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25004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31
《古代诗词中吴刚意象演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代诗词中吴刚意象演变探究 作者简介:周自高,(1991-),男,河南省洛阳市,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2011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摘要:在古代文人们争先吟咏的月意象群中,吴刚以及相关意象构成的整个吴刚意象在古诗词中也占有极大的空间。从“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流传进入文人的审美视线,就被应用在诗词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丰富起来。被用来作为咏写月、桂、中秋、樵夫、仙人、斧、姻缘、作文等的典实,极大的丰富了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象。关键词:月;吴刚;桂树;玉斧;意象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
2、审美范畴之一,它是由外在形象和诗人的心意相结合而形成,是诗人根据抒情言志的需要,对现实生活物象进行艺术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的审美之像。9月本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客观物象,先民们从初始便把它作为神话或传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如嫦娥奔月、广寒仙宫、玉兔捣药等。古代的文人把它由单纯的自然物象拓展为内涵丰富的艺术意象,把它作为寄托情感的载体创造出了丰富的内涵,使它频繁的出现在古代诗词之中,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在文人们丰富的想象之下,月意象日渐壮大形成了庞大的意象群。而从唐
3、代关于吴刚的传说出现之后,吴刚也逐渐演变成为月意象群中重要的一员。一、缘起吴刚意象的兴起最早是由“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出现的。“吴刚伐桂”至迟在唐代已经广为流传。李白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白居易有“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等诗句流传。最早明确出现对于吴刚的记载见于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是关于吴刚的最主要的传说:相传有西河人吴刚,因为学习仙术犯了错,被罚在月亮之中
4、砍高五百丈的桂树,桂树砍过伤口就愈合,因此吴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停地在砍树。传说之二见于《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孙伯陵。伯陵通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吴权一心求道成仙,被伯陵趁机与其妻有染,生三个孩子。后来人们就把这里的吴权附会成了吴刚,并附会上吴刚因此而惹怒了炎帝,被放逐到月亮上砍桂树。桂树随砍即合,炎帝以此永无休止、永不停歇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这个传说对吴刚月中砍桂的原因做了解释。9后世还有“吴刚撒桂叶成金银”、“吴刚伐桂酿
5、桂花酒”的传说流传。吴刚意象产生以后就被文人们广泛应用在诗词中并加以创新,与嫦娥、月桂等意象一起组成丰富的月意象群。二、吴刚意象的演变(一)唐代:月中伐桂,年年不衰。唐代是吴刚意象的萌生时期。唐诗中关于吴刚的诗有7首,集中在对“伐桂”的描写。“吴刚”和“伐桂”是两位一体的意象。出现有“月中伐桂”、“月中斫桂”、“斫月中桂”、“西河斫桂”、“桂树仙人”、“吴质”等相关词汇。皎然《杂兴六首》诗三:“月中伐桂人是谁?翻使年年不衰老。”写月中斫桂人吴刚年复一年的砍伐桂树,虽然有长生却也有无尽的苦楚寂寞。
6、杜甫《一百五夜对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吴刚若能砍掉月下的桂枝,清明的月光将会铺满大地。李贺《李凭箜篌引》诗:“吴质不眠倚桂树”,姚文燮注说吴刚字质,因此吴刚也即“吴质”,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让伐桂不止、疲惫不堪的吴刚靠着桂树忘了睡觉。韩偓《阑干》:“吴质谩言愁得病,当时犹不凭阑干。”李商隐《同学彭道士参寥》诗:“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桂人”。两位晚唐诗人道出了吴刚的寂寞无凭,以人间的悲情去衡度仙人吴刚的无奈。9唐代关于吴刚的意象主要是以吴刚受奴役救赎的形象出现。中国古代的神话里多歌颂
7、的是豪迈的英雄如开天辟地的盘古、与日逐走的夸父、干戚争帝的刑天等。但吴刚却是以一个被惩戒的仙人,一个永远处在受奴役中男人出现的。桂树在古代就被视为有灵之树、不死之树,而吴刚斫桂,就被视为以无尽的苦难来作为拯救堕落的途径。吴刚不仅要饱受身体上的折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煎熬。他的斫桂是徒劳无功的,但是还要在在绝望和希望两条神鞭中来回交替的作践,而且这种痛苦的煎熬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他的命运是对人的现实生存境遇和生存意义的象征。(二)宋元:明月不盛,玉斧何为?宋元时期是吴刚意象的极大丰富发展时期,计有诗
8、词20首。这一时期除了承继唐代的“斫桂”之外,主要特点是对“玉斧”这一意象的营造,吴刚伐桂之斧头被称为“玉斧”、“吴刚玉斧”、“月斧”、“吴刚斧”、“仙斧”、“吴刚修月斧”、“吴刚修桂斧”、“砍桂斧头”、“桂斧”、“桂宫仙斧”等,吴刚也被称为“九天持斧客”。9宋代的“斫桂”真正发展起来,而且结合宋金战争显现出更加强烈的现实意义。如陆游《楼上醉歌》:“划却君山湘水平,斫却桂树月更明。”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词:“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向子諲《洞仙歌·中秋》词:“何处飞来大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