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能源消费影响因素探究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能源消费影响因素探究

ID:5606349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19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能源消费影响因素探究_第1页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能源消费影响因素探究_第2页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能源消费影响因素探究_第3页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能源消费影响因素探究_第4页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能源消费影响因素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能源消费影响因素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能源消费影响因素探究  【摘要】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随着能源消费增长,能源供给日趋紧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消费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此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在综合分析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的前提下,研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的长期均衡关系与Granger因果关系,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的动态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产业

2、结构技术进步协整检验状态空间模型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与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能源短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并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9山东省是能源消费大省,2011年一次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10.3%,伴随着经济产出的高速增长,是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约束能耗增长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上,通过研究影响山东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

3、可以为山东省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山东省的能源消费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一、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关于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很多学者曾基于不同角度,作过许多研究。国外研究如Gla.surea和Lee(1998)构建了GDP和能源消费的协整和误差校正模型,并对韩国和新加坡两个国家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Asafu-Adjaye(2000)基于协整性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显示了菲律宾和泰国两国能源

4、消费和GDP的双向因果关系;Hang和Serlney(2007)对能源价格和能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国1985至2004年间由于撤消能源价格管制所引起的能源价格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源价格变化对总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对煤、石油、电力这三类主要能源的利用效率都会产生重要影响;Stern和Ma(2008)运用LMDI分解技术,对我国能源密度进行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能源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9国内研究如王玉潜(2003)采用投入产出法,利用1987年至1997年的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数据进行

5、分析,发现技术进步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齐志新、陈文颖(2006)应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分析了1980年至2003年中国宏观能源消费强度和1993年至2003年工业部门能耗强度,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刘凤朝等(2007)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在资本、劳动和能源三要素单部门新古典生产函数的框架内,以中国1988年至2005年间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它们的动态特征,表明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王春华(2007)运用产出距

6、离函数对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分解,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刘耀斌(2007)通过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消费的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化对能源消费构成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但贡献率较低;刘凤朝、孙玉涛(2008)通过研究指出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是能源消费的关键因素;还有很多学者从能源价格、所有制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恩格尔系数、人口密度等因素着手研究了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二、实证检验(一)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9结合上述相关文献对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选取经济增长

7、、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贡献率等三个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展开研究。其中,能源消费(EC)以历年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来表示,经济增长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刻画,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SEC)来刻画,技术进步以全要素生产率(TFP)来刻画。选取的样本区间为1990年至2010年,所有数据来自于《山东省统计年鉴2011》,《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8、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方法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增长会计法与经济计量法。增长会计法是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估算过程相对简便,考虑因素较少,但主要缺点是假设约束较强,也较为粗糙;而经济计量法利用各种经济计量模型估算全要素生产率,较为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估算过程较为复杂。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法,利用C-D生产函数:Yt=F(Kt,Lt,At);其中,Yt代表产出,Kt代表资本存量,Lt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