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554574
大小:1.97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9-05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查房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N18区血液内科目录Catalog护理诊断病例分析相关知识出院指导护理措施病例分析1.入院情况2.处理措施3.辅助检查4.住院史Chapter11.入院情况1患者,刘X,女,21岁,以“反复面色苍白、乏力5年,咳嗽、咳痰3天。”为主诉于2017-4-14,18:00步行入院。缘于入院3天前出现咳嗽、咳痰,咳嗽呈阵发性,痰量少,不易排出,痰略带黄色,伴耳鸣,听力减退,感乏力加重,轻微活动后心悸,今发现左侧耳道少量渗血,门诊拟“再生障碍性贫血”收入我科。既往史:近5年来多次因面色苍白、皮肤青紫、乏力等入我院治疗,经“
2、骨髓细胞学、骨髓病理”等检查,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经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门诊长期口服十一酸睾酮、环孢素等治疗。入院查体:T:38.0℃,P,137次/分,R:20次/分:BP:03/50mmHg神志清楚,精神疲乏,极重度贫血外观,全身皮肤无瘀点、瘀斑,牙龈无出血,口腔可见一血泡,大小约0.5×0.5cm,未破溃。入院诊断:1、再生障碍性贫血;2、粒细胞缺乏并不明原因发热;3、急性支气管炎可能。根据病人的情况,我们应采取什么处理措施?处理措施遵医嘱予:1、一级护理,清洁软质饮食,绝对卧床休息。2、抗感染:头孢噻利;止
3、血:白眉蛇毒血凝酶、氨甲环酸;化痰、止咳:氨溴索、桉柠蒎,甘安合剂;保肝、保护胃粘膜:还原性谷胱甘肽,瑞吧派特;促造血:环孢素免疫调节治疗、十一酸睾酮;改善贫血:输注红细胞,预约血小板输注预防3、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4、择期请耳鼻喉科会诊协助诊治。2.辅助检查2017-04-14生化、凝血功能、BNP、尿常规项目名结果单位标志参考值范围*钠134mmol/L↓136--147二氧化碳18.0mmol/L↓22--29*葡萄糖6.23mmol/l↑3.89--6.11*钙1.87mmol/L↓2.03--2.54纤维蛋白原(FIB)5
4、.82g/L↑2--4D-二聚体测定(D-Dimer)0.93mg/LFEU↑0--0.55B型钠尿肽测定225pg/ml↑0-100尿红细胞计数46.2×10^6/L↑0--18血常规4-144-154-18单位标志参考值中性粒细胞比率23.34437.2%↓50.0--70.0淋巴细胞比率63.84354%↑20.0--40.0单核细胞比率11.6118.8%↑3--10*红细胞1.070.721.48×10^12/L↓3.5--5.5*血红蛋白322245g/L↓110--150*血小板1343×10^9/L↓100--300
5、*白细胞0.751.001.13×10^9/L↓4--10C反应蛋白180.3841.4mg/L↑≤84-15:床边胸片:心影增大可能;3.住院史04-15:生命征平稳,无再再感心悸、无发热,仍诉咳嗽、咳痰,伴耳鸣,听力减退,输血后感乏力稍好转,重度贫血外观,口腔血泡同前,双侧外耳道未见渗血。处理:予请耳鼻咽喉科会诊后,考虑“左耳溢血待查”。建议:1.完善颞骨增强CT(待病情允许后)2.耳鼻喉科随访。遵医嘱继续输红细胞悬液1.5u纠正贫血,余处理同前。04-16:生命征平稳,诉咳嗽、咳痰较前好转,仍耳鸣,听力减退,轻微活动后仍感乏力
6、,重度贫血外观,口腔血泡较前吸收消退,轻微活动后仍感乏力。处理:遵医嘱继续输红细胞悬液1.5u纠正贫血,余处理同前。04-17:生命征平稳,诉咳嗽、咳痰较前进一步好转,痰量减少,仍耳鸣,听力减退,轻微活动后稍感乏力,重度贫血外观,口腔血泡已基本消退。处理:遵医嘱予改二级护理,并遵医嘱予输注去白单采血小板1治疗量,余继续同前治疗。4-18:患者生命征平稳,诉咳嗽、咳痰较前明显好转,仍耳鸣,听力减退,轻微活动后稍感乏力,重度贫血外观,双侧外耳道未见渗血,口腔未见血泡;耳鼻咽喉科会诊,考虑“双耳乳突炎”,今查血常规示三系均有所上升,感染症
7、状、体征明显改善,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出院,经劝阻无效。处理:遵医嘱予:左氧氟沙星滴耳剂滴耳;办理出院手续,给予相关疾病出院指导。相关知识Chapter21.概念2.病因、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相关知识5.治疗要点1.概念2.病因、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相关知识5.辅助检查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又称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贫血、感染、出血和全血细胞减少。1.概念病因50%以上
8、的病人无法找到明确的原因,主要与下一列因素有关:(1)药物及化学物质(最常见):氯霉素、磺胺类药,苯等;(2)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同位素等;(3)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之后(病死率高),细菌感染;(4)遗传因素(5)其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