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19207
大小:13.3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7
《浅谈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教材以情境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情境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情境图”情境。如果照本宣科,就会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一、将“情境图”故事化,以故事的形式演绎情境。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情境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
2、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情境图”情境,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如教学“吨的认识”,可以编个“过桥记”的童话故事(课件出示图片):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住着熊老弟、牛大哥、马大叔,还有鹿姐姐等动物,有一天这四个动物来到村边的河岸上,河上有一座桥,旁边立着一块牌子:限重一吨。动物们想到对岸去,熊老弟、牛大哥、马大叔等大家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我们的小朋友能替它们想想办法吗?结果我一讲完这个故事,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讨论开了,并且很快出来了几种过桥方案,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了“吨
3、”的含义。 二、将“情境图”动态化,将静态的情景活现出来。“动化”,就是化静为动,将情境图中的情节采用动态的方式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或者将情境图中的内容变为实际操作,丰富学生对内容、情节的表象,加深对内容、情节的认知,以最大限度地唤起和运用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其一,化静为动,加深学生对情境图中内容和情节的认知。数学源于生活,情境图中的内容多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但是仅以挂图的形式机械地呈现,有时对学生来说仍是显得疏远,很难理解其中的“所以然”。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一位老师出示情境图后
4、,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然后让学生分析图意、尝试列式。结果学生出现了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把握、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同时反映出静态的情境图在表现动态信息上存在不足的教学缺陷。所以,我们应该化静为动,把情境图中的情形进行“真实再现”,用动态的呈现方式演示给学生看。这样,诸如“怎样计算”的问题就显而易见、迎刃而解了。其二,化静为动,丰富学生对主题图中内容和情节的表象。例如“认识整百、整千”,教材中先让学生数出100个小正方形,然后出示情境图,再让学生看图一百一百地数,一直数到十个一百,来认识
5、一千。这般简单的操作,让学生建立一千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数感,结果肯定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需要化静为动,用适当大小正方形纸来代替小正方块,要求全班每位学生准备50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纸,教学时先同桌两人合作认识整百,再全班合作认识一千。在这样的合作与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切地感知一千的大小,数感的形成也会水到渠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