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203888
大小:10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8-03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三)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
2、表达角度)。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
3、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
4、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⑩.引
5、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
6、作程序的文章。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
7、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
8、”“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说明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