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子琴是否已成昨日黄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子琴是否已成昨日黄花?电子琴是否已成昨日黄花? 电子琴曾经火了大半个中国,如今是否风光不再?是否已成昨日黄花? 50年代中期的日本诞生了第一台模仿管风琴声音的电子琴,引入中国是改革开放的初期。 上海的有关人士告诉笔者,电子琴在80年代初一度成为轻音乐的主流和代表。1985年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中日合办高级电子琴师资班,如今在电子琴教学中“顶梁柱”的师资大多出自当年的“师资班”。1986年,上海音乐学院电子琴培训部的学生达3000多人,这个数字对于当时业余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讲相当可观。1987年是电子琴学习的鼎盛年份,许多专业的或改行的商家纷纷
2、出售各类电子琴,着实猛赚了一笔,据说当年的孩子几乎人手一架。 然而,电子琴的急剧增温如同俗话所说“物极必反”一样。让笔者拿出这两年考级的数据来说明:2000年上海的电子琴考级人数约280人;2001年下降30%左右,约2300人,据业内人员估计,今年也是只会降,不会升。原因不外乎不少琴童的家长这几年经济条件改善了,改学钢琴或者其他乐器。这些家长普遍产生对电子琴的疑义,认为电子琴只是孩子们把玩的游戏机,难登大雅之堂,学不出名堂,或者干脆否定电子琴的艺术价值和存在意义。对此,我们怎么办? 当年,电子琴的市场兴盛与衰败,足可以用“扶不起的阿斗”来证明。
3、一方面,市场好的时候,许多厂商以为有利可图,纷纷投产,上海地区至少有十多家厂商,有的厂家原本与电子琴生产“不搭界”,是做玩具的,照样“炮制”,其质量可想而知。至今一些琴行里仍有积满尘土的“玩具电子琴”,这样的市场不做坏是怪事;另一方面,势不可挡的学琴队伍让本身就势单力薄的教学人员“吃不消”,于是滥竽充数的“捣浆糊”者大有人在,而管理队伍又不健全,使得原本举足轻重的启蒙教育被扼杀在摇篮里。 事实上,现代高科技的进步和运用,已使电子音乐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不但有单排键电子琴,还有双排键电子琴,并且还进入了音乐学院。据说,中国的八大音乐学院相继建立了双排
4、键电子琴本科专业,这一专业由于采样音源均选用世界上最优秀的乐器,摹拟程度几近乱真。在现代音乐领域中,它的运用程度远广泛于钢琴,许多影视剧、唱片、MTV等的制作中,一台双排键电子琴可以代替一个管弦乐队,它丰富的音色、节奏、音型、还能表现许多自然界的独有音响。前不久,上海的一台小剧场歌剧《党的女儿》中,两个小时的音乐全部由双排键电子琴完成,这一成功的演绎在音乐界引起极大反响。由此看来,电子音乐同样有能力表现音乐的大型作品。据说,各院校此专业的学生尚未毕业,招聘单位已踏破门坎,就业率远远高于钢琴专业。 有关人士认为,就农村音乐教育的普及,学习电子琴不失为
5、一条良好的途径。电子琴非常适合音乐启蒙,入门不难,自动和弦效果能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联想,对音准、节奏的把握和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以及不同音乐风格的领会都有着一般乐器难以产生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不能将电子琴与钢琴作比较,必竟它是不同的乐器,教师不能一味强调电子琴与钢琴的触键技巧同样重要。有关专家告诉笔者,电子琴在音色上的变化可达十多种、甚至几十种,这在钢琴上是不可能的。在国外,恰恰把学电子琴看成是学音乐的“叩门砖”,让初学音乐的孩子首先接触音色、节奏,然后,喜欢哪种音色再决定学哪种乐器,这实际上正是音乐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琴在其结构内已暗藏了
6、各种节奏风格,这也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原素。我们的电子琴从业者为什么不在这方面给予重视和突破?另外如电子琴的考级教材,十年基本不变的状态也亟待改进,十年前的乐曲《渔舟唱晚》,十年后仍是一成不变;教师队伍原本就是“改行”过来的,现在也已呈“老化”状态。在国外,电子琴的比赛主要是以音色的组合来考评,让参赛者充分运用想象力,将蓝天、大海、城市、农村等用音色来变幻,这种想象力往往如同孩子学画,在这方面,我们教师应开启孩子的想象力,这也是我们音乐教育落后于国外音乐教育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