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72148
大小:1.92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05
《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7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柳永词两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珠玑: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三个秋天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 B.C.D.3.下列对相关词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
2、声色之盛。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精练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4.下列对相关词句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作者通过具体的刻画,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夸”字透露了作者
3、的自高自大。)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广阔。)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的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其中柳永的《望海潮》中仅用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景概括出来了。(2)《雨霖铃》中有一个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抒发出
4、浓浓的愁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具有相同写法的句子。(3)《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恋人泪眼蒙眬,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叮嘱,却最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6.仿照例句,另选择两位不同的诗人再写两个句子,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大体相等。例句: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下联内容: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莺唤起一庭佳丽 看绿树池边 此间有舜日尧天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调序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诉衷情近柳 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B.作者很注意上下阕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
7、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D.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89.词的上阕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