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心得)之化学教学法探讨.doc

化学(心得)之化学教学法探讨.doc

ID:58444322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3

化学(心得)之化学教学法探讨.doc_第1页
化学(心得)之化学教学法探讨.doc_第2页
化学(心得)之化学教学法探讨.doc_第3页
化学(心得)之化学教学法探讨.doc_第4页
化学(心得)之化学教学法探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心得)之化学教学法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化学论文之化学教学法探讨  高效用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但仅研究教学法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换一下位置,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研究一下“学法”,即“教会学生学习”。讲一个问题之前,先假设我是学生,该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如何才能透彻掌握?能否多方位巩固?教师研究学法,相对学生而言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相当的优势,所以教师不妨暂且充当一下“两面派”,体会一下教学中的辩证法。在教学实践中,我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渗透和推广,以下逐一加以介绍。  1.类比发散法  在元素化合物及有机化合物的

2、学习中,我们注意这些章节的内容安排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派一种典型的代表物做“先行官”,介绍其结构性质制法,接踵而至的“大部队”就是它的同族元素或同系物。我们只要重点学习透彻掌握代表物的性质,即可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结构相似性质相似”的化学原理大胆预测,充分推断同族其余元素或同系物的性质。并与课本上的内容加以印证。比如甲烷是烷烃的代表物,根据其性质学生可自推其同系物性质有三:1.氧化性,并试写方程CnH2n+2+O2。2.取代反应,并讨论乙烷与氯气的反应产物。3.分解(即裂化)推断十七烷的可能分解产物。通过主动学

3、习,让学生尝试成功进行科学预测的喜悦,让学生体会科学预测是科学史上许多重大发现的先驱,让学生知道科学预测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  2.具体化手法  元素周期律一章练习中有许多排序问题,如:原子半径大小,离子半径大小,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酸硷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金属性(非)强弱的排序等。习题里不会具体给出是什么元素的微粒,而是一些字母代号,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分析题意,将未知粒子一一对应于两组“靶心”粒子,然后对照讨论,这两组离子是:具有氖原子结构的O2--,F--,Na+,Mg2+,Al3+和具有氩原子结构的S

4、2-,Cl-,K+,Ca2+,当然,学生对两组离子的性质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如:周期表中位置,离子及原子半径大小,相应单质及水合物性质等。假如所给离子是Xn+,Ym+,Zn-,电荷绝对值m>n,且三种离子M电子层的电子数均为奇数,然后要求选择性质排序,我们只要把Xn+,Ym+,Zn-当成Na+,Al3+,F-问题不就简单多了?  3.联系实际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化学对学生来说大部分是未开拓领域,学生对此有极大的兴趣,当他们明白其中蕴藏的化学原理后,兴奋之情溢于言

5、表,决不亚于因苹果砸到牛顿头上而发现“万有引力”。基于这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图片,实验以及参观工厂等手段,着意加大学生探究生活化学的力度。讲完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就让学生讨论铁匠铺中打铁时“淬火”的原理。讲了明矾的性质,就让学生探讨“炸油条”时加入明矾和小苏打的作用,并解释上面许多小洞的成因。讲了原电池,就让学生讨论盛咸菜的铝合金饭盒内为何会长“雀斑”?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4.口诀法  有些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如“氧化还原反应”“周期律”等,概念多易混淆,而且关系复杂

6、,辨证性较强,采用此法即可免去学生学习中“阴差阳错”之苦。在“氧化还原反应”初期教学中,就让学生掌握八字诀“升--失--氧--还,降--得--还--氧”。乃至后期深入学习时采用更有趣的“绕口令”如:“还原性强的原子失电子后变为氧化性弱的离子”其相对应的另外一句话让学生自己说出。此话念起来虽然很拗口,但确有“一旦记熟,永世不忘”之功效。因此在学习中起到理顺关系,提示引导的作用。一句话提纲挈领,在脑海中便于携带,胜于一个笔记本。其他口诀如:  原子核口诀:  体积核小原子大,质量核大原子小。  电量相抵呈中性,质量数

7、作原子量。  周期表口诀:电子层数看周期,主族序数看高价。  左右金弱半径小,上下金强半径大。  水化物性随金性,金属性强碱性强。  非金属有氢化物,上下不稳左右强。  5.冠名法  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重要,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冠名的目的就是要为这些重点难点贴标签,加“绰号”。这样听起来响亮,奇特,可以增强学生注意力,一提名字则可代表一种方法,一类题目或一部分知识。如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对于“勒氏”原理压强变化的认识,往往张冠李戴,模糊不清,其原因是能引起压强变化的手段很多,可以是:1

8、.恒容,改变气体的物质的量(包括参与反应的与不参与反应的),2.恒容,改变温度。3.体积改变,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只要让学生认清“正宗”的勒氏压强变化指的是第三种情况,而其余则是“假冒伪劣产品”,让学生也来一个课堂“打假”,只要人人喊打,“过街老鼠”恐怕无法躲藏吧!  6.偏微分法  好的解题方法与好的学习方法并不矛盾,更不对立,后者包含前者,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