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doc

《黄河颂》教学设计.doc

ID:57957331

大小:2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4

《黄河颂》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黄河颂》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黄河颂》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蕴含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教学重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

2、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2、背景介绍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周恩来代表党向全国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号召。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1、师范读,要求学生记

3、准字音,听出情感。(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2、检查字词。3、自由读。要求:把握好诗的节奏和重音,注意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3、展示读。要求:读一节或一句皆可,引导学生进行评价。4、学生质疑,教师整理预设如下:(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

4、》,哪个词是关键?(2)请概括课文分别写了什么。(3)在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赞颂黄河,而是对黄河作了一番描写,由哪个字引起?下面从哪些角度写了黄河?(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以此把内容划为几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1)《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2)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

5、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3)“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分小组讨论,试读。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分成三个小组来齐读这三个小节。4、诗歌最后一段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

6、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四、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1、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7、----2、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序曲部分男生读绘黄河部分女生读颂黄河部分齐读尾声部分五、迁移运用 拓展探究欣赏《河大合唱》写出自己的感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