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社会公益组织的基层社会监督机制——以科举宾兴为中心.pdf

论清代社会公益组织的基层社会监督机制——以科举宾兴为中心.pdf

ID:55661707

大小:479.3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23

论清代社会公益组织的基层社会监督机制——以科举宾兴为中心.pdf_第1页
论清代社会公益组织的基层社会监督机制——以科举宾兴为中心.pdf_第2页
论清代社会公益组织的基层社会监督机制——以科举宾兴为中心.pdf_第3页
论清代社会公益组织的基层社会监督机制——以科举宾兴为中心.pdf_第4页
论清代社会公益组织的基层社会监督机制——以科举宾兴为中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清代社会公益组织的基层社会监督机制——以科举宾兴为中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东南学术}2014年第3期论清代社会公益组织的基层社会监督机制以科举宾兴为中心毛晓阳金避摘要:清代科举宾兴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基层社会监督机制,其内容主要包括立碑、入志、编纂宾兴专志、刊印宾兴征信录及宾兴簿册等。这些监督方式与政府立案管理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了清代宾兴社会公益活动的外部监管机制。关键词:清代;科举宾兴;基层社会;监督机制中图分类号:F812.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14)03—0214—07清代科举宾兴是一种主要由民间捐资设立的教育公益基金,它利

2、用田产、银钱、店房等资产的增值收入,无偿资助本地士子参加各级科举考试。据地方志记载,清代中国有近700个府州县都设有科举宾兴,部分省份的宾兴分布甚至达到80%以上,如湖北便是如此。从延续时间上看,不少科举宾兴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一百年,有些则伴随清朝始终延续近300年。清代科举宾兴之所以能日渐兴盛,与其逐渐成熟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管机制密切相关。从外部监管机制来说,除了国家各级政府要从上级监管者的角度对科举宾兴实施政府立案管理④,创设宾兴的基层社会本身也有相关监督机制,以维护科举宾兴的长期存在。此前的相关宾兴研究论著

3、以及关于中国古代其他公益慈善活动如同善会、育婴堂、养济院等的研究论著均未就其社会监管机制问题展开讨论。笔者不揣鄙陋,拟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究,期以抛砖引玉,就正于方家。总体而言,清代科举宾兴的基层社监督机制主要包括立碑、入志、编纂宾兴专志和刊印征信录与宾兴簿册等四种方式。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公益视野下的清代科举宾兴研究”(项目编号:09CZS008);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代送学礼考论”(项目编号:2013B117);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闽台教育公益基金的历史考察”(项目编号:JA102

4、15S);闽江学院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古代社会公益组织的取信之道”(项目编号:YSQ13003)。作者简介:毛晓阳,文学博士,闽江学院历史系副教授;金廷,《闽江学院学报》副编审。《东南学术}2014年第3期一、立碑“立碑”,是指将设立宾兴的过程撰成文字并刻写在石碑上以求历千百年而不朽的一种征信方式。镌碑当场,俾所共知,这不仅是清代科举宾兴的一种监督、征信形式,也是其他各类社会事务中常见的监督、征信手段之一。今安徽省绩溪县绩溪中学内有两块宾兴碑刻,其中一块碑上刻的是一篇题为《绩溪捐助宾兴盘费记》的文章,作者为绩溪县知县

5、王日新,文中记述了道光四年(1824)绩溪县乡绅在“中翰”胡竹郦的倡议下共同捐资5000余两设立宾兴的过程。文中提及该县建造石碑的目的在于“所以志乐善于无穷”④,也就是让人们世世代代都能记住前人的捐助义举。广东归善县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举人陈鹰扬捐助田产设立“佐宾兴租”。至道光八年(1828)由惠州知府达林泰和归善知县于某主持修建了宾兴馆,同时议定管理条约,刻碑立石。在惠州市金带南街市环卫职工宿舍的外墙上,至今镶嵌着当年建立宾兴馆时所刻的两块石碑,其中一块刻的是《宾兴馆条约》,也就是宾兴馆的管理章程,另一块

6、刻的是《宾兴馆碑记》,主要记载了宾兴田亩的面积和收租情况。百余年来的时代变迁中,清代各地所立的宾兴石碑大多遭受损毁,幸存者寥寥无几。不过,藉由地方志的收录,很多清代宾兴碑刻的内容得以流传至今。如安徽霍山县《新增宾兴会费碑记》、福建宁洋县《宾兴田碑记》、甘肃镇番县《建置崇文社碑记》、广东石城县《倡建宾兴路费碑》、《鼎建新宾兴碑记》、《建新宾兴碑记》、广西柳城县《东乡宾兴馆碑记》、河北邯郸县《邯山书院创置宾兴经费碑》、湖北恩施县《复设宾兴碑记》、房县《宾兴馆碑记》、江陵县《江陵宾兴馆碑记》、湖南桂东县《捐助宾兴义田记》

7、、江苏青浦县《宾兴捐田碑记》、江西德化县《宾兴庄碑记》、山东长清县《长清县宾兴记》、山西长治县《宾兴经费记》、平遥县《平遥县创立宾兴文社碑记》、陕西商南县《宾兴会碑记》、四川邻水县《宾兴碑记》、浙江丽水县《宾兴田记》等等,古人捐资助考的义举因此得以流传。清代宾兴碑刻一般都被建立于各地儒学、书院或宾兴馆等公共文教场所,使人们在日常的教育、考试活动中都能时时感受到宾兴的存在。宾兴碑文往往由地方官或知名文人撰写,受石材面积的限制,碑记往往只能简略叙述创设宾兴的缘起,但也有些碑刻将宾兴管理章程及捐助者姓名、捐助数额一并刊刻

8、。如福建永福县(今永泰县)教谕张方高捐资购置田产,每年收租近4000肋,作为诸生宾兴舟车之费。邑人黄任撰写《宾兴田亩碑记》记叙其事,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冬季立石。民国《永泰县志》保存了这篇记文,并简要附录了“碑阴文”,内容为乾隆十九年张方高捐田亩数、地址、赋税、田租等⑨。又如山西太原县于咸丰十一年(1861)由知县贺澍恩倡捐1500千文,发商生息,并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