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文,是生活的语文——高中古代诗歌教学探究.doc

语文(心得)之语文,是生活的语文——高中古代诗歌教学探究.doc

ID:55444518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语文,是生活的语文——高中古代诗歌教学探究.doc_第1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是生活的语文——高中古代诗歌教学探究.doc_第2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是生活的语文——高中古代诗歌教学探究.doc_第3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是生活的语文——高中古代诗歌教学探究.doc_第4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是生活的语文——高中古代诗歌教学探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语文,是生活的语文——高中古代诗歌教学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语文,是生活的语文——高中古代诗歌教学探究  刘应通  【内容提要】语文学习,不应该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否则,文章的灵魂精华跟学生永远都是近在咫尺,相隔万里;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有课本,应该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语文是看得见的,听得见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案例,探寻在新课改中如何实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学会运用,自觉的运用,乐在其中,趣在其中,成就感在其中,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  生活  古典诗歌  教学  我们常在讲“教学相长”,在实际的教学工作

2、中,只有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才会生动,并且会有很多教案预设以外的、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而学生主动参与中生成的智慧,也促进了老师教学的提高。我想,这也是新课改中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的结果,很好的诠释了“教学相长”的实现途径。语文教学,如何探索和践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要求?语文不应该是只有课本,应该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语文是看得见的,听得见的;书本中的语文,是生活的文字化的艺术。让学生学会运用,自觉的运用,乐在其中,趣在其中,成就感在其中。为此,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身先

3、士卒。  在教学古典诗歌鉴赏的时候,我做了一点尝试,效果还不错,写出来供同仁指教探讨。  一、如何把学生从课堂带入生活?它的意义何在?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一条叫“水磨河”的河畔,背后紧邻着一个孤零零的小山丘,因为有一边特别陡峭,所以山丘看起来只有一半,当地人都叫它“半边山”。山丘上树木葱郁,环山还有一条曲折的林荫小道。是老师和同学们休息时常去散步休闲的地方。于是,这样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便成为了我的课堂教学素材。用这样的素材备课讲授,应该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我想,在老师与古人之

4、间,学生可能更能体会出自己熟悉的老师的心境吧。在诗歌教学中,尤其在诗歌的手法技巧、意境、情感的解读方面,会让师生都会觉得有余地。另外,这样的实例,还会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阅读鉴赏的成就感,调动学生思考、参与的积极性。  经过一番思考,在进行诗歌的技巧手法、意境、情感主旨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素材,作为本节教学的铺垫。  其一  1.教师示范引导:  春夜即景  当代刘应通  半边山上半边月,水磨河畔水磨声。闲来懒较功利事,且自信步沿溪行。  白日小径寻幽处,夜是清辉浸芳林。误把桃花作杏花,一树嫣红一树春。  2.教师出

5、题。(考查内容:诗歌的技巧手法、意境、情感。)  (1)诗歌首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描绘了怎样意境?(4分)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衬托或以动衬静)的手法。②通过描写半边山上的弦月,水磨河潺潺流响的水及水磨转动的声响等意象,用对仗工整的句式,描绘出一种清幽闲适、恬静和谐的意境。(划线处每处1分,意思接近即可)  (2)从全诗来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①“闲来懒较功利事,且将信步沿溪行”表达了作者在忙碌工作后休息中的一种闲适的心境;②最后两句,月光的清辉让作者把桃花误看作了杏花,既衬托出月

6、光的柔和环境的清爽,也表达出作者久在樊笼里中外出寻春,发现春天已经到来的惊喜之情。(每点2分,要言之有据,有具体分析。)  由于学生对出题人和所阅读作品的作者非常了解,在我给定了他们答题的规范模式后,学生把这两个题很快并且很准确的就解答出来了。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快乐和成就感,教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又何尝不是生活中的语文、语文中的生活呢?  其二  由于今人与古人年代相隔久远,古人与今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然有很大的区别,在情感表达、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对周遭世界的看法都会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看清时代背景,从当时的时代

7、背景出发去理解是人的思想情感。当然,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表情达意上有他特殊的形式和技巧。用古人的手段来展现今人今事,我想会更快走入诗歌的内心。理解诗歌中使用的手法技巧、思想感情等。鉴于此,我在教学怀古类诗歌的时候创作了如下素材,作为引入铺垫。  1.教师示范引导:  夜宿西安故都1  当代·刘应通  一轮初升惊鸦噪,掩门迷踪故城桥。秦砖汉瓦今安在?梁宫周阙亦已老。  从来赫赫帝王业,亘古铮铮枪剑刀。都随清风歌舞去,唯留明月听童谣。  (注解①:09年暑假去西安旅行,参观了西安的一些名胜古迹,夜晚天热,出门散心有感而作。

8、)  2.教师出题。(考查内容:诗歌的技巧手法、意境、情感。)  分解动作:  (1)全诗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议论。  (2)首联写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①以动静结合的手法,②写初升的圆月、惊飞的鸦鹊、故城桥等,营造出一种清冷幽寂的意境。  (3)后三联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