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349380
大小:406.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8-12
《儿童青少年厌学和拒绝上学现状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r179r395.6g442【文章编号】1000-9817(2007)10-0865-02【关键词】回避学习;精神卫生;干预性研究;青少年;儿童1概述笔者从事发育和行为儿科诊疗工作多年,近年来发现害怕上学和拒绝上学的儿童少年病例明显增多。具体而言,导致这类儿童出现病症的原因复杂而繁多,但当前的应试教育压力下引发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国内学界通常认为,学校或幼儿园恐怖症可导致儿童拒绝上学。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远非如此简单,例如青春期后的青少年拒绝上学可能与该年龄段的叛逆心理、第二反抗期表现、人际适应困难或强迫性行为等因素
2、有关,而非单一恐怖所致。拒绝上学症可定义为:儿童青少年由于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恐惧和抑郁导致上学发生困难,并出现回避上学的一种心理疾病[2]。笔者认为,拒绝上学症较学校恐怖症在发病年龄和本质上有很大区别,前者多发生于幼儿和小学阶段儿童,主要由适应困难和恐惧情绪所导致;后者则多发生于青春期(小学高年级至高中甚至大学)以后的学生。拒绝上学行为包含了厌学、独立意识、违拗和对立情绪等因素,与学校恐怖症可以是连续体抑或独立发生,即学校恐怖症持续至青春期也可转化为拒绝上学症。拒绝上学症发病年龄有3个高峰,且与发生原因密切相关:3~7岁为第1高峰,大都与入托、入学时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的
3、焦虑有关;9~12岁为第2高峰,主要与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冲突、更换学校或班级等因素有关;13岁以后更倾向违拗性抵触上学,主要原因包括学习困难、在校遭受欺负羞辱、学绩挫败、家庭问题、心身症、友谊危机、师生冲突、厌学、情绪障碍等。本症尚缺乏权威的流行病学资料,日本2002年度的调查小学为1/280,中学为1/37。有资料推测,学校恐怖症在儿童群体中发生率约为1%。学校恐怖症或拒绝上学症可发生于各种智力水平的儿童,低年龄组中女性多见,高年龄组似乎男性多见,发病率与儿童的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无关[3]。我国目前尚无此症的流行病学资料。2相关原因2.1母子分离焦虑[1,4]欧美学
4、者较倾向认为,儿童拒绝上学与害怕和母亲(父亲罕见)分离有关。母亲初次送孩子上幼儿园或学校时,往往在个人过度保护潜意识作用下,表现出焦虑不安和不放心,这种情绪可潜移默化感染和投射到儿童身上,演化为儿童自身的焦虑与恐惧,并最终固化下来。分离时,儿童对母亲的态度多处于两难状态:既不想离开母亲,又怕不去学校而受到母亲责备,长期的矛盾心态就易发展为焦虑与恐惧,最终表现出诸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类的躯体化症状。婴儿期依恋障碍(attachmentdisorder)儿童也容易可编辑.出现分离焦虑和学校恐怖症。缺乏同胞和手足情、缺乏同胞竞争、过早(2岁前)入托、周托或寄宿、寄养、母子过早分离
5、(3岁前)等是导致分离焦虑的高危因素。另外,据笔者观察,学校恐怖症儿童的母亲或父亲也多表现为焦虑型或强迫型人格,对儿童的拒绝上学或表现过分忧虑和过分关注,或表现强制要求或情感排斥。少数患儿来自养育者虐待(体罚、辱骂、情感忽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父母感情不和、争吵暴力、父母离异的家庭[5]。2.2儿童自身素质学校恐怖症多发生于胆小拘谨、敏感、易感素质、行为退缩的儿童,常表现过分拘谨、喜好他人表扬、任性、不善交友、固执等。这样的儿童很可能来自于父母期望过高或父母对儿童评价过多的家庭,长期受此影响的儿童会变得对自身和环境评价过分敏感,过分在乎自我形象和自我感受(心理
6、动力学称“自恋”),因而会无意识夸大对学校威胁的感受与评价。当儿童遭受学业失败或人际危机时,为维护“自我”免受威胁与伤害,从而采取拒绝上学。有些学校恐怖症儿童起初学习成绩优秀,但为维护个人学绩排名而超负荷投入学习,一旦遭受学绩挫败,会引起强烈的焦虑与恐惧,怕再度遭受失败而拒绝上学[6]。另外,青春期儿童的“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发展迅速,也可产生不符实际的“自我形象”,认为自己长得丑、长得矮、不善学习、运动能力不佳等,导致不愿去上学。方言重、肢体残疾、长相不佳、肥胖或瘦弱、身材矮小、长青春痘的青春期儿童也可发生拒绝上学症。2.3环境因素[2,6]
7、学校环境是诱发儿童出现学校恐怖症或拒绝上学症的主要场所,在学校遭受的生活事件或应激事件是最主要的诱因,如转学(班级)、学习困难、考试不及格、遭同学嘲笑或欺侮、校园暴力、与教师发生冲突、遭受体罚、与教师不“合拍”、失去友谊、教师期望过高、校规严厉、管教严厉、校内群体癔症发作等。在经济发达地区,有些农民工子弟由外地转入城市学校亦容易出现学校适应困难和拒绝上学现象。3表现特征最突出症状是儿童拒绝上学,按其程度等级可分为:(1)威胁或哀求父母不上学;(2)早上反复出现回避上学的行为;(3)早上反复“耍赖”,要求父母陪同上学;(4)偶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