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466723
大小:3.81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6-19
《卫校病原生物与免疫第二章4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细菌的致病因素致病性: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的能力称致病性。病原菌:能引起人类或动植物疾病的细菌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病原菌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菌的致病因素、机体的防御功能、环境因素影响等相关第四节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细菌致病性相关因素:毒力侵入途径侵入数量侵袭力毒素:内、外毒素粘附素菌毛、荚膜侵入:侵袭素、胞外酶粘附(一)、细菌的毒力物质1、侵袭力: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生长繁殖和蔓延扩散能力。(1).侵袭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胶原酶等(2).菌体表面结构荚膜:抗吞噬、抗杀菌物质作用粘附因子:细菌表面具有黏附性的物质(菌毛、黏附物质)2、毒素(toxin)(1)外毒素:
2、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大多数为蛋白质)(2)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裂解时释放出来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 源G+菌及少数G-菌分泌释放G-菌细胞壁裂解后释放化学成份蛋白质脂多糖(类脂A)热稳定性不稳定,60~80℃,30min稳定,250℃,30min抗原性强,甲醛处理形成类毒素,致机体产抗毒素较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毒性作用强,有组织选择性毒害,引起独特的病变较弱,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发热、休克、DIC)破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引起典型的症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其它(二)细菌的侵入数量(三)细菌侵
3、入门户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等二、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的概念(二)感染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外源性感染:来源于机体外感染源:病人带菌者携带有某些致病菌的健康人,传染病恢复期仍排菌者(重要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人畜共患病内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大多为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条件致病菌感染方式与途径途径方式疾病举例呼吸道感染飞沫方式,吸入白喉、百日咳消化道感染粪-口方式,食入伤寒、痢疾、食物中毒接触感染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感染淋病、麻风创伤感染皮肤、粘膜创伤、破损皮肤化脓感染,破伤风媒介昆虫感染密切接触、叮咬鼠疫,沙门菌病多途径感染经消化、呼吸、创伤等结核炭疽布鲁菌病三、感染的
4、类型1.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当宿主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称亚临床感染。特点:机体获得足够的特异免疫力2.显性感染(传染病)宿主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类:急性感染根据起病及病程慢性感染局部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全身感染全身感染分以下四种类型: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如鼠疫耶尔
5、森菌、炭疽芽胞杆菌等。脓毒血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破伤风等。毒血症细菌不入血外毒素入血菌血症细菌入血未在血中大量繁殖败血症细菌入血并在血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产物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入血在其中繁殖播散至组织或器官引起转移性化脓病灶全身感染带菌状态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
6、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健康带菌者最危险的传染源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Thanks!谢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