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唱家乡的民歌》校本课程开发纲要.pdf

《学唱家乡的民歌》校本课程开发纲要.pdf

ID:57307415

大小:141.5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11

《学唱家乡的民歌》校本课程开发纲要.pdf_第1页
《学唱家乡的民歌》校本课程开发纲要.pdf_第2页
《学唱家乡的民歌》校本课程开发纲要.pdf_第3页
《学唱家乡的民歌》校本课程开发纲要.pdf_第4页
《学唱家乡的民歌》校本课程开发纲要.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唱家乡的民歌》校本课程开发纲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昌黎县荒佃庄周庆恩中学校本课程《学唱家乡的民歌》开发纲要昌黎县荒佃庄周庆恩中学孙立文电话:15533520859一、基本项目1、科目名称:学唱家乡的民歌。2、课程类别:(1)音乐类。(2)选修课。3、教材来源:通过调查走访,自行编创。4、课时总量:(1)25课时。(2)每天第八节课。5、授课对象:7、8年级。6、授课章节:十三章。7、授课教师:本校音乐教师孙立文。8、开发时间:2008年10——2010年3月。二、课程背景:(一)历史背景:昌黎民歌是昌黎人民世代承传的一种民间小调。是与昌黎地秧歌一脉相承的姊妹艺术,产生年代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

2、。多少年来,“唱”和昌黎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旧社会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军阀混战,昌黎几经战火蹂躏,百姓流离失所,跑反逃难,困境中借助于“唱”来抒发心中的苦闷和对美好的向往。解放后,昌黎民歌获得新生,进入了挖掘、整理、继承、发展的新阶段。昌黎民歌发展经历了元代的产生、形成期,明清至民国的成熟、兴盛期,文革期间的冷落期。1949年前,百姓借助于“唱”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了曲调凄婉、如泣如诉、乡土气息极为浓郁的演唱风格。近50年来,昌黎县文化工作者不断挖掘、整理、继承、创新,加快了昌黎民歌艺术的普及和发展。昌黎民歌中的《拣棉花》

3、、《茉莉花》、《绣灯笼》、《山里人儿好气派》等优秀作品,在全国各级文艺汇演中获奖,以曹玉俭为代表的民歌艺人名噪一时。近几十年,昌黎民歌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电视台的录制和比赛,屡获殊荣。鉴于昌黎民歌的影响,昌黎县2000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歌之乡”。(二)地理背景:昌黎民歌按地理位置的不同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西部沿河地区和背部山区三种展现浓郁地域色彩的演唱风格。(1)东部沿海地区昌黎东部地区民歌在昌黎以及全国、省内外影响很大,它代表着昌黎民歌的主流。(2)沿河地区昌黎县西部的滦河沿岸,与评剧的发源地滦县交界,两县的艺人经常交流技艺,并对其加以规范,

4、程式化,由仅一副竹板伴奏加以月琴、笙、管之类的伴奏而进化成为评剧。(3)北部地区昌黎北部山区的民歌以山歌和秧歌为主,声调高亢,活泼风趣。演唱时嗓子要宽、底气要足,结尾前加有“冬呛衣冬呛”的锣鼓和“哎嘿哎嘿呦”的衬词。演唱中有的是指名对唱、有问有答,有的是分组对唱,不要求有什么装饰音,吐字清晰,节奏稍慢,抑扬顿挫、强弱分明。(三)代表性传承人:(1)沿海地区代表人物曹玉俭:生于1890年(已故)十三岁开始学习秧歌和演唱昌黎民歌。他参加过本村的“海乐班”、“同乐班”等业余文艺团体组织,并能演唱“二人转”和老亭大鼓,是昌黎民歌艺术中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

5、因演唱《秀灯笼》、《捡棉花》、《茉莉花》等20余首民歌而闻名。刘荣德:1935年11月生于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民歌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社会音乐学会会员,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群众音乐创作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昌黎县文工团乐队队长,编导兼独唱演员,昌黎文化馆音乐馆员。其代表作品有《刨花生》、《红月娥做梦》《捡棉花》《茉莉花》等。(2)沿河地区代表人物郭文成:靖安镇达子营村人,生于1896年(已故)自幼务农,17岁开始学唱民歌。36岁时因为生活困难,到东北海伦淘金,仍不能维持生活,托人介绍在海伦搭

6、班唱戏,直到45岁才回老家,他会唱的民歌很多,已记录下来的有《美女相思》《光棍思妻》《画扇面》《捡棉花》《茉莉花》等。王世杰:昌黎镇三街人,生于1940年,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昌黎县政协退休干部、从事多年民间艺术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工作,经常演唱昌黎民歌,他的声音高亢嘹亮,委婉动听,有“河北民歌王”的称号。(3)北部山区代表人物秦来:昌黎张各庄三村人,生于1901年(已故),家境贫寒,从小给地主放牛,14岁去东北学手艺,20岁开始学唱民歌,1953年参加河北省演出时他演唱的《小看戏》《游南关》获得好评。罗进梦:昌黎县罗

7、家营村人,1939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59年参加工作在昌黎县文工团,对昌黎民歌进行搜集、学习、创作、研究,创作了很多新的昌黎民歌,多次获得并出版了个人歌曲创作集。(四)传承方式1、口传心授世代相袭旧中国的农民贫穷落后,上不起学,念不了书。大字不识几个。昌黎民歌老艺人大多是穷苦人出身,没文化,怎么学唱民歌呢?主要靠口传心授。当时唱本有词无曲,教者一句一句地示唱,学者一字一字地用心强记。新中国成立后,专业音乐工作者,深入群众中采访民歌艺人,把艺人们的原唱民歌录音和记谱,整理出比较规范的有词有曲有固定调门的民间歌曲,研究、学唱

8、、传承。但学唱民歌,只靠曲谱,难以唱出味道和风格,所以今天学唱民歌的声乐人员,要唱好唱像原生态民歌,还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老艺人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