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669790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5
《浅析古代咏雨诗词的境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古代咏雨诗词的境界摘要:雨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抒情意象,文学史上流传千古的名句名篇都和雨有着莫大的联系,它常常出现在作家的笔下,成为抒发个人情感的载体,因而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和不同的境界。本文将从妙境和禅境两个方面探讨咏雨诗词的境界。关键词:咏雨诗词境界在谈到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时,人们常常会想到四种常见的意象:风、花、雪、月。事实上,只要稍加留意,人们就会发现,雨这一意象在我国诗歌中出现的频率更高,与前四者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在《诗经?卫风?伯兮》中就有“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的诗句,宋人沈颖也有诗曰:“遍地园林同己有,满天风雨助诗忙。”的确,雨的轻柔灵动、情态万千,成为诗人抒
2、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正所谓“楚雨含情皆有托”。诗人把自己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都融入到对雨的描绘屮去,也使雨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一、雨与自然美景融合的妙境咏雨与写景融为一体,甘雨浸润美景,美景感染雨意,从而达到一种景美雨醇、天人合一、妙不可言的境界。如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漁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眼中的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雨后空山洁净、清爽的艺术空间里显得滋润光泽、意味悠长,美景与雨意相得益彰,堪称妙境;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勾勒出了一幅十分美妙的春
3、雨图,宁静的夜晚、沙沙的细雨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力物因此悄然萌动;苏轼的《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一场雨过后,原野青青,景色格外清新可爱,走马于平沙芳草之上,口是一尘不染,只觉满眼青翠,美妙至极;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细腻、匀称、滑爽、滋润,慢慢地洒落在皇城的街道中。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二、雨与哲理意绪融合的禅境雨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心灵世
4、界,诗人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能领悟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使雨具有了儿分禅家的意味。如苏轼的《定风波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冋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词作于苏轼贬居黄州之时,词人借途中遇雨的平常经历,阐述了不平常的人生哲理,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受:无论是自然界的阴睛风雨,还是现实人生中的荣辱起伏,都可等闲视之。这里,词人借助“雨”这一具体意象,将人生引入到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禅境之中;又如方岳的《听雨》也同样很有意味:“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诗人在雨中入眠,连梦里都长出
5、了青苔,身心闲静得连鸟都不猜疑。在竹斋里听雨,诗人自失于“对象”之中,身心物化,世界不复存在。雨把诗人从喧闹的尘世带入诗意的栖居,虽无一句禅语,但处处可见禅趣;再如王安石的《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诗人借助雨来表达空、静、闲、淡的艺术氛围,深寓着“可解而不可解”的禅意。在这里,生命本体与宇宙本体融为一体,一切都随缘任运,自然适意,宁静淡远中有生机勃勃的自由境界,显得空中有灵、灵中有空,这就是所谓的“不立文字”而达到开悟的境界。雨,在古代诗词作家心目中决非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追求和享受。而雨意出于人心、人情,透过古
6、代咏雨诗气象万千的境界和复杂多变的意绪,我们可以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知其人、论其世,从而获得新的感悟和收获。(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三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