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问题(李艳玲).doc

重叠问题(李艳玲).doc

ID:57959468

大小:3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5

重叠问题(李艳玲).doc_第1页
重叠问题(李艳玲).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重叠问题(李艳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广角——重叠问题》说课稿库尔勒市第八小学李艳玲一、说设计理念:数学源于生活,我以此作为这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

2、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三、说学情:数学广角是新课程增设的内容,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其实它是属于小学奥数的一个教学内容,但是现在要拿来面对班学生进行教学,无疑在内容上要进行简化,在教学上要进行细化,不然的话就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本册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集合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如,我们学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节课我结合实际,

3、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学习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减去重复数,我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更好地解决问题。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利用画图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明白了,重叠后总数的计算和以往有所不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过度到用图表示。四、说教学过程:一、1、情境导入,适时引导设计意图:紧紧围绕本课教学内容,结合生活中的素材,采用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的形式,让学生尝试解决两个简单的重叠问题,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同时

4、也能快速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设置认知冲突,感知体验集合图抓住学生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两个小组?”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动探索创造条件。进而教师作为引导者,介绍集合图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使学生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再让学生列式计算,在这个过程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要减3”,强调要减去重复部分,帮助学生明理。一、巩固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重叠问题:练习设计注意了生活化、层次化,并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调查活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建立数学模型。1、练习1、2说明:练习1、练习2是一道基本题,让学生能独立观察韦恩图,

5、根据文字信息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练习3说明:辨析比较题,给学生互助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比较中辨析,强化算理。3、练习4、5说明:生活中的重叠问题,体现我是学习小主人的地位,进一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习题的设计在有层次、有梯度、有价值的前提下,既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又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了数学的价值。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神奇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不过,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在反思的时候,都有成功点,也有不足和遗憾。不足和遗憾并不可怕,更多地反

6、思,如何更好地运用教学策略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弥补存在的不足,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请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