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doc

教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doc

ID:57764967

大小:9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教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doc_第1页
教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doc_第2页
教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doc_第3页
教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 课题执教人观察人 视角观测点观察记录 提问提问次数A层学生9次 B层学生5次 C层学生11次 环节问题个数问题表述类型及意图(叙述、引导、应用、理解、分析、判断) 有效性时机是否恰当明确性开放度一般开放度较高1 问题1图片从美丽的图片中能看出什么图形?引导√ √√ 问题2从这张图片(公路)中呢?在接受检阅的队伍中你能发现平行线吗?引导√ √√ 问题3看到这么多图形,你有什么问题可问吗?引导 √√√ 问题4想一下怎么能画出平行线?引导 √√√2 问题1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 √√√ 问题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引导 √√

2、√ 问题3还有什么方法?引导 √√√ 问题4这三种画法,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析 √√√ 问题5他说的不同之处有什么问题要提问他吗?分析 √√√3 问题130度的角能画出平行线吗?应用 √√√ 问题2第二种画法是用“内错角”画的吗?这里哪有角啊?                                 判断 √ √√ 问题3这种角叫同位角,现在知道了吗?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两线平行?分析√ √√ 问题4还有什么疑惑吗?引导√ √√  问题5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吗                                 

3、   判断√ √√ 问题6还有吗?                                    判断√ √√ 问题7你对本科的学习还有疑问吗?                                   判断√ √√4 问题1同旁内角怎样时,两直线平行呢?判断√ √√ 问题2你怎么看出来是加起来180度时两直线平行呢?判断√ √√ 问题3听明白的举手?理解√ √√ 问题4同旁内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是平行的?分析√ √√  问题5谁还能用其它方法画平行线?引导 √√√ 问题6你通过这两种不同的方法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判

4、断√ √√ 问题7过AB外的两点M、N,分别作AB的平行线,你又发现了什么?分析√ √√指导 独立思考次数    2次时间    5分钟必要性    必要合作学习次数    3次时间    8分钟必要性    必要教师理答  赞同表扬批评有效干预不予理会偏离目标  14  个性化生成12   可利用生成75 1  综合分析:我们组负责观察的维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共设计了三个视角:提问、指导、教师理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5、)在课程总目标上提出了: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现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不再是单纯地给出问题、提出问题,而是以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或主题图的形式出现的,这就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就是从情境图或主题图中找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问题。根据这个要求和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在本节课中,苏老师的课堂提问共25次,其中,提问A层学生9次,B层学生5次,C层学生11次,占学生人数的78.1%,从这些数据中看出,苏老师在每个环节面向全体,创设恰当的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大面积关注学生,

6、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问题的分配非常合理,并且苏老师的问题有效性较高,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的行为和思维,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不断启发学生的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现了老师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策略。在教师提问过程中,教师的追问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例如在环节3有位学生画出两个45°的内错角而得到平行线时,老师追问“利用30°的角能画出平行线吗?”让学生互相质疑,在思维碰撞中引出问题。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合作交流,从而加深了对“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方法的认识,由此扭转了学生由单个例

7、子得出结论的不科学做法,可见教师的追问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正确提出问题”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从观察量表中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时间为5分,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时间为20分钟,交流展示时间这说明: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比较充分,占据了整节课时间的约56%,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在“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环节3中,这一环节学生继续深入理解“三线八角”,教师没有急于自己进行总结提升,而是让学生互相提问、互助解决,然后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分析解决问题,达成了教学目标,加深了对知

8、识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时机。第三个视角是教师的理答。我们研究的主题是“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设计”,所以教师的理答十分重要,直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