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585068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04
《伤仲永导学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伤仲永》导学案1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3、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学习内容解析一、文学常识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2、。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二、文言词汇1、读音隶() 扳() 谒() 邑()矣() 泯() 称() 卒() 焉() 耶()2、词类活用:邑人奇之 奇: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父利其然也 利:3、重点词语①世隶耕 隶: ②未尝识书具 尝: ③并自为其名 为: 11/11④指物作诗立就 就: ⑤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 ⑥或以钱币求之 或:⑦环谒于邑人 环谒:
3、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⑨泯然众人矣 泯然:⑩受之于天 受:⑾贤于材人远矣 贤: 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得: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之:①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 ③余闻之也久: 。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⑤卒之为众人:于:①环谒于邑人: ②于舅家见之: ③贤于材人远矣: ④受于人者不至:其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稍稍宾客其父:⑤父利其然也:三、整体感知,问题探究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
4、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11/11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7.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11/118、赏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感悟本文笔墨凝练、言简意赅的效果。随堂练习金溪民
5、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解释加点的字。(1)未尝识书具()(2)指物作诗立就()(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事言其父()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
6、B.邑人奇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11/11(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5.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课后作业(20分钟)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邑人( )
7、 环谒( ) 不能称( ) 世隶耕( ) 泯然( ) 或以钱币乞之( )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即书诗四句( ) 自为其名( )邑人奇之( ) 环谒于邑人( )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1.父异焉 ( )2.稍稍宾客其父 ( )3.父利其然也 (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5.邑人奇之
8、 (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理解其多种含义:之:11/11传一乡秀才观之()邑人奇之()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父利其然也()其受之天也()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或以钱币乞之()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