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百年传承 膏滋方发展史.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百年传承膏滋方发展史一、膏方的起源与发展膏方,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传统的丸、散、膏、丹、酒、露、汤和锭八种剂型之一,在我国有着相当漫长的发展历史。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继承和发展,由外用的膏药进而发展成内服膏方,又由内服成方膏滋药发展成临床按个人需求辨证处方制作的个性化膏滋药。内服膏方的处方、制法、用法逐渐完善,品种逐渐增多,功效逐渐扩大和完善。内服膏方的历史源流大致经历了初起、发展、成熟、盛行四个阶段,目前,膏滋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一)膏方的初起1、先秦古籍《
2、山海经》记载了一种羊脂类药物,用于涂搽皮肤防治皲裂,这应该说是早期膏方的雏形。而当时膏方的组成可能是单用动物的脂肪以外敷或者外搽。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记有药方的医书共有4部,分别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和《胎产书》。这些古医书,是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医方书,对考察我国古代医药学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其中《养生方》和《杂疗方》两书中记载用蜜或枣膏制丸的药方,所谓零膏就是用煮烂的大枣捣烂成泥状物,在《养生方》中又称为“枣脂”,可视为后世膏方之起源。3、成书于战
3、国到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包括2个膏方,其中<灵枢·痈疽》载:“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秦伯未认为此豕膏为豕油、白蜜煎炼而成。与现代水煎浓缩制膏,有所不同。上书同篇又有“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贬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的记载,可见此膏亦可外用。由此逐渐成为后世以膏治病有内服、外用区分之起源。4、《武威汉代医简》的写作年代大约是东汉初期。其中的“千金膏药方”,不仅记载了膏药的组成、制
4、法,还具体记载了应用病症及用法,明确指出该方除了“涂之”、“摩之”,还可吞之,与丸药服法相似。5、成书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书中强调中药加工要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剂型,“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其中就有“煎膏”的记载。书中还首次论述了熬煮制胶的方法一阿胶(鹿皮胶)、白胶(鹿角胶)两种胶的制作方法。此胶剂的制作,为现代的膏剂制作奠定了基础。6、东汉末年,张仲景《金匮要略·腹
5、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的大乌头煎,用大乌头五枚,水三升,取一升,去渣,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这种水煎药物,去药渣,继续浓缩药液,最后入蜜,再煎煮蒸发水分的方法,就是现代制作内服膏方的一般方法。此方完全可以看做是最早的内服膏方。7、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八专列“治百病备急丸散膏诸要方”一节,诸膏方制剂一般是用苦酒(即醋)与猪油作溶剂,药制成后,既可外用以摩患处,又可内服。晋时陈延之著有《小品方》。据《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记载,《小品方》有单地黄煎。此方主补虚除热,散乳
6、石痈疽疮疖等热,单用生地黄一味取汁,于铜钵中重汤上煮,以蒸发水气,煎去半,再用新布滤去粗渣,又煎令如饧。此方当是较早的滋补膏方。8、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对膏药的制作有详尽的阐述,提出以治病的需要来确定剂型的理论,指出“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酒者,宜服膏煎者,亦兼服参用所病之源以为制耳”,并说明了汤、丸、散、膏、药酒的制作常规,既是对南北朝以前制剂工艺的总结,亦为后世制剂工艺奠定了基础。关于内服膏方的起源,上述记载提示:1、从膏剂的制法及用法可以看出,内服膏剂与
7、外用膏剂本是同源所生,内服膏剂是由外用膏剂发展而来;2、最初内服膏剂多吞服,与丸剂相似,后来内服膏剂逐渐用开水冲服,有如汤剂,较之丸剂更易消化吸收;3、从单一外用膏方通治各科疾病发展到内服膏方和外用膏方同治内科及其他各科疾病。(二)膏方的发展1、唐初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卷一“合和第七”,是专论有关药物制剂的,在论述膏方制备方法时,基本是照抄《本草经集注》。其关于膏方的制剂与《武威汉代医简》及《肘后备急方》大体相同,但部分方剂已与现代膏方十分接近。2、唐·王焘的《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载“古今诸家煎
8、方六首”,即《广济》之阿魏药煎、鹿角胶煎、蒜煎等,与现代内服膏方几乎一样,均是滋补强壮以祛除虚损劳伤的膏方。3、宋朝膏方用途日趋广泛,但并未取得多大发展,基本沿袭了唐代的风格。如从宋初王怀隐等的《太平圣惠方》到多年后官药局所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论述有关膏方的制备方法时,基本是照抄《本草经集注》和<备急千金要方》。许多内服膏方,仍称之为“煎”,如《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治虚劳渴的瓜蒌煎,<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治虚劳肌瘦的补益則等等。在唐、宋两朝,内服膏方基本完成了他从萌芽到成长阶段。从制法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