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doc

李镇西: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doc

ID:57985676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5

李镇西: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doc_第1页
李镇西: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doc_第2页
李镇西: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doc_第3页
李镇西: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doc_第4页
李镇西: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镇西: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镇西: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最近几年,各地各学校都掀起了“打造名师队伍”的热潮,据说以此可以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什么是“名师”呢?通俗地说,就是有影响的优秀教师。那么,“名师”是可以通过“打造”得来的吗?把“打造”一词用于“名师”是近几年的事。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就觉得挺不舒服。“打造”是一个工业车间流水线作业的概念,是和模具化操作相联系的。独具个性的人,怎么可以像生产什么机械部件一样被“打造”呢?想象一下——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教师,被输送到流水线上,规范于某种模具,然后“哐当”一声,所谓“名师”就被“打造”而且是成批量地“打造”出来了。这不荒

2、唐吗?也许有人会对这种质疑不以为然:不就是一个比喻吗?犯得着那么“钻字眼”(甚至是“钻牛角尖”)吗?曾经就有校长对我说:“‘打造’嘛,不过就是强调学校对教师培养的力度而已。”但我还是要继续质疑: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好,我们就说这所谓所谓“打造”的“力度”吧!这“力度”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学校已经明确了“打造”对象——当然是校领导认为“有潜质”的“好苗子”,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他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比如帮着打磨公开课,或参赛的班会课,各级“骨干教师”的培训机会都给他,各种评优选先的机会都给他。还有相应的“培养计划”和时间表,还有集中的包装炒作,电台电视台

3、,报纸杂志,封面人物,专题采访……既宣传培养对象,又提升学校形象,等等。所谓“311培养计划”,“当代名师工程培养对象”等等,都是这样来的。我充分肯定学校乃至教育行政部门培养优秀教师的良好初衷和高昂热情——无论怎样,将经费投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上,是一件好事。但如此“打造”实在是太急功近利了,而且违背人才成长规律。那么,“人才成长规律”是什么?这当然又可以洋洋洒洒写一篇博士论文。我这里只想简单地说,所有人才的成长都是一个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过程,这或许应该是“人才成长的规律”吧?“自然”和“自由”是其关键词。“自然”说的是给人才成长以宽松的生态环境,“自由”

4、说的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让他们的灵魂得以舒展飘逸。一切刻意的(非自然)规范的(不自由)甚至“工程式”的“培养”都只会阻碍人才的成长。我想到自己刚参加工作的八十年代初期,那时的风气和现在相比有许多不同。比如,对年轻人好像缺少“激励机制”——除了学校期末评选优秀老师,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评优选先,也没有职称一说(中学教师的职称评定是1986年才开始的)。另外,那时候的工资不高,而且是“大锅饭”——无论多少工作量,每个月的工资都不会增加或减少。比如,无论当不当班主任,无论教几个班,每个月工资都是52.5元(四川省当时一位大学毕业生工作转正后的工资标准)。这种

5、体制这种氛围,不好的当然就是干好干坏一个样,让懒人有空子可钻;但好的一面就是让想干事的人心态平静而从容,不浮躁。只要你想干事,就专心致志地去干,别有什么杂念。静下心来,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潜心于教育教学本身,而不是老想着“获奖”“晋升”。这就叫“淡定”,叫“沉静”,叫“朴素”。那时候校长对我很好——不,这样说不准确,应该说校长对所有年轻教师都很好,人也正派——善良,仁慈,厚道,博学,儒雅……这好像是那一代校长的共性,而这样纯粹的校长现在似乎不多了。我说校长对所有年轻教师都很好,意思是他关心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爱来听我们的课,和我们一起教研,还爱找我们聊

6、天,包括一对一的促膝谈心,有时也严肃甚至严厉批评我们的错误。但他没有刻意地要“打造”谁,更不会集中精力“包装”谁“推出”谁。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维护一个原生态的自然而然的教师成长环境。举一个例子。当时我搞“未来班”,应该说有声有色,校长多次鼓励我,有时还来参加我班的活动,记得学生毕业前我编班级史册,校长还资助了50元钱——那时候这可是一笔巨款。但是,他没有请媒体来宣传我,也没有在学校大力宣传我,包括谷建芬老师给我班谱班歌,校长也没有刻意张扬。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我都非常理解校长,不是他不重视我的成长,而是他力图让我有一个常态的成长环境,也让我能够保持一颗平

7、常心。试想,如果谷建芬给我谱班歌的事放在今天任何一所学校,会是怎样的“轰动”?如果不请媒体宣传,校长这一关就通不过——这不正好宣传学校吗?这不正好提升学校形象吗?这不正好扩大学校知名度的吗?校长岂能白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于是,著名作曲家给一个年轻教师谱班歌的事会被无限放大,反复炒作,最后让事情失去了它本身朴素的价值。当今社会就是这么浮躁,现在的教育就是这么功利!现在,年轻教师机会很多,比如在成都,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三十岁以前,可以争取评“教坛新秀”;三十五岁以前,可以争取评“市优秀青年教师”;然后还有区市省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

8、教师”等头衔在前面等着;四十岁前,如果想“进入管理层”还可以去报考“校长助理”……从好的方面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