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0航电系统全推测

j20航电系统全推测

ID:5374415

大小:668.3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8

j20航电系统全推测_第1页
j20航电系统全推测_第2页
j20航电系统全推测_第3页
j20航电系统全推测_第4页
j20航电系统全推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j20航电系统全推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顶尖战机歼20:雷达航电武器性能全推测(1)2011-04-0208:39:41中华网论坛【大中小】歼二十本身作为一型集隐身、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性的新一代先进作战平台,只有在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和新一代机载武器助力下才能形成完整的作战能力。由于航空电子系统和机载武器系统很难通过飞机的外观进行直接的分析,笔者采用通过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来间接推测歼二十机载雷达、航空电子系统和机载武器性能水平。从仰视到平视:歼二十机载雷达分析网络图片中的歼二十机头部分采用了统一的墨绿色整体涂装,为分析歼二十机载雷达安装位置和大概面积造

2、成了麻烦。但是看过歼二十照片的读者朋友们可能会发现歼二十座舱与机头的距离相对较近,歼二十座舱前缘已经延伸到了机头的收缩段。这说明歼二十机载雷达的体积比较小。再细心观察围绕歼二十机头布置的各类气动传感器布置,隐隐地已经可以发现这些机载设备已经为雷达天线让出一个略有些下倾的安装平面。综合判断,歼二十应该是采用了第四代战斗机标志性的传感器――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而且根据雷达所占用的体积来看,歼二十机载雷达本身很可能只剩下完成射频发射/接收的有源相控阵天线,而雷达的信号和数据处理交给了飞机的通用综合处理器,这也是新一代战斗机通常采用的传感器

3、网络架构。人类航空史舞台上出现过四代战斗机,也流传着四代机载雷达的传奇。第一代雷达主要功能是测距,也被称为测距器;第二代机载雷达采用了微波功率管,具备了目标距离和角度参数的测量能力;第三代机载雷达采用了脉冲多普勒技术,实现了机载雷达的下视能力;而第四代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其采用控制接在每个天线单元下的电控移相器的相位,实现天线波束扫描。歼二十采用的新一代有源相控阵机载火控雷达可以赋予飞机更加优秀的传感器性能。有源相控阵雷达波束灵活,多用途能力好,探测距离远并且可靠性高,是新一代隐身飞机的首选传感器。隐身机机头看似是经过外形隐身处理的表

4、面结构,为了能够可以透过自己机载雷达的雷达波也会造成敌方雷达波入射,从而造成雷达舱内的复杂反射和谐振,对于隐身机性能影响很大,雷达舱也和座舱和进气道一起被称为飞机“三大谐振区”。而相控阵雷达采用固定天线,并且可以倾斜放置,这就可以把雷达舱内入射的雷达波反射到无关方向。而且相控阵雷达天线上存在上千个阵元,这些阵元组成的“粗糙”表面更加剧了入射雷达波的漫反射,因而采用相控阵雷达也是隐身飞机隐身性能的需要。战斗机雷达反射特征图,可以看到一架战斗机各个部分对于本机RCS的贡献。【知识链接】:有源相控阵雷达通过控制接在每个天线单元下的电控移相

5、器的相位,实现天线波束扫描,传统机械扫描雷达发射机需要通过馈线网络输送到天线阵面上才能辐射出去,而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波源就位于天线阵列上的主动收发单元上,无须采用馈线网络可以直接辐射,也就避免了馈线网络的损耗。这个损耗一般可达5dB。相控阵天线采用相扫而不是机扫,具备灵活的波束控制能力,使雷达可以以时分的方式几乎于同时实现对空对地甚至通信和电子对抗等多种功能;也可以根据目标情况实时分配雷达在空间的功率资源,有利于集中能量提高发现距离和稳定跟踪重要目标。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多个阵元组成的天线阵列,去掉了易于发生故障的机械扫描机构,总体可靠

6、性极高。由于有源相控阵雷达具有优秀的先天性能优势,世界各国很早就开始了研制。美国早在60年代中期就进行了MERA(微电子用于雷达)计划,研制出有604个天线单元的X波段有源阵列,验证了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可行性。然后美国进行了RASSR(可靠机载固态雷达)计划,研制了有1048个模块的有源天线,解决了有源阵列的发热冷却问题,验证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1983年SSPA(固态相控阵)计划开始,研制了具有2000个阵元的有源阵列,应用了砷化镓场效应器件,直接对X波段电磁信号进行放大。经过三个阶段的预研工作,美国于上世纪90年代研制成

7、功了AN/APG-77有源相控阵机载火控雷达用于第四代F/A-22“猛禽”战斗机,拉开了新一代战斗机装备新一代雷达的大幕。AN/APG-77雷达天线直径约为1米,天线包含大概2200个有源收发模块,每个模块的发射功率为10瓦,据称其对于典型战斗机目标发现距离大于230公里而且具备主动干扰模式。美国AN/APG-77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以及其使用的主动收发模块我国机载雷达研制曾经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歼八2飞机曾经因为机载雷达没有突破而历经二十年多年才实现曾经设想的下视下射和中距拦射性能。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发进程推进和电子信息

8、产业的发展,我国机载雷达近年来发展极快,在突破第三代机载雷达总体技术之后又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第四代机载雷达的跃进。引用中国航空集团公司雷电院院长张坤辉的话说:“如果说,以前对国际的先进水平咱们是仰视的话,那么现在可以说是平视。如果现在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