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30442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1
《影响工学结合开展因素和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影响工学结合开展因素和对策探究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本文重点阐释了影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因素,并根据以上因素,结合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诸如制定科学的工学结合评价体系等解决方法。Abstract:Learningcombinedwithworkmodeistheonlywayoftherevolution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Thisarticlefocusesonthefactorsthatimpactofhighervoc
2、ationalcollegeslearningcombinedwithworkmode.Accordingtotheabovefactorsandthepracticalexperiencetocarryout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theauthorgivessolutionssuchasestablishingthescientificevaluationsystem.关键词:工学结合;影响因素;解决方法Keywords:learningcombinedwith
3、workmode;impactfactors;solutions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82-020引言7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然而,作为高等学校,如何将工学结合有效地推行下去并取得实效,如何充分调动企业
4、的积极性,使校企合作成为高职教育固定教学内容,是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1影响工学结合开展的主要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工学结合,经过对企业进行了大量走访调研,总结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如下原因是影响工学结合开展的主要因素:1.1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动机不同7从高等职业的角度来讲,开展工学结合,是与企业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引导学生体验企业文化、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需要。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希望从企业学习中提炼出相应的课程模块及学习任务,通过企业给学生提供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锻炼
5、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则是采取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管理、共同教授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通过让学生体验企业生产的真实状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从企业来说,企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动机,主要在于从人力资源贮备的目的入手,在实际生产操作中选择优秀毕业生,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度,为企业发展储备力量。从短期利益来讲,企业与学校合作,还是解决短时期内用工荒的最好途径。从历年经验来看,企业工学结合积极性最高的时候,
6、基本是辞职潮、回乡潮的高峰时期,企业用工的需要,促使企业迫切需要与学校合作,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解决燃眉之急。1.2企业利益与学生的期望值有冲突,容易造成学生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工学结合的效果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为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害,企业在接收学生后,一般会将其安排在劳动密集型岗位或作为备选安插至任何急缺人手的岗位。而学生参与工学结合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能够了解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核心价值。以本校为例,某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接收工学结合的学生后,将其安排在产品包装工位,学
7、生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简单的体力劳作,学生不久就出现消极怠工甚至罢工的现象,工学结合的目的难以达成。7为方便对学生的管理,企业希望参加工学结合的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执行力,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跟上企业的生产节奏,对企业来讲至关重要。而就参加工学结合的学生来说,短期的工学结合不足以让其产生主人翁意识,他们认为工学结合的本质还是学习,企业不应该以员工的身份要求他们,劳动时间不应过长、劳动强度不宜过大。从岗前培训来说,受企业人力与生产成本限制,企业一般认为由于学生不能参与重
8、要生产环节,只要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即可,因此侧重于劳动纪律、劳动意识培训。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希望能够参与技术含量较高的核心生产环节,希望企业就核心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而企业给与的培训,无异于隔靴搔痒,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3学校与企业间的长效合作机制不能有效建立从学校角度讲,需要总结同专业工学结合的共同规律,从而制定系统的、科学的教学计划及工学结合效果评价体制,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就企业而言,其工学结合的目的性无法与学校达成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