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卷首特稿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上的讲话(九篇)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曹胜利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区的青年失业问题。因此,会议主要针对生存势和中国特有国情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性创业项目的教育推广之上,与会者大多是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我国确保2020展中国家。国际上的全称为/提高青少年创业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能力的联合国革新项目0,中国作为项目国家,列的奋斗目标。我们现在经常讲的教育发展与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劳技处牵头,改革问题,教育质量问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创业教育方面的实验研究。
2、研究认为,问题,人力资源大国如何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现行的教育体制无法解决青年的失业问题,许问题,如果放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考察,多发展中国家的年轻的离校者、辍学者所接受放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框架中去思考,就能获的教育不能提高就业技巧,还常常产生有悖于得更深的理解。因此,认真学习考察国际上已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态度和期望。这些教育经全面兴起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潮(即/第三张体系不能增强人们获得自我就业的潜能,而只教育通行证0)的问题,从而为高等教育改革是鼓励人们去拿高薪的职业。农村地区大多数与发展提供理论武装和学术支撑,并为建设创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涌入乡镇、城市寻找工作。新型国家探索道路,具
3、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因此,受过教育的失业者队伍越来越大,急需和现实意义。对他们进行创业方面的教育。如果创业能力能一、创新创业教育思潮的的由来与发展够成为教育培训的一个部分,那么,培养、造创业教育的提法,最早见诸于20世纪就这些可以经营小企业的人,对于自己的国1989年11月底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国家、自己的家庭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产际研讨会。会议在讨论21世纪教育哲学问题生重大积极的影响。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最初翻译为/事业应该说,这些科学又符合实际的论述相当心和开拓技能教育0,后译为/创业教育0,又切中时弊,而又富于远见,至今仍有振聋发聩被形象地称做/第三张教育通行证
4、0,并强调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三张教育通行与原有的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通行证享有同等证0是21世纪教育哲学的全新理念,是21世地位。会议认为,21世纪的劳动者/将是最全纪教育的新的价值观。这种新的价值观教育就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新机遇最开放的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一个人的开人,也就是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0。创性形成的教育,也是创业教育的基本涵义。创业教育的提出,当时主要是针对亚太地广义的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这种具有事业心和区青年失业问题,特别是针对不利和不景气地开创技能的人,狭义的创业教育是与培训、增25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第1卷第1期(创刊号)收、解决自我生存的
5、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目的就是把美国的经验吸收到英国来,鼓励被解释为/一个人开始经营一个小企业的过师生创业,提高竞争力。1998年,德国大学校程0。长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倡议,呼吁创造一个/第三张教育通行证0的思想,即创业教有利于高等学校毕业生独立创业的环境,要使育的观念反映到高等教育领域,促使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明确要求,在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作出新的尝试与探索,最早后5-10年的每届毕业生中要有20-30%的人见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发表的5关于独立创业。这种主要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创业教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6之中。育一时成为社会时尚,并成为国际高等教
6、育改文件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革的一个潮流。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我国1999年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职者,而且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学联举办的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者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赛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也开始进入了我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指出,/为方便毕国高等院校。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以就业教育为导向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0(世界高等的封闭
7、式教育。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教育宣言)。/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或新的工作岗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就业结构改变位的创造者0的概念的提出,标志着高等教育时,这种传统的教育面临着严重挑战。大学生发展史上一种全新理念的诞生,是高等教育人就业难的问题就是这种传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一种新的人才观、不适应的一种集中表现,因此如何根据社会发质量观、教学观、教育观,从而必然引发一场展的需要,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培养的深刻的变革。80年代,以比尔