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及对策.doc

语文(心得)之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及对策.doc

ID:55437156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及对策.doc_第1页
语文(心得)之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及对策.doc_第2页
语文(心得)之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及对策.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及对策  “无米之炊”,喻为缺少必要条件,难办成事。以此对比于初中作文,则可喻为缺少必要的知识信息的收集和积累,难以成文或写不出好文章。针对这种情况,设法收集作文信息、寻找作文材料的“找米下锅”,就成了初中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1.初中教学中的“无米之炊”现象1.1作文教学中的尴尬局面。作文教学的一般形式是——讲、听、写、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担当了主导的任务,把收集的材料,写作的构思,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等,清楚明白地告诉了学生。学生接受了老师的引导,是作文教学中的主体,老师讲多少听多少,听后即是写。写的过程直接制约着作文教学的成败。最后,教师讲评。然

2、而评的时候,学生作文却不是老师想当然的效果。好作文固然也有,但凤毛麟角。有些作文只是把老师所提供的材料粗略复述,甚至有些作文胡编乱造,东拉西扯,严重脱离了生活的真实。字里行间,透露出那种无物可言、无情可发的苍白,那种挤牙膏式的枯竭。遣辞造句,口语和书面语不分,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可以说,整个作文教学的结果是很尴尬的。那么,形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尽管教师或教法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最主要的原因应归咎于主客观条件所造成的主体的“无米”。老师的作文教学,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讲。讲的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引导过程,只为拓宽学生思路,只为点燃学生心中的写作之火。火烧旺了,那么生米才可能煮

3、成熟饭,但是,如果学生积累的作文信息量不够,学生“无米”,那么,老师的讲,非但达不到抛砖引玉的目的,甚至会让学生厌烦,以至作文失败,成了典型的“无米之炊”。  2.“找米下锅”——收集、积累作文材料针对“无米之炊”的现状,教师应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找米下锅”。2.1教师在学生收集积累作文材料的过程中,应居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在指导学生收集作文材料、积累知识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作文教学上。2.2培养学生摄取作文养分的主动性,多渠道解决“无米”的问题。作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是不可缺少的,而培养学生摄取作文养分的主动性,多渠道解决“无米”的问题,则是作

4、文教学重要的一环。2.2.1打好作文教学的基础应从“趣”着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既“好”也“乐”地收集积累作文信息,整个过程就可能由简单的写作需要转变成一种兴趣爱好,教师的指导就可能促进学生向主动的方面转变。从“趣”着手,应注意个体“趣”的差异性,“趣”的多寡性。由“趣”之不同、“趣”之多少,逐渐过渡到“趣”的大同小异、“趣”的广泛,是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的体现。2.2.2培养学生收集积累的主动性,教师应注重对收集积累的作文材料的及时应用。如果收集积累的信息虽多但又难以运用,学生就会觉得累,久而久之,主动性就会变成惰性。及时应用好了收集积累的

5、作文材料,学生作文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才会乐此不疲。2.2.3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作文材料的主动性,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  3.改善客观条件,实施有序有效的材料收集和积累如何因地制宜地改善客观条件,是实施有序有效的作文材料收集和积累的关键。3.1优化校园、班级环境,营造材料收集和积累的氛围。校园环境应是绿树成荫,鲜花遍地,应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应有定期的墙报、黑板报,应有分年级分层次的三种以上的校级刊物;应开展一定量次的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而一个良好的班级,也应有黑板报、班训、名言警句,应有班级订阅的多种刊物,这样才能营造信息收集和积累的氛围。3.2集零成整,创建班级图书室。动员

6、学生捐出自己的课外读物,弃劣存优,汇集起来创建班级图书室,这是一种集零成整的做法,优点很多。3.3关注生活,收集作文信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生活环境中收集材料,从客观现实中摄取作文的“活食”,是以主动收集克服客观条件局限的做法。这种收集方法所获得的作文材料鲜明生动,学生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利于“说真话,诉真情”作文教学中的“无米之炊”较为普遍,解决这样的尴尬局面非朝夕之功所能及,我们必须倾全力“寻米”,不要让学生“闹饥荒”,要用“美味佳肴”吸引学生。学生更要自立寻食,特别要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活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