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ID:55628905

大小:11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5-21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所提及的富民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自耕农阶级和小农经济的要求,说明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即由奴隶制经济向封建小农经济的转变,故D正确

2、;富民思想不等同于民本思想,且无法从材料中看出其成为主流思想,故A错误;提出富民思想的是思想家,非统治者,故B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和,排除C。2.《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吸收了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16-要

3、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对于君主,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材料中他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最终目的是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故D选项正确;韩非子深受并吸收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不是要统治阶级实施“仁政”,故B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内容体现了韩非子的主张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

4、权力的问题,无法得出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3.墨家认为“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出A.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B.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C.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答案】B【解析】【详解】墨家服从“天”与“鬼”是因为这些外在力量能够箝制人们行为、帮助天下安定;废除礼乐制度,是因为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因此从材料信息来看,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故答案为B项。墨家认为礼乐制度必须废除,不能

5、表明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墨家思想的发展完善,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墨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不能说明“扬弃”,排除D项。4.在古代,尽管帝王在“罪己诏”中罗列了诸多罪责,并反复强调“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帝王的“罪己诏”实质是A.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B.加强君主专制的策略C.体现民本的治国原则D.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16-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罪己诏”的颁布实际上反映了天子受命于天,代表天意统治天下,若天子违背天意,不仁不义就会出现灾异

6、进行谴责与警告,人君必须仿效天道进行统治,故“罪己诏”本质上属于加强皇权的思想策略,B项正确。A项为对材料的现象阐述,但未深入实质进行分析,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民本治国理念,排除。D项,题干现象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5.春秋时期的四民体系中,士阶层代表两层含义:一种是指贵族体系中最低一级,另一种是指贵族麾下的武士。在汉武帝后,“士”主要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士”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变化反映了A.汉朝贵族制度逐渐消失B.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C.“重文轻武”成为传统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B【解析】【详

7、解】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率先提倡私学,私学使以前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在春秋时期,做官的人大都是世袭,士这一阶级的出现使平民有了机会参与政治,像蔺相如,荆轲等等。“士”在当时大致分“文”、“武”两种。私学的兴起使更多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更多的去做大官的幕僚,间接地参与政治,所以私学从一方面促进了“士”阶层崛起。而汉武帝后,“士”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与当时的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有直接关系,故B选项正确;汉武帝后“士”主要指知识分子,与当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直接关系,无法得出汉朝贵族制度逐渐

8、消失,并且该说法有误,故A选项错误;“重文轻武”是在宋朝时期出现,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含义的发展变化,无法体现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故D选项错误。6.“汉自孝武表彰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王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东汉)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