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小学,不足以通国学.doc

不通小学,不足以通国学.doc

ID:56011345

大小:1.29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5

不通小学,不足以通国学.doc_第1页
不通小学,不足以通国学.doc_第2页
不通小学,不足以通国学.doc_第3页
不通小学,不足以通国学.doc_第4页
不通小学,不足以通国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通小学,不足以通国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通小学,不足以通国学——2015暑假初级海印字课说明古文字学古称小学,历经发展而成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是传统经学的入门之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教育毁灭性的打击,废止读经后就有了今天的语文,打倒汉字后就有了今天的简体字,这导致几千年文化发生断层。二十年前,经南怀瑾先生之倡导,民间兴起国学热,时至今日国家大力提倡,国学复兴已是大势所趋,国学教育的研究成了当务之急。国学教育如何登堂入室?是时候告别鸡汤和背诵决定一切的时代了,国学教育已经迎来中国教育变革的春天,而横梗于我们面前的第一道关卡,就是古小学。海印之所以提倡古小学,是因为现代的今小学是考试学,绝非三

2、王时代之古小学,古小学是中国教育的源头,是用古文字奠定中国思维思想的启蒙教育,是从认字的思维上接通传统的大道。新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每一个人,尽管接受了现代教育,但我们却真的不认识汉字,看不懂古文!三千年教育的基本道路,就是“欲通经史子集之学,必先通‘小学’。不通‘小学’,则不通‘经学’。”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决然不同于西方教育的关键。汉刘向《汉书•艺文志》曰:“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六书”指的就是文字学。唐韩愈《科斗书后记》曰:“思凡为文辞,宜略识字。”,此韩昌黎读书识字之主旨。宋郑樵《通志.六书略.六书序》曰“经术之不明,由小

3、学之不振。小学之不振,由六书之无传。圣人之道,惟藉六经。六经之作,惟藉文言。文言之本,在于六书。六书不分,何以见义?”宋末元初戴侗曰“主于以六书明字义。谓字义明则贯通群籍,理无不明。”“注释未兴,经义常明;注疏日繁,经义日晦,非经有明晦,学者不知六书故也。”(《六书通释》),要以六书通文字,以文字通语言,通经籍(《六书故》)明赵谦曰:"士之为学,必先穷理,穷理必先读书,读书必先识字。故曰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明则六经如指诸掌。"赵谦博究六经百氏,尤精于文字学,为时所推重。明医家缪希雍曰:“凡为医师,当先读书;凡欲读书,当先识字。”(见《神农

4、本草经疏》卷一《祝医五则》之二)清儒重考据训诂和文字音韵,穷经必先识字,识字必审形音,由训诂通大义,“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求义理”,从小学入手,即从文字、音韵、训诂开始,再经由小学而进入经学,自有其理。清项《隶辨序》曰:“夫欲读书必先识字。”清陆世《思辨录辑要》曰:“古人读书当先识字。”清戴震《六书论序》曰:“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六书也者,文字之纲领,而治经之津涉也。载籍极博,统之不外文字;文字虽广,统之不越六书”。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序》曰:“夫《六经》字多假借,音声

5、失而假借之意何以得?训诂音声,相为表里。训诂明,《六经》乃可明。后儒语言文字未知,而轻凭臆解以诬圣乱经,吾惧焉。”“语言文字未知,而轻凭臆解以诬圣乱经”清王筠《教童子法》曰:“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如弟子迟钝,则识千余字后乃能为之讲解,能识二千字,乃可使之读书。”清唐彪《家塾教学法》曰:凡教童蒙,清晨不可即上书,须先令认字;认不清切,须令再认,不必急急上书也。何也?凡书必令学生自己多读,然后能背;苟字不能认,虽欲读而不能,读且未能,乌能背也?初入学半年,不令读书,专令认字,尤为妙法。清章学诚曰:“童蒙子弟,欲正小学之功,不当先授句读,但当先令识字,…

6、…夫积画而后字,积字而后句,积句而后章,一成之理也。”清李汝珍《镜花缘》曰““婢子闻得:‘要读书必先识字,要识字必先知音’。”清曾国藩曰:“看《汉书》有两种难处,必先通于小学、训诂之书,而后能识其假借奇字;必先习于古文辞章之学,而后能读其奇篇奥句。尔于小学、古文两者皆未曾入门,则《汉书》中不能识之字、不能解之句多矣。欲通小学,须略看段氏《说文》、《经籍纂诂》二书。”(载于《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字谕纪泽儿》)清张之洞曰:“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有用;以经学史学兼经济者,其

7、经济成就远大。”(《书目答问》附清代学者《姓名略》)。“此类各书(指小学),为读一切经史子集之钤键。”(《书目答问》卷一)。国学大师章太炎曰:““今欲知国学,则不可不先知语言文字之学。此语言文字之学,古称“小学”。周秦诸子,《史记》、《汉书》之属,皆多古言古字,非知小学者,必不能读。”“盖文字赖以传者,全在于形。论其根本,实先有义,后有声,然后有形;缘吾人先有意思,后有语言,最后乃有笔划也(文字为语言之代表,语言为思想之代表)。故不求声、义而专讲字形,以资篆刻则可,谓通小学则不可。三者兼明,庶得谓之通小学耳。《说文》以形为主,《尔雅》、《方言》以义为主,《广韵

8、》之类以声为主。”(《国学讲习会讲演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