仪、录音机。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掌握基本生字生词,能灵活运用。2、理清文章的脉络。3、了解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
3、程】一、导入新课童年,像一条七色的彩虹,时常引导我们走向梦的故乡;童年,像一首动听的歌曲,伴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徜徉;童年,像一瓶醇香的美酒,将我们纯真的往事珍藏,并且愈酿愈香。相信同学们的童年生活一定是美好的、快乐的,童年的趣事也一定会历历在目,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笔下的《社戏》,一起找寻我们童年的快乐。(板书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3、体会语言的生动性。4、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善良、
4、友爱、无私的品格。第2页三、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鲁迅的有关知识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多种。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dànduópōxǐnghángcuānduofúchánchánwǎn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3、解释下列词语。惮:怕、畏惧。踱:来回的走。颇:很。归省:回
5、家看望父母。行辈:排行和辈份。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凫水:游泳。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絮叨:翻来复去的说。怠慢:冷淡,招等不周。蕴藻:水草。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第3页踊跃:跳跃。弥散:弥漫消散。四、整体感知㈠、听课文录音,在听读中思考问题。1)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情?2)除了看社戏以外,文中还写了其他活动或事件吗?3)哪些事件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4)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集体讨论后明确:1)看社戏戏前波折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2)开头写了随母亲省亲小住
6、平桥村,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结尾写了六一公公送豆。3)详写的是:戏前波折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略写的是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第4页钓鱼放牛捉虾六一公公送豆。这样写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中心意思。4)三个部分:一、(1一3段)盼看社戏;二、(4-30段)去看社戏;三、(3-40段)怀念社戏。㈡、合作探究。1、教师出示问题组,四人小组讨论、交流。(1)开头写了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等有趣的乡间生活。这一部分与中心情节有什么关系?可否去掉呢?(2)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
7、伏有致。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3)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4)“月夜归航”中偷罗汉豆吃一事,我们该如何理解其中的“偷”?(5)课文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怎样理解这个结尾的深刻含义?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感觉”吗?2、讨论、回答、明确:(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引出了同去看社第5页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
8、“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如果去掉,后文的情节会显得过于突兀,且显得过于单调。(2)一、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二、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3)不好看。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除了正面写出戏不好看外.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对孩子神态的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4)“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