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doc

从心出发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doc

ID:55406166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2

从心出发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doc_第1页
从心出发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从心出发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心”出发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近年来的汕头师德培训中,笔者尝试转变培训角度,在内容和方法上融合了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原理在培训中的运用,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据课后调查,85%的学员认为这样的培训“转变了对师德教育固有看法”,76%的学员表示“喜欢授课内容”,90%的学员认为培训“对其教育生涯有帮助”。重新梳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师德教育不能一味唱高调,但也不可能过于“走低”。所谓“师德”,指的是教师必须遵循的专业道德行为规范,自古以来都讲求教师“以身作则”,教师一旦失德,必定会使学生对这个教师以及这个教师所实施的教育产生信任危机,严重影响教

2、育效果,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按照“以身作则”的逻辑,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都要先做到,叫做“为人师表”。正因如此,历来有关“师德”的议论和所订的师德规范,都要求教师尽善尽美。这种“尽善尽美”的追求,又导致了社会对教师职业毫不吝啬溢美之词。教师职业当然非常重要,但强调其重要性不等于一味地拔高,拔高的结果导致了一个矛盾的局面:教师声望被捧得很高,而事实上入职门槛却不高,社会地位也不高。虚张声势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当前师德教育的不切实际也因此而来。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名言来看,必须承认,教师不是社会文化的原创者,而是主流

3、文化的传递者。这个事实表明,教师的地位作用应该“不高不低,不大不小”(毛泽东语),这个评价才是恰如其分的。只有用这种自信而务实的态度看待教师的地位作用,不拔高也不贬低,师德教育才能找到一个深入人心的出发点。那么,师德应从何出发?套用一句流行语:“由心出发”,即要“以人为本”,在充分理解人性的基础上阐述师德。心理学两大流派——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人性的解释,可以成为一种理论的参照。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自私享乐和道德良心是同存于普通人的个性中,关键是如何平衡,超我(道德良心)的发展是要兼顾本我自我

4、的平衡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复杂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是人行动的驱动力,人向高尚的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发展,是要历经从低到高各层次需要的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性的尊重和宽容已经不再认为“清贫是教师的标志”,教师也有权利也应该享受生活的物质快乐,一定物质的快乐与精神价值的追求并不矛盾,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也在揭示一个道理:物质的适当满足应该是我们迈进更高的精神追求的阶梯。教师的群体是复杂的,我们既承认人性中平凡的一面,也要弘扬人性中高尚美好的一面。这个问题的技术性处理,可以参照美

5、国的师德规范。既要保证师德的高尚性与严肃性,又要使规范切实可行,我们可以这样来确定师德规范:首先,明确区分教师的师德行为与不宜行为,以教师必须具有的不可或缺的道德行为作为师德的底线,杜绝教师失德行为。然后,在此基础上,弘扬教师中优秀分子的高尚道德风范,引领教师内心也是每个人内心原本就有的对道德的美好追求。正如詹姆斯•威尔逊指出的:“人类的道德感并非是一盏光线强烈的指路明灯,它是一束微弱的烛光,但是将它贴近心口并执于掌心,却能驱走黑暗并慰籍我们的心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