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函数教案例(1).doc

反函数教案例(1).doc

ID:59388060

大小:11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30

反函数教案例(1).doc_第1页
反函数教案例(1).doc_第2页
反函数教案例(1).doc_第3页
反函数教案例(1).doc_第4页
反函数教案例(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函数教案例(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反函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  通过反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通过反函数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反函数概念的形成与认识.  难点是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启发结合法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学习函数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反函数.  反函数(板书)  (一)反函数的概念(板书)  二.讲解新课  教师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函数中,如果把当作因变量,把当作自变量,能否构

2、成一个函数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要讲明理由)可以根据函数的定义在的允许取值范围内的任一值,按照法则都有唯一的与之相对应.(还可以让学生画出函数的图象,从形的角度解释“任一对唯一”)  学生解释后教师指出不管从哪个角度,它都是一个函数,即有反函数,而且把这个函数称为的反函数.那么这个反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呢?  由学生回答出应为.教师再提出它作为函数是没有问题的,但不太符合我们的表示习惯,按习惯用表示自变量,用表示因变量,故它又可以改写成,改动之后带来一个新问题:和是同一函数吗?  由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要求学生能从函数三要素的角度去认识,并给出解释,让学

3、生真正承认它们是同一函数.并把叫做的反函数.继而再提出:有反函数吗?是哪个函数?  学生很快会意识到是的反函数,教师可再引申为与是互为反函数的.然后利用问题再引申:是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反函数呢?如果有,请举出例子.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可以举出象这样的函数,若将当自变量,当作因变量,在允许取值范围内一个可能对两个(可画图辅助说明,当时,对应),不能构成函数,说明此函数没有反函数.  通过刚才的例子,了解了什么是反函数,把对的反函数的研究过程一般化,概括起来就可以得到反函数的定义,但这个数学的抽象概括,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一起阅读书上相关的内容.  反函数的定义:

4、(板书)(用投影仪打出反函数的定义)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把定义中的换成某个具体简单的函数如解释每一步骤,如得,再判断它是个函数,最后改写为.给出定义后,再对概念作点深入研究.  2.对概念得理解(板书)  教师先提出问题:反函数的“反”字应当是相对原来给出的函数而言,指的是两者的关系  你能否从函数三要素的角度解释“反”的含义呢?(仍可以与为例来说)  学生很容易先想到对应法则是“反”过来的,把与的位置换位了,教师再追问它们的互  换还会带来什么变化?启发学生找出另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由的值域和定义域决定的.再把结论

5、从特殊发展到一般,概括为:反函数的三要素是由原来函数的三要素决定的.给出的函数确定了,反函数的三要素就已经确定了.简记为“三定”.  (1)“三定”(板书)  然后要求学生把刚才的三定具体化,也就是“反”字的具体体现.由学生一一说出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来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值域是原来函数的定义域,反函数的对应法则就是把原来函数对应法则中与的位置互换.(用投影仪打出互换过程)如图  最后教师进一步明确“反”实际体现为“三反”,“三反”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与的位置的反置,正是由于它的反置,才把它的范围也带走了,引起了另外两“反”.  (2)“三反”(板书)  此时教

6、师可把问题再次引向深入,提出:如果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应怎样求这个反函数呢?下面我给出两个函数,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来求一下它们的反函数.  例1. 求的反函数.(板书)  (由学生说求解过程,有错或不规范之处,暂时不追究,待例2解完之后再一起讲评)  解:由得,所求反函数为.(板书)  例2. 求,的反函数.(板书)  解:由得,又得,  故所求反函数为.(板书)  求完后教师请同学们作评价,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充分暴露表述中得问题,让学生自行发现,自行解决.最后找代表发表意见,指出例2中问题,结果应为,.  教师可先明知故问,与,有什么不同?让学

7、生明确指出两个函数定义域分别是和,所以它们是不同的函数.再追问从何而来呢?让学生能从三定和三反中找出理由,是从原来函数的值域而来.  在此基础上,教师最后明确要求,由于反函数的定义域必是原来函数的值域,而不是从自身解析式出发寻求满足的条件,所以求反函数,就必须先求出原来函数的值域.之后由学生调整刚才的求解过程.  解:由得,又得,  又的值域是,   故所求反函数为,.  (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例1中为什么不求原来函数的值域的问题,此时不妨让学生去具体算一算,会发现原来函数的值域域求出的函数解析式中所求定义域时一致的,所以使得最后结果没有出错.但教师必须指出

8、结论得一致性只是偶然,而不是必然,因此为规范求解过程要求大家一定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