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遵循的规律》论文.doc

《作文教学应遵循的规律》论文.doc

ID:55282153

大小:3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9

《作文教学应遵循的规律》论文.doc_第1页
《作文教学应遵循的规律》论文.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作文教学应遵循的规律》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文教学应遵循的规律永安镇中心小学校宁贵芳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叶圣陶老先生教自己的孩子作文是这样的,他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孩子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都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鸟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老坐在庭院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

2、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其子女就得调整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到叶老说:“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读了这个故事,我茅塞顿开,叶圣陶先生教自己的儿子作文的方法,正是我们教学生“自能作文”最好的注脚。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颇受启发。启发一:作文首先要做到文通句顺。“通”则“懂”,“懂”则“通”,“不通”则“不懂”,“不懂”则“不通”。道理似乎就是这么简单。启发二:学写作文必须大量阅读。读书是基础,读书是积累,读书是吸收。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学写作文还必须每天写一点。写好之后,要多读,多思、多改。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却是改出来的。叶老这样

3、教子写作文呢,实在是值得称颂、借鉴的好经验、好办法。体现他多年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这正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教”是为了“不教”。作文教学应该寓教于乐,寓作文修改于一问一答中,这就是作文,更是语文,体现的是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思想。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应该遵循规律,从听、读入手,说、写结合。这里揭示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学生的作文必须先吸收,后输出。没有充足的吸收作为基础,是不可能有优质的语言文字的输出。一、以听为导,培养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也不例外。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阅读2兴趣。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

4、听。让学生听他们喜欢听的童话故事。也许很多老师都会说,我们平时就是这样做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让学生听也有技巧。而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欲望的是采取悬念式的讲故事。就是我们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在精彩处卖关子,然后推荐书籍,让学生自觉地钻进阅读的大门。二、以读为主,积累素材。有句话这样形容:阅读是作文的父亲。我觉得一点不为过。确实,阅读是积累,是体验,也是亲近作者的唯一途径。我们老师应该记住的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果说在课堂指导学生阅读,好比在游泳池里教学生游泳的话,那么,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就好比带领学生在江河湖海里搏击风浪。在我的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喜欢阅读,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我会经常在班级开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学生非常喜欢,之前他们会精心准备,效果非常好。这样一来,学生阅读的书多了,积累的写作素材就多了,写起作文来请轻松如意了。三、以说为媒,搭桥过河。如果能把学生的说这个环节做好,就容易使学生从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也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在学生写作之前能够提供比较好的说话训练,就可以为后面的写打下基础。我在每次的写作之前,都会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文章,并让学生说说文章好在哪里,你认为还有那些值得修改的地方。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他们的交流中,感受到了文章的优美之处,学到了别人的写作方法,为自己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

6、础。这样,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学生会说了,自然也会写了。四、以写为本,提高水平。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素材,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因此上面的“读”才有用武之地。“学以致用”,任何的学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运用。只有能运用的知识才是真正学会的知识。所以,应想尽办法发挥学生的写作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听说读写是个整体,彼此互相促进,也互相影响,是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以写促读,以读促写,这叫‘相得益彰’。”我想:以听促读,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达到听说读写的最佳组合,形成整体效益。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这

7、一点,应该充分利用其中的内在联系,努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益。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